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学堂|郁证病在三阳
2015/9/30 悦读中医

    

     主持人说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案例

     纪某,女,41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

     半年前因家庭变故起病,胁痛胸闷,心烦失眠,周身不适。就诊于多家医院,行相关检查,未发现明确“病灶”。口服中药及中成药,无明显疗效。诊见:两胁不舒,右胁胀痛明显,胸闷不舒,腰痠腰痛,时有头痛,心烦急躁,睡眠欠佳,口苦咽干,纳食无味,大便偏干。舌苔白,脉细弦。

     依据口苦、咽干、胸闷、胁痛等表现,辨为少阳病无疑。

     结合大便偏干,似可辨为少阳、阳明合病。但需注意,少阳病小柴胡汤方证也可见大便偏干,并非必合阳明。

     而脉不浮,不恶寒,辨出太阳病更属无所依据。

     这时候,需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患者语不低,体不弱,无四逆,绝非三阴病。

     在三阳病中,少阳病症凸显无疑,而诸症表现为上下表里的气血不得流畅,少阳之表即太阳,少阳之里即阳明,在调和中开表通里,三阳并治,不失为流畅气血之佳法。

     方中特意加炙甘草者,重在缓急。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阳明合病。辨方证属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甘草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枳实10g,白芍10g,清半夏15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茯苓12g,生大黄6g,炙甘草6g,生姜15g,大枣4枚。2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0日二诊:诸症好转,大便转畅,胁痛、胸满、烦躁减轻,口不苦。舌苔白,脉细弦。

     药后显效,也反证上诊辨证无误。

     七情致病,非胀即痛,周身不适,病已半年,如从时方辨证法,可从气滞血瘀入手,施以理气活血之法。经方家也考虑到瘀滞,故用桂枝茯苓丸,但辨瘀、治瘀的前提是辨六经,六经不明,瘀血无从着落。

     二诊症减便畅,故不用大柴胡汤而改用四逆散。女子久病,随着瘀滞的流通,治疗需要顾及水血之变,故合用当归芍药散。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证。

     处方:柴胡12g,枳实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苍术10g,桂枝10g,牡丹皮10g,桃仁10g。7剂水煎服。

     2010年3月27日三诊:诸症持续好转,睡眠基本正常,烦躁、胸满闷俱不明显,仍感两胁及腰部不适,晚上有口干、口苦。纳食尚可,大小便正常,手足温。舌苔白,脉细弦。

     考虑到太阳之表仍然不畅,故取用了柴胡桂枝汤,也反证了首诊辨为太阳的正确性。

     同上诊一样,女子久病,随着瘀滞的流通,治疗需要顾及水血之变,故仍和上诊一样,合用当归芍药散。

     综合而言,辨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合病。辨方证属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 10g,清半夏15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当归10g,川芎6g,茯苓12g,泽泻12g,苍术10g,生姜15g,大枣4枚。7剂水煎服。

     药后无不适,停药。

     体会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临证实录与抄方感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建忠、余晖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原创投稿!)

     栏目主持:刘观涛 | ⊙新媒体编辑:王丹

    

    

    

    戳原文,更有料!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