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疑难杂症新思路:毁巢捣穴法!
2016/5/25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疑难杂症,不仅是医者面前的难题,更是患者的心头的忧虑。关于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不少名医大家,一直在苦心钻研。今天,小编就与您介绍一个叫“毁巢捣穴”的治疗法,什么是“毁巢捣穴法”?归根到底也就是追根溯源!具体怎么个追根溯源法?快去正文取经!

     “巢穴”,是鸟兽藏身的地方。这里借用它,在于说明病邪蕴结、藏匿、凝聚、郁滞或瘀阻于机体的某个部位。它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病邪部位的相对固定性;第二,是病情表现除部分急重外,多为病程绵缠之沉疴痼疾者;第三,治疗经历多是辗转医治、百药无效者。造成邪踞巢穴的原因是很多的。粗略分析约有如下几点:①禀赋因素。由于禀赋不耐,致邪气易犯某部而羁留,或禀赋特异而致病。如狐病(眼-口-生殖器综合征)、蝶疮流注(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壳疮(银屑病)等。②毒邪直击。如烂喉丹痧(猩红热)、疫毒痢(急性中毒性痢疾)等。③特异病毒。如肝瘟(急性病毒性重症肝炎)、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等。④积渐而成。如鼓胀(肝硬化腹水,腹内癌肿,结核等伴见之重症腹水)、流注(多发性转移性肌肉深部脓肿)等。此外,还有误治而成坏病,外伤跌打之后遗症,中毒重症救治成功后的继发症等。可见,导致病邪盘踞巢穴的病症不仅很多,而且情况极为复杂。而在临床诊疗时,由于导致的原因不同,邪踞巢穴的部位有别,邪气之轻重各异,以及治疗过程中是否受到不良干扰等诸多差异,纵然身患同一种疾病的病人,辨治时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以上情况说明,邪踞巢穴是临床涉及面极广的一大类疾病,无论在急证、重证、奇证还是顽证中都能见到。这种广涉性,必须有一种特具针对性的遣方用药法,而其极为复杂的情况,又必须有一种独特的辨析把握法。毁巢捣穴法就是为满足这种要求而确立的。

     因而,本法从思维角度论,要求能拨开假象,并剥开层层症象,穷原竟委,追根溯源,以寻找邪穴所在。从治疗学角度论,要求选方用药稳准,针对性极强、效力度极大,而又不失统揽全局。如曾治一中年男子,反复腹泻,稀便中夹脓血黏液,并有里急后重,腹痛时发时止,迁延不断已逾3年。初时缘由一次不洁饮食后腹痛,泻下咖啡色水样便,内带胶冻状物,西医以“肠炎”治疗好转,而一直未全止。遂于症发重时就诊,平时停药。历时近1年后,症状逐渐加重,并感消瘦乏力,始不断求治于中、西医。中医曾先后以白头翁汤、芍药汤及附子理中汤加味等多法治疗,前后服药数百剂,或仅小效一时,或全然无效。西医以慢性结肠炎治,亦无效果。如是已历3年,患者日感衰弱,且因久治无效而十分悲观,经人介绍专程来诊。

     患者精神困顿,消瘦明显,面青白无华,语言声低。目前大便稀溏,内夹脓血及白色黏液,日三五次不等。里急后重,腹中微痛。时作时止,发无定期。并有胸闷不舒,时时面红微热之感,纳食不香,夜难入睡。脉弦数,舌质偏红少津。证属休息痢,湿热垢滞,蕴结大肠。本患久痢阴伤而舌红微热,舌干少津;气伤而神情困顿,语言低微;脾伤而纳呆消瘦;气滞而里急后重,胸闷不舒;久治不效,焦虑日久而失眠。病情看似复杂而均因痢久不止引起。而痢之不止就在于湿热邪毒,蕴结大肠。但病程已3年,证已成虚实夹杂之候,纯用苦寒清肠,必再伤正,培补温运,又恐再伤阴助邪。治疗之法,只宜以清和之剂,直决大肠邪穴。方用黄芩汤加味:白芍30g,黄芩10g,炙甘草15g,大枣20g,石斛15g,麦冬15g,马齿苋30g,生麦芽15g,木香10g,当归15g,黄连10g,白人参10g,生山楂15g。水煎,日服1剂。服完7剂后,大便日减至一两次,内中脓血黏液胶冻状物减少,余症减轻。以上方稍做随证加减,坚持服用3个月,所有症状,基本消失。

     可见,毁巢捣穴法并不是必用攻逐之剂或峻猛之药的治法。而是找准病毒之巢和病邪之穴,遣用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之方药,以收灭巢毁穴之效,从而治愈痼疾的一种治法。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刘方柏疑难证治二十法:如何把“临证思维”落到实处》?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

    

     栏目:经方学堂/栏目主持:刘观涛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刘方柏疑难证治二十法:如何把“临证思维”落到实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方柏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