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体验中医的艺术美感!
2015/9/26 悦读中医

    

     活动概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民阅读”的口号,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会阅读活动的开展,推进“书香会园”和“中医药学习型人才”建设,借着第二届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活动的契机,由青海省中医药学会青海省中医院共同主办、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各专科分会协办的首届“悦读之星”评选活动在学会积极开展,各专业分会会员积极参与,反响强烈。这次活动由青海省中医药学会秘书处、青海省中医院工会牵头落实,成立了评选活动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向中医医院及各专业分会发放了活动通知,先后购买书籍一千余册,印制了三百多份宣传资料,开展了以中医药文化传播为主的图书漂流等活动。

     活动启动后,全体会员积极响应,纷纷选择推荐阅读的书籍,阅读畅谈中医读书心得,交流中医学习感受,分享中医读书收获。 参赛选手或结合自身经历,将自己对中医的理解;或把从书中得到的所感所悟以文字的形式,阐述自己对中医中蕴含的哲理的深刻理解;在文章中畅谈中医现状展望中医未来,表达了中医人对中医药前辈的敬仰和矢志中医药事业的崇敬之心。

     本次比赛共收到征文稿件五十余篇,经精心评选出《刨肌析理,探幽发微》、《读(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等十篇优秀读书心得,选送至中华中医药学会参加全国“悦读中医之星”评选活动。

     看完该单位的活动组织概况,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参赛作品吧!

     行业组HANGYEZU

     读《思考经方:<伤寒论>六经方证病机辨治心悟》——六经辨证论治糖尿病临床运用、经方合用思路与体会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苏文博

     文章编号:Y273H79

     所谓《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即后世所称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张仲景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首创理法方药一体化诊疗模式,奠定了中医临证医学不朽之基。这一体系具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备受后世医家重视,由于对原著的理解领悟及临床实践认识不同,历代医家的研究角度和重点各异。其研究成果既从不则侧面反映了《伤寒论》原著辨证论治体系的实质,更从多个方面深化和完善了这一诊疗模式。因此,现行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当是历代伤寒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应仅仅归功于某一医家。回顾和总结有关这一体系的发展历程,无疑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更便于运用于临床实践。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读《温病经典临床心悟》心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肝病消化分会 敬小华

     文章编号:Y274H80

     《温病经典临床心悟》是以“经典——临床——心悟”为主线,根于温病又不囿于温病,紧跟温病经典,旁涉《伤寒》、《内经》,重在临床心悟,精于义理巧思,读之受益匪浅,不仅助学温病,更能启迪临证。通过读此书,对于温病经典应用于临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源清则流自洁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读《医路有你》有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 巴晓玲

     文章编号:Y275H81

     近日阅读了《医路有你》这本书,作者以一个医生的角度还原张仲景时代的生活和场景。虽是一本文学类书籍,但作者中医出身,又是爱好文学的人,所以书中包含了许多医学的道理,也包含了常人感兴趣的许多中医常识和养生理念,通读此书对我个人受益匪浅。

     首先,中医有别于西药,师徒传承很重要,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中医很好的得到传承和推广。比如徒弟对外感太阳病下的方子是桂枝汤,但病人服后,心烦难耐,师傅指点到:是邪气太重,体力不支。就好比朝中奸人太多,刚直之人的势力反而显得单薄……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明医心鉴:历代名医临床经验集粹》读书心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孙芳

     文章编号:Y276H82

     《明医心鉴:历代名医临床经验集粹》是历代名医临床经验集粹,该书选录了孙一奎、徐大椿、张锡纯、李中梓等18位声名显赫的医家的临床诊治常见病的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使我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本书,我就孙一奎、徐大椿、李中梓、刘完素四位医家的临床经验进行探讨。

     1.孙一奎运用黄连的经验

     孙一奎多将黄连用于汤剂,也广发的用于丸剂,并在临证中拓展了前人方剂的治疗范围。在治疗不同的疾病时,孙氏运用黄连得心应手,临证施治灵活,值得我们学习。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第4辑)》读后感—— 万古江河竞自流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 李娟

     文章编号:Y277H83

     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传说中黄帝命臣子岐伯研究医药而创立经方。自此,岐黄之术沿时光的漫漫长河流向现代,这长河泛起的无数浪花之中,涌现了无数优秀的杏林之辈。闲暇时翻阅《名老中医之路》一本,有幸识得这无数优秀杏林前辈中离自己最近的一批,不仅如此,对中医药认识也更进一层。

