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腹泻,不妨从这3方面着手!
2016/8/21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入秋后,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正如郁达夫《故都的秋》里说的那样:“一层秋雨一层凉!”一场场秋雨的降落,带来一阵阵凉意,凉爽的天气让人少了几分热浪中的躁动,但稍不留神,也有可能被感冒、腹泻缠上身,尤其是腹泻,最是恼火了。腹泻怎么办?且看正文!

     慢性腹泻由于病程较长,可以阳损及阴,也可兼夹邪热,故常虚实夹杂,寒热并见,造成辨证上的复杂情况,或虚多邪少,或邪多虚少,或寒多于热,或热多于寒等,增加治疗上的困难,使病程迁延。我治疗时常由以下途径入手:

    

    NO.1 消补同用

     久泻脾虚,运化失常,多同时兼夹食滞,常用方如资生丸、香砂六君子汤送服保和丸。先父时逸人老中医对久泻不愈、或兼呕吐者,常用建莲子、山药、苡米、陈仓米、山楂、谷芽等,炒焦研末,每用少许,打糊如膏状,煮熟食之,有良效。

    

    NO.2 温涩合用

     脾肾阳虚而泻下清稀,日久不愈,常可导致滑脱不固,常用方如真人养脏汤、附子理中汤合赤石脂禹余粮丸;如属五更泄泻,可用四神丸;如属气虚下降,门户不藏,则可用补中益气汤合桃花汤之类治之。在久泻治疗中,如果夹有食滞,则固涩法宜慎用。

    

    NO.3 寒热并用

     大便泻下杂有黏液,每多正虚邪实。正虚者,或为脾虚气弱,或为脾肾阳虚;邪实者,多为湿热逗留。故治疗上宜寒热并用,以苦寒燥湿清热,辛热温补脾肾,使寒热升降调和,久泻得止。常用方如连理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乌梅丸等。

     曾治一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每日下利9~10次,已8年未愈,辨证即属脾胃虚寒,兼夹湿热之邪未尽,又有下焦固涩无权,予连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赤石脂、诃子、肉豆蔻等,调理2月余,大便减为每日2次,黏液脓血均消失。

     以上三个途径可以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阶段性地分用,或合用。如病人腹痛甚者,可合用芍药甘草汤,芍药量必重用;如肛门下坠,里急后重者,可少佐木香、槟榔之属;手足不温者,可加附子、桂枝;泻多伤阴者,可加当归、阿胶,湿热甚者,还可加入白头翁、秦皮。

     总之,久泻虚中夹实,不宜分利,不宜纯补,以免伤阴恋邪,要注意邪正关系,调虚实,调寒热,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宜忌,宜清淡、软食、易消化者,忌厚味、煎炸、滋腻之物,使脾胃功能恢复。

     互相转化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特点;中医的标本虽也可以互相转化,但是由于中医的标本有了限定的内容,在正虚的基础上产生的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症状只能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而次要矛盾的邪实虽然上升为主要矛盾,但是标仍是标,本仍是本,抓主要矛盾只能是标急治标,而不能称标急是本,正虚是标。这和唯物辩证法的主要与次要矛盾可以互相转化,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相同的地方,这恐怕可能是朴素辩证法的局限所造成的吧。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病因是本,症状是标,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的观点,这个患者所表现的一系列症状,是由湿热引起,因此症状为标,湿热为本,所以清利湿热即为治本,就是捉住了主要矛盾。在患者稳定期并无上述症状出现,而仅仅表现为全身乏力,动则气短,口干喜饮,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症状,是由于气阴两虚所致,因而稳定期气阴两虚为本,是这个患者的主要矛盾,在遭受外感出现另外的一系列症状后,则气阴两虚下降为次要矛盾,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了。但是不能认为气阴两虚就不是本了,只不过旧的本,让位于新的本而已。这样来体会中医的标本学说,可能更符合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为此,个人认为在当前整理中医学理论的过程中,中医界应当摆脱朴素辩证法的束缚,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指导思想,可能有助于中医理论研究的突破。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振声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