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中药:真正的江油附子是这样子的!
2016/8/22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中药的世界,因为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再加上历时千年,同一种中药经过漫长的发展变迁后,出现了不少的“旁系血亲”药,现如今,要真正识得一味道地药材,还真是有那么些难度!今天,小编和您一起来学习一下江油附子,看看这味道地药材的真面目是什么样子的!

    

     1.来源及植物学性状

     1.1附子的来源及植物学性状

     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子根的加工品。乌头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0~150cm。主根系,块根肉质膨大,呈纺锤状,倒圆锥形或倒卵形,长2~4cm,通常2至多数连结生在一起,表皮茶褐色至棕褐色,平滑,无皱纹,周围有瘤状突起。块根下部有多数细小须根,根毛明显而发达,呈黄褐色。茎直立或稍倾斜。叶互生,革质,长6~11cm,宽9~15cm,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cm,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cm,侧萼片长1.5~2cm;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2.5mm;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骨葖果长约2cm。花期9~10月份,果期10~11月份。

     1.2江油附子的植物学特征

     江油附子原植物乌头因产地栽培措施的影响,一直延续其千年传统生产工艺,保留摘尖、掰芽、修根工序,通过摘尖、掰芽避免地上部分徒长消耗大量有效养分,同时采用留大刮小及截除块根周围须根的修根办法,块根肥大,常两个并联,倒卵圆形至倒卵形,直径可达5cm以上;地上部分摘尖、掰芽后,植株高60~80cm;因受产地气候条件影响,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夏至节后大暑节前)采收,无花期、果期。

     2.历史沿革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魏·李当之云:“附子苦,有毒,大温,或生广汉。”广汉即今绵阳。《名医别录》云:“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唐《新修本草》云:“天雄、附子、乌头,并以蜀道绵州、龙州者佳,俱以八月采造。余处虽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来者,全不堪用。”《图经本草》云:“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今平武一带)……绵州彰明县种之,惟赤水一乡者为最佳。”龙州今平武一带,赤水即今江油河西一带。《本草纲目》云:“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也……”杨天惠的《彰明附子》记描述:“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今让水)、会昌(今彰明)、昌明(今德胜)产附子,而赤水为多……取种于龙安府龙州、齐归、木门、青堆、小平诸处。”《药物出产辨》称附子“产四川龙安府江油县”。由此可见,附子自古道地产区为现今江油市。

     3.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3.1道地产区

     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江油市太平镇、青莲镇、九岭镇、三合镇、彰明镇、西屏乡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3.2附子生境特征

     人工栽培品,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

     3.3江油附子生境特征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00m的江油涪江中下游两岸。该区域属川西平原的浅丘及平坝地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冬暖,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年均降水量1050~1200mm,无霜期大于270天,年均日照数大于1362h。江油附子道地药材分布区域的土壤疏松、肥沃,耕作土层20cm,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值6.0~8.0,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逸1.3%。江油附子种源生产生境特征有别于药材生产生境特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气候寒冷、凉爽的山地。丘陵区多生于阳坡半阴山区域。年平均气温13.7℃~16.3℃,年降水量860~1410mm,年日照时数903~1400h。江油附子种源分布区域的土壤多为山地黄沙壤或腐质壤。

     4质量特征

     4.1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附子所有质量要求。

     4.2性状特征

     4.2.1鲜附子(泥附子)

     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直径2.0~7.0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具须根基部膨大的“钉”状突起,顶端具略偏向一侧的芽苞,侧面可见与母根连接的基痕,习称“拌”。横切面乳白色,具一波状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麻舌。

     4.2.2生附子(干附子)

     呈类圆球形或圆锥形块根,长1.5~4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或灰褐色。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根痕。体重。质硬,难折断,切面黄白或灰白色,富粉性。中部木质部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生附片为厚0.2~0.5cm切片,其他同生附子)。

     4.2.3盐附子

     呈类圆球形或圆锥形块根,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显潮润性,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根痕。体重,难折断,切面有白色结晶颗粒,中部木质部呈多角形。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4.2.4黑附片

     圆锥形或不规则形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起,长2.5~5cm,宽1.5~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具油润光泽,半透明,可见纵向筋脉纹(木质部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

     4.2.5白附片

     形状类似黑附片,不同点在于: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4.2.6淡附片

     圆锥形或不规则形切片,上宽下窄,长2.5~5cm,宽1.5~3.5cm,厚0.3~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具油润光泽,半透明,可见纵向筋脉纹(木质部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状。气微,味淡,口尝无麻舌感。

     4.2.7炮附片

     形如黑顺片或白附片,表面鼓起黄棕色,质松脆。气微,味淡。

     4.2.8蒸附片

     切片,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褐黄色,具油润光泽,半透明,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2.9炒附片

     切片,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表面微鼓起黄棕色,断面浅黄棕色。质松脆,气香,味微苦。

     4.2.10刨附片

     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0cm,宽0.9~3.5cm,厚0.2cm。外皮黑褐色,切面灰白色或浅灰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2.11炮天雄

     呈圆锥形或圆球形,长4.0~7.0cm,直径3.0~5.0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顶端有凹陷的芽痕,断面黄白或黄褐色,呈蜂窝裂隙样,质轻酥而脆。气微,味淡。

     4.2.12熟附片

     切片,厚0.2~0.5cm。无外皮,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2.13黄附片

     切片,厚0.2~0.5cm。无外皮,切面黄色。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4.2.14卦附片

     如卦形,无外皮,切面灰褐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或微有麻舌感。

     4.3化学成分特征

     滴定法测定生附子总生物碱含量范围1.00%~1.40%。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国中药协会标准:道地药材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中药协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