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异常怎么治?中医教你不再“重口味”!
2015/8/15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常常有人说:“你口味真重!”但你知道吗,口味重,有可能是病,得治!看着满汉全席,吃进嘴里却觉得没味儿,口淡!张嘴就“臭气熏天”,熏得人够呛,尴尬的局面,不敢与人交流,口臭!吃甜亦觉苦,味蕾好似失灵,口苦……种种“重口味”,让很多人不敢张嘴,口味一场怎么治?中医教你不再“重口味”!

     口味异常是中医内科临床中经常见到的症状,往往是由病人自己表述出来的。其严重者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与社会交往。在口味异常中有口酸、口苦、口甘、口辛、口咸,还有口臭、口涩、口香(烂苹果味)、口腥、口淡等,经常见到的是口酸、口苦、口甘、口臭、口淡。

     1口酸

     口酸伴有腐味,有胃胀满,呃逆,或大便味臭,为消化不良所致,则当健胃理气,消食导滞,可用保和丸方加减治疗,常加槟榔片、木香、制大黄等;口酸同时有嗳气吞酸,胃灼热,脘胀,胸闷胁痛的为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当疏肝和胃,经常用柴胡疏肝汤与左金丸加减治疗,常加海螵蛸、瓦楞子、枯矾、半夏、川楝子、鸡内金、炒莱菔子、枳壳。

     2口苦

     口苦伴有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或往来寒热等少阳证者,则用和解表里的小柴胡汤加减,常加车前子、滑石、藿香叶、厚朴、草果仁等。口苦兼有头痛胁痛、目赤涩痛、耳鸣如潮,或男子阴痒淋浊、女子黄白带臭者此为肝胆实火、肝胆湿热下注之证,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味,常随证加黄连助泻火之力,加菊花、木贼草、枯草以清肝明目散风,加滑石、薏仁、萆薢、石菖蒲、茵陈、连翘、蚤休、萹蓄、地榆、山药、黄柏等以增加清热利湿之功。

     口苦咽干,胸胁胀满,嘈杂吞酸的肝郁化火者,当疏肝解郁,清肝泻火,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之,常加大黄、龙胆草、车前草、黄连、吴萸、黄芩等。

     口苦面目匀黄,右胁闷胀疼痛,寒热往来,尿黄便黏者,乃胆腑郁热所致,用大柴胡汤加味治疗,常加茵陈、金钱草、郁金、焦栀子、木香、元胡、川楝子等;兼有结石者加海金沙、硝石、矾石。恶呕者加陈皮、竹茹、厚朴等。

     口苦有阳黄热重于湿者,用茵陈蒿汤加味,常加黄柏、连翘、垂盆草、水飞蓟、公英、虎杖、车前草、滑石、泽泻、红藤等。

     口苦有胁肋胀痛,胸闷气短,常太息,呃逆嗳气,神情抑郁者,属肝郁气滞之象,则用柴胡疏肝汤疏肝理气,常加用川楝子、元胡止痛,郁金、木香行气通络。有肝气犯胃而见腹泻、腹胀、肠鸣者加白术、茯苓、防风。

     口苦而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肢强语謇,眩晕头胀,心烦,便秘等中风后遗症者,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常加夏枯草、龙胆草清肝火,加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生地黄、山萸肉、白芍、当归以滋阴柔肝,有心烦热重者加生石膏、龙齿、黄连、黄芩清热安神。便秘腹胀甚者加大黄、芒硝、枳实以通腑泄热。

     口微苦多在晨起明显而兼见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者,多发生在高血压有眩晕症状的病人,治当在滋补肝肾之中加清肝泻热之品,常以知柏地黄汤方加车前草、茵陈、泽泻、白术、夏枯草、益母草等。

     口苦体胖,消谷善饥,心烦胃灼热嘈杂,此为胃热盛,脾滞不化所致,治当清胃泻热,消食导滞,可用四逆散加小承气合保和丸治之。主药为:柴胡、白芍、枳实、大黄、芒硝、半夏、茯苓、陈皮、炒莱菔子、黄连、黄芩、连翘、炒麦芽、木香、槟榔片、滑石、海螵蛸、决明子、水红花子等。

     口苦有小便频涩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而痛者为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的热淋,当清热利湿通淋,用八正散加减治疗,常加萆薢、大黄、黄柏、公英、地丁、蚤休、石韦、金银花等药。

     口苦而黏,小便点滴不通,少腹胀满而成癃闭之证者,也用八正散加味。有口舌糜烂者合导赤散方,久病下焦肾阴衰枯者合滋肾通关丸(由黄柏、知母、肉桂组成)等。重则尿不通,上有呕吐,口不苦而有尿臊臭味,甚有神志改变,则欲成关格之症,则当以黄连温胆汤加通草、大黄、水蛭、益母草、车前子、草果仁等降逆和胃、清热利湿、祛瘀通格。

     3口甘

     口甘一般为糖尿病所为,多是因脾虚湿阻所致。《素问·奇病论》曰:“病有口甘者……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转为消渴。”在临床中虽都为消渴之病,有口甘者,亦有口不甘者,其口甘者,随着糖尿病治疗,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则口甘自愈。糖尿病的治疗需分证辨治。如口甘非纯正甘甜, 有如腐坏之苹果味,则是糖尿病有所加重,轻者为酮体出现的客观反映,重则为酮症酸中毒,不可小视,当中西医结合积极纠酸,以防再变。酮症酸中毒得到纠正则其甘腐之味自除。中医对此也是强调辨证治疗,择加黄连、黄芩、土茯苓、泽兰、乌梅、鬼箭羽、大黄、水蛭、西洋参或生晒参等药。

     4口臭

     口臭是指口中呼出秽浊的气味,自己和他人均可嗅到。《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口臭候》云:“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素有“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之言。由情志所伤,肝失疏泄,饮食失节,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嗜烟,或外邪所袭,肺失宣降,从而导致浊秽之气反出上窍,形成口臭。因此口臭的治疗多从调理肺脾肝的气机功能着手。

     嗜烟口极臭者,首当节其烟,并以泻白散加味治之,药用桑白皮、地骨皮、桔梗、黄芩、瓜蒌仁、薄荷、陈皮、半夏、射干、杏仁等。

     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者,以《古今医方集成》中甘露茶加减治之,药用橘皮、茶叶、神曲、谷芽、山楂、厚朴、枳壳、乌药、薄荷、藿香、香薷。

     肝失疏泄有湿热苔黄厚腻者用柴胡疏肝汤与普济解毒丹加减,药用柴胡、白芍、香附、枳壳、茵陈、射干、白豆蔻、藿香、石菖蒲、川木通、滑石。皆可配合香薷、藿香、薄荷煎汤含漱。

     5口淡

     口淡是病人自觉口淡,食无味,多属脾胃虚弱,多在病虽愈而胃气尚未完全恢复时出现,则以健脾丸方加减治疗,药用党参、白术、陈皮、枳实、山楂、麦芽、扁豆、砂仁。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栗德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栗德林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新媒体编辑:王丹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