经方学堂|独立解读“李士懋田淑霄平脉辨证学说”的底板(原创6)
2015/7/23 悦读中医

    

     主持人说

     ?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当然,“给邪出路”除了汗法也包括吐法、下法、利小便诸法,因前人已广泛应用,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就没有赘述。如果说“火郁发之”前人已有论述和实践,但对于“寒凝散之”则更多体现李士懋田淑霄的原创特性。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李士懋田淑霄对于火郁、寒凝都给出了明晰的使用指征,并对传统治法作了开拓,提高了临床有效率。李士懋在国家课题的汇报发言中说:

     “我们已立项的国家‘十二五’支撑课题‘汗法治疗寒凝证的研究’,就是按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汗法自古以来就限于治疗表证,‘汗以解表’、‘在表者汗之’,而我们提出汗法大量用于里证,其依据就是《素问·举痛论》:‘寒客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寒客脉绌急则痛,供血减少则引发心绞痛、高血压、肾病,以及消化、呼吸等诸多病证,发汗散寒解寒凝,就可以改善脏器的血供,治疗上述诸多疾病。

     为此,我们根据临床实践提出了寒凝证的诊断标准、正汗的标准、汗出未透的标准等。寒凝证的标准就是‘寒、痛、痉’,痉脉权重占85%。汗出寒散,则组织器官供血改善而愈。寒凝证,即为汗法与西医诸病的切入点。这种研究,将对中医拓展汗法应用有裨益。此类以证为核心的研究课题,我们可以列出多项,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结合,也为中西医在理论层面的逐渐融合,开启了一条道路。”

     阴阳交错:少阳厥阴,半阴半阳

     除了对许叔微提到的“表里虚实(能明此四字,则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坐而定也)”,李士懋田淑霄提出自己的独立创见,他们还对表里虚实的错杂即“阴阳交错”(用伤寒的术语即少阳病、厥阴病),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思考。不但对“阴阳错杂”进行理论上的精细辨析,还给出了少阳病、厥阴病代表方证的清晰可操作的使用指征:

     如小柴胡汤证的应用指征:1.非必七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皆具。七症中,最具特征意义的症状,依次排序为脉弦,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呕吐,不欲饮食。2.热型非必寒热往来,亦可见发热、潮热。3.小柴胡汤证若兼表热,或三阳合病,以少阳证为主者,可予小柴胡汤统治。4.其脉当弦,或兼细、沉、紧。因少阳病性质半阴半阳、半虚半实,故其弦必不劲,当弦而按之减。

     再如,乌梅丸的应用指征:一是脉弦不任重按或弦而无力,肝脉弦,无力乃阳气不足;二是出现肝病的症状,两胁胀痛,肝经所循部位的胀痛,如胸闷,少腹痛,腿痛,头痛,冠心病心绞痛的心前区痛,寒热错杂,精神不振,懈怠无力,转筋,痉挛,头痛,吐利,胃脘痛,经行腹痛等等,见一二症,又有脉弦无力,即可用乌梅丸加减治之。

     我认为,且不管李士懋田淑霄先生独立思考的结论和给出的使用指征是否完美,单就其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精细入微的结论,也足以成为中医科学界的楷模!

     笔者所作如上独立解读,亦是秉承李士懋田淑霄先生“独立思考”的学术风格,并不代表李士懋田淑霄先生本意。笔者正在牵头组建基于李士懋医案的独立解析与研究小组,试图通过独立研究的视角,能为名老专家的学术推广发掘更普适的方式。

     栏目主持:刘观涛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

     本文作者为刘观涛,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