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肾病辨证有诀窍!
2016/8/31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肾”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中极重要的地位,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在人体中的角色如此重要,如果“肾”被疾病侵袭,该如何准确辨证呢?且听著名医学家时振声来解读!

     根据肾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在肾病系统的辨证上,应当充分重视肾有别于其他脏腑的特殊性。今将其辨证特点,按四诊要求,分述于后。

     1.望诊

     (1)辨面色:面色(白光)白是在水肿的情况下,面色苍白而有光泽的一种特殊面容,见于脾肾阳虚。面色不华或萎黄,为脾虚生化之源不足,荣血亏损所致。面色淡白而黄,为气血不充,不能上荣引起。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为脾肾阳虚,虚阳浮越的表现。面色晦暗多夹有瘀血。

     (2)辨肿胀:皮厚色苍白,多属于气;皮薄色泽者,多属于水。四肢肿胀伴肢冷畏寒者,多属阴水;四肢肿胀而皮肤热者,多属阳水。皮肤按之凹陷者,有水;皮厚而硬,按之不凹陷,为气滞。《诸病源候论·水肿候》:“唇黑伤肝,缺盆平伤心,脐出伤脾,足下平满伤肾,背平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治。”说明水肿的部位与脏腑定位,可资参考。

     目窠肿而有水气色泽者,多为水肿初起之征。目窠肿伴全身四肢水肿、腹大及喘促者,多属水肿严重之候。

     (3)辨舌象:舌形瘦小多属阴虚,舌体胖大而润多属气虚、阳虚。舌红主热,或为实热,或属虚热,舌光独红为心火上炎。舌淡属气虚、阳虚。舌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为有瘀血。苔白主表,薄白而滑为外感风寒,白滑粉腻为内有痰湿。苔黄主热,薄黄而干为外感风热,黄滑而腻为湿热交阻,舌根黄腻多为下焦湿热。

     (4)辨二便:大便稀溏为脾虚湿盛,完谷不化而滑脱不禁为脾肾阳虚,大便干结为内热伤津,大便黏滞不爽为有湿热,大便成形但便而不畅为气虚无力。小便短涩而赤且尿次频多属湿热,小便黄而灼热亦属湿热,小便清长则为肾气亏损或肾阳不足。

     2.闻诊

     闻诊可分闻声音及闻气味两类。闻声音者,在肾病系统中凡属病久,阴阳气血亏损,可有呼多吸少、肾不纳气的表现。水气上凌心肺者也可见呼吸急促,甚则为喘。闻气味者,在关格病人中可闻及口中尿臭。

     3.问诊

     (1)问寒热:水肿发生以前,有的病人可有发冷发热的表证,需了解寒热的孰轻孰重,结合其他征象,辨其风寒风热,水肿时阳虚病人可有畏寒肢冷,但不发热。淋证初起亦可有寒热,需分别是往来寒热,还是但热不寒,以分辨其热是邪在少阳,还是邪在阳明。一般辨证如见手足心热多为阴虚,畏寒肢冷多属阳虚,惟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者,每见畏寒而手足心热并存。

     (2)问汗:邪在阳明者,多壮热而汗出不解,少阳郁热或三焦湿热者,可有往来寒热后汗出而热稍轻,继而又见往来寒热。慢性病人气虚、阳虚者多自汗而易感冒,阴虚者可有盗汗,湿热者可见上半身汗出而舌苔黄腻,有的但头汗出,剂颈而还。

     (3)问头身:头痛属阴虚者,发作无时,喜凉恶热,属气虚、阳虚者,上午痛重,喜热恶凉。眩晕属阴虚肝旺者,必舌红无苔而舌形瘦小;属痰湿上扰者,必舌苔白腻而舌体胖大。腰痛如休息得减,多为肾虚,如活动后腰痛方减,多属瘀血。

     (4)问二便:排尿疼痛伴有尿急、尿频、尿热,为湿热下注;如是排尿后空痛,无尿频、尿急、尿热者,则属气虚;小便后少腹下坠,多为中气下陷;小便后余沥不尽,多为肾气不固或痰瘀内阻;夜尿频多而昼日尿少者,亦属肾气不固。大便干结而手足心热者,多属阴虚内热;大便稀溏而气短乏力者,多为脾虚气弱;大便或干或稀,或先干后稀,多见于气阴两虚者。

     (5)问饮食口味:口苦属热,口淡属虚,口咸属寒,口甜多脾湿,口酸多肝热。饮食喜热者多为气虚、阳虚,饮食喜凉者多属阴虚。病重若能食,预后尚佳;病势虽轻但厌食,必致延剧。

     (6)问口渴:口渴喜凉饮,为有内热;口渴喜热饮,多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口渴不欲饮,多属内有湿热;口不渴,则多为气虚、阳虚。

     4.切诊

     (1)脉诊:水肿初起,如有肺失宣降,可见脉浮数。水肿阶段,如是脾虚气弱,则脉见沉弱或弦软;如是脾肾阳虚,则脉见沉迟、沉弱无力;如是三焦气滞,则脉沉弦。水肿消退阶段,脉象沉弱或沉小者,多见于气虚、阳虚;脉象沉细或细数者,多见于气阴两虚或阴虚,脉象弦细或弦数者,多见于阴虚阳亢;脉象沉弦者,多见于气滞血瘀;脉象濡数者,多见于湿热;脉象洪大而数者,多见于用激素以后而有热象显著者。

     (2)触诊:水肿者,皮肤按之凹陷,甚则按之如泥;腹胀者,可见腹满膨隆,如腹壁有水肿,亦可见按之凹陷。少腹急迫胀痛拒按者,多属实证;少腹柔软疼痛喜按者,多属虚证。

     以上是四诊在肾病系统的应用,根据四诊所见,有助于确立中医辨证。但在辨证时,常常随着疾病的发展,各脏腑之间的证候可以互相影响,寒热虚实往往错杂相见,因此必须动态地观察病情。中医的辨证论治也常常随着证候的变化而改变,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辨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辨病位:各种肾病系统的临床表现,除了肾以外,其他各脏有无波及,发病开始是由他脏及肾,还是由肾波及他脏;还应注意病变的在表、在里,在气分、在血分等不同,临床上可根据症状特点,加以区分,以便能够得到准确辨证。

     辨病性:一般初起多为实证,日久由实变虚,但又可由虚致实,虚实夹杂。虚为正气虚,实为邪气实。辨虚,除确定脏腑定位外,还要分清阴阳气血,何者虚损;辨实,要区别外邪风、寒、暑、湿、燥、火,还是内生痰湿、瘀血、寒湿、湿热、肝风等,务必分清,以利辨证。

     辨主次:即分析各种脏腑的病机,哪一脏或哪一种病理改变起主导作用,辨别何者为主,何者属次,找出其标本关系。一般本是主要的,治病求本;但如果标急,标上升为主要方向,则应治标。

     辨病势:在辨证时要注意疾病的发展趋势,多种脏腑同时损害,要辨其如何传变。分析正邪关系,是正复邪退?还是正消邪长?了解疾病的动向及转归,便于把握病情,掌握治疗的主动。

     根据以上的辨证程序,不难得出中医的病因病机,再确立治则、治法、选方、用药,辨证论治的全过程便完成了。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时门医述:伤寒温病融会贯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振声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