     从医之前,对中医的了解少之又少,印象最深的,是一封家信,说清苏州有詹氏夫妇,二人分隔两地,妻子写信给丈夫:“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其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等都是中药名,读完只觉得可爱,中国人浪漫婉转的小情诗,就这样借着一股股药香巧妙地飘散开来。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浪漫,中国的哲学、科学发展在岐黄之道中皆有深刻的体现。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剖肌析理,探幽发微——读《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有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肝病消化分会 齐洪军

     文章编号:Y278H84

     开卷有益,在乎用心。今日有幸拜读《胡希恕医论医案集粹》一书,受益匪浅,感悟良多,大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月之感。近代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穷毕生精力致力于仲景之研究,倾春秋心血竭虑于经方之阐发,探其机理,发其余韵,审其微奥,明其隐晦,剥丝抽茧,解肌析缕,洞之若烛,察之以毫,验于临床,揣于指下,收效于案,了然于心,造诣深厚,独树一帜,疗效卓著,终有大成。胡希恕大师一生精勤不倦,探索不辍,勤求古训,兼收并蓄,学海钩沉,去芜存菁,纳溪流成江海,集跬步致千里,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学晚辈悉心学习,继承发扬,以传承其学,广播其法,造福民众。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艺术中医》读后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 汪小琎

     文章编号:Y279H85

     中医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技术靠什么?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什么?艺术靠人的悟性。以把脉来说,人有浮、沉、迟、数、濡等二十多种脉象,什么是浮脉,什么是沉脉,全靠医生自己去领悟。悟性高的人领悟得就好,悟性低的人领悟得就差。有时候,明明是浮脉,悟性低的人则会误认为是迟脉或数脉。《内经》中说"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人的脉象应该浮弦一些,就像鱼儿游浮在春天的水面,你们看,多么有诗情画意,但是,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胆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你去体会,而中医离开了便寸步难行。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善用金针解百病——读《金针再传——跟师王乐亭临证随笔及经验选穴》有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陈占昕

     文章编号:Y280H86

     这次有幸参加医院组织的“悦读之星”活动,让我从百种优秀书籍中挑选出一本与专业相关的著作,从而认识了一种新的方法。一个月的时间,只能浅读此本著作,所以就简单地阐述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拿到这本书,红色的封面让人眼前一亮,最刺激视觉的莫过于“金针”二字,心想现在还有使用金针的高人,他是谁?师从何处?翻开书皮,看到的是作者简介——作者钮韵铎先生,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拜著名金针大师王乐亭教授为师,侍诊左右,潜心研究,继承了王老的宝贵经验和医疗特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不断地整理、提高,通过几十年的临证,摸索出自己独到的治疗之法,为了怀念先师,也为给后人更多的传授,特别整理出版了此书,看到这里无不为钮主任的精神所感动。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读《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心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 万晓燕

     文章编号:Y281H87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周仲英:实用中医内科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不但在我们的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做了充实的补充,而且对我们以后在中医内科的学习和工作中有了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后,让我在原有的中医理论基础上收获颇丰.其中在这本书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各个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周仲英老师认为,津血同源,血以津液而生,津以血液而存,故在病理状态下,不仅可以津凝为痰,血滞为瘀,且痰与瘀常可以相互兼夹.痰瘀的生成,实际源于五脏脏腑功能的失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形成与五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在本书中强调在疾病的治疗中要注重于五脏的调理,扶正补虚则痰瘀自消,即所谓的”不治痰则痰化,不治瘀则瘀祛”,并且在治疗当中,要注重理气药物的应用以行滞开郁,条达气机,即所谓:气行则痰行,气行则血行。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求真亦求美——读《艺术中医》有感

     作者:青海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星媛

     文章编号:Y282H88

     中秋将至,自然想到望月,而月儿的“阴晴圆缺”,总又让人想到“悲欢离合”的沧桑,就如同这“阴阳交替、正邪消长”,让我生出许多感慨来。细细品读这本由40余篇短文汇集而成的随笔集,笔者从艺术角度出发,对中医药理、法、方、药等方面进行阐发,认为中医认识生命的方法和表述语言都是艺术和科学相兼的。

     ……

     长按二维码,阅读全文

    

     ⊙新媒体编辑:王丹

    

    

    

    戳原文,更有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