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名方之五苓散:太多妙用此前不知道!
2016/7/3 悦读中医

    

     导读源自《伤寒论》的五苓散,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流传至今,五苓散依旧常用。但五苓散的作用,很多人却未真正全部领悟,尤其当小编看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五苓散的功效那么强大,此前都不知!具体有哪些功效?不妨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方剂组成用法】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经典原文汇要】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5.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7.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8.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临床经验附识】1.渴而小便少,或腹泻,或眩晕,或头痛,或发热,或心下痞满,或脐下悸,或烦躁,或汗出(自汗、盗汗),或水肿,或脱发,或水痘,或疮疹,或遗尿者……

     2.渴,饮水即吐者。

     3.少儿发热而呕吐腹泻者。

     4.汗出,渴者。

     5.醉酒,舌苔滑腻者。

     6.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其他方证也可见到此舌苔,当随证治之,治其主证则舌苔自消失,不过,见此舌苔,用五苓散的机会较多)。

     7.腹泻,矢气多者。

     8.多渴多尿,舌苔白滑者。

     9.渴,苔白滑者。

     10.带状疱疹(合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合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

     11.湿疹,渗出液多,痂皮厚者(加薏苡仁)。

     12.心下悸,吐涎沫,小便不利,头眩者。

     13.眼病多泪,舌苔水滑者。

     14.少儿阴头水肿,及阴囊红肿,而小便短涩者(加小茴香)。

     15.水土不服,口渴,头痛,腹胀者。

     16.黄疸,用茵陈蒿汤无效者,用五苓散合茵陈蒿汤即效。

     17.痛风,苔黄腻者(加黄柏)。

     18.渗出性胸膜炎,体弱不任攻泻者。

     19.肠鸣,腹胀,有水湿者。

     20.头痛、面痛(三叉神经痛),舌苔白厚而腻者。

     21.面部或四肢的皮肤或黏膜局限性水肿,水肿可移动而出没,按压无凹陷者。

     22.三叉神经痛(加蜈蚣、僵蚕、全蝎)。

     23.偏头疼,口渴、小便不利者。

     24.婴儿苔癣。

     25.眼病,常流泪,渴而小便不利者。

     26.眼病,舌苔白腻者。

     27.眼病,渴而小便不利者。

     28.小儿传染性软疣(加薏苡仁)。

     29.阴囊水肿(加车前子、木通)。

     30.妇人从阴道排出大便者。

     31.夜盲症(加夜明砂)。

     32.晕车晕船,舌苔润滑者。

     33.心下痞满,而水入口即吐者。

     34.胸胁苦满,而水入口即吐者。

     35.中暑,发热、头痛、呕吐、腹泻、小便不利、口渴者。

     36.疝而腰不能伸,诸药无效者(加小茴香)。

     37.脱发或秃头病,口渴、小便不利者。

     38.剧烈的三叉神经痛,烦躁,属阳证者。

     39.水肿或腹水,吐涎沫者,属阳证者。

     40.汗多,口渴,小便不利,心悸亢进者。

     41.剧烈头痛,或呕血,服对证之方不效者。

     42.儿童遗尿,口渴,小便不利者(合麻杏甘石汤)。

     43.带状疱疹。

     44.小儿鞘膜积液。

     45.儿童脑积水(加荷叶、升麻)。

     46.颅内压增高而头痛、呕吐、口渴、小便不利者(加荷叶、升麻)。

     47.久泻,舌苔腻者。

     48.久泻,肠鸣者。

     49.腹胀,舌苔腻者。

     50.便秘,舌苔黄腻者。

     51.腹泻清水,小便不利者。

     52.眩晕,或咳嗽,或吐泻,舌苔黄腻者。

     53.眩晕,渴而小便不利者。

     54.腹胀,小便不利者。

     55.吐泻,渴而小便不利者。

     56.吐泻,舌苔厚腻、小便不利者。

     57.小儿吐泻,发搐者。

     58.腹泻,小便不利,舌苔滑者。

     59.口渴,小便不利,汗多,心下痞者。

     60.头痛,腹软弱,腹部有振水音者。

     61.头痛,心下痞满,但按之软,有振水音者。

     62.头痛,上腹有振水音,口渴者。

     63.头痛,肠鸣者。

     64.痒疹,水疮严重者。

     65.汗出而渴,脉浮数,小便不利者。

     66.口甘,或口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加黄芩、黄连、栀子、黄柏)。

     67.血糖低,舌苔白腻者(方中白术改用苍术)。

     68.不宁腿综合征,舌苔白腻者(用苍术)。

     69.五更泻,舌苔白腻者(用苍术)。

     70.狂言烦躁不安,渴而小便不利者。

     71.斑秃。

     72.全秃。

     73.少年白发。

     【前贤方论撷录】《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夫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矣。邪热入之,与水合化为病……泽泻得二苓下降,利水之功倍,则小便利,而水不蓄矣。白术借桂上升,通阳之效捷,则气腾津化,渴自止也。若发热不解,以桂易桂枝,服后多服暖水,令汗出愈。是知此方不止治停水小便不利之里,而犹解停水发热之表也。

     《伤寒论疏义》:此方术、泽、二苓,以行水,藉桂枝之辛散,和肌表以解微热,外窍通则内窍利,邪水去而新液生,微热、消渴于是霍然矣,此两解表里之剂。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经方大用》?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经方大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赵俊欣,赵志达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编那么拼,点个

    行不行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