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难以搞定?实用妙方得记好!
2016/10/4 悦读中医

    

     导读

     小儿疾病,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医者,都是一种考验。看着平日活蹦乱跳的宝宝,如今却病怏怏地缩着一言不发、无精打采,当父母的可是焦急万分,内心别提多煎熬了!在一众小儿疾病中,厌食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无论你怎么哄,孩子就是不爱吃,这可怎么办?实用妙方且看且收好!

     厌食又称恶食,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脾胃病,临床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至不思摄食为主要特征。厌食可见于各年龄段的儿童,以1~6岁的小儿多见。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尤以夏季暑湿之时多发,城市儿童发病率高于农村。厌食主要因于脾胃受纳功能失职,故一般预后良好,若长期不愈,可致机体气血生化乏源,抵抗力下降,易于感受外邪,并发他症,甚或影响生长发育转变为疳证。

     【辨治方法】

    

    1.乳食壅滞,脾胃失调症见不欲吸吮乳汁,或不思饮食,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腹胀或腹泻,恶心,呕吐酸腐食物残渣,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指纹多紫滞。

     治以消食化滞,健运脾胃。保和丸加味:山楂、神曲、法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若腹胀痛,加木香、厚朴、枳实;呕吐,加竹茹、生姜汁;发热,加连翘、薄荷等。

    

    2.痰湿困脾,脾阳失舒症见形体虚胖或瘦弱,面色白,经常呕吐痰涎,厌食,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指纹常见淡红。

     治以健脾燥湿化痰。二陈汤加味:法夏、陈皮、茯苓、甘草。

     乏力、自汗出,加党参、白术、砂仁或六君子汤加减;虚烦不寐,加竹茹、枳实。

    

    3.虫体内扰,积伤脾胃症见面色苍黄,肌肉消瘦,精神不安,不思饮食,或嗜食异物,睡时磨牙,肚腹胀大,时时腹痛,大便不调,常有疴虫,巩膜蓝斑,面有白斑,唇口起白点,脉多弦细。

     治以驱虫消积,兼健运脾胃。使君子散加减,药用使君子、苦楝子、芜荑、槟榔、甘草。待虫积消退后,可用异功散加麦芽、山楂。

     若体质过虚,一时不能功逐的,可用《医宗金鉴》肥儿丸为主,以功补兼施。

    

    4.脾胃虚弱,气虚为主症见面色苍白,形体瘦弱,神倦乏力,不思乳食,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象细弱,指纹淡红。

     治以补脾益气和中。异功散加减,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白扁豆、陈皮、砂仁、山楂、神曲。

     苔腻,大便稀,白术改为苍术;汗多易感,加牡蛎、黄芪、防风、浮小麦;情志不畅,加柴胡、郁金、川芎。

    

    5.脾胃阴虚,胃阴不足症见纳运呆钝,食少饮多,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黄短,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部分患儿烦闹少寐,手足心热。

     治以养阴益胃。养胃增液汤加减,药用沙参、山药、玉竹、麦冬、石斛、乌梅、白芍、谷芽、甘草。

     乏力声低,加太子参、茯苓、扁豆;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口渴烦躁加天花粉、胡黄连、芦根;手足心热,夜寐不宁,加丹皮、酸枣仁、地骨皮。

    

    6.脾失健运,受纳失调症见厌恶进食,食不知味,常伴嗳气泛恶,胸闷脘痞,大便不畅,偶尔多食后胃脘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以调和脾胃,运脾开胃。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药用苍术、陈皮、枳壳、藿香、神曲、麦芽、山楂。

     胃脘胀满加木香、厚朴、莱菔子;舌苔白腻加法夏、佩兰;暑湿困阻加荷叶、扁豆;嗳气泛恶加法夏、竹茹;大便偏干加枳实、莱菔子;大便偏稀加山药、薏苡仁。

    

    7.肝木郁结,乘犯脾土症见患儿纳差或不思饮食,精神不快,情绪易变,烦躁易哭,多见暴受惊恐,或亲人离去,或所喜未得,甚或平素生活不规律,苔花剥,脉弦缓。

     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益脾镇惊散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砂仁、钩藤、甘草、朱砂、灯心草。

     烦躁易哭,去人参、朱砂,加郁金、莲子心等;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等;腹胀、腹泻,加苍术、木香、葛根、石榴皮等。

     【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启脾丸,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脾失健运。

     2.醒脾养儿颗粒,每次2~3包,每日3次。用于脾胃气虚。

     3.磨积散,每次2~3g,每日2~3次。用于乳食积滞,消化不良。

     二、外治疗法

     白蔻、莱菔子,打细粉填贴神阙,每日1次。

     三、针灸疗法

     1.刺四缝,常规消毒后刺出血,3日后重复1次。用于脾失健运证。

     2.艾灸足三里每日1次。用于脾胃气虚证。

     3.耳穴法,取王不留行子,用胶布黏贴于一侧的脾、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位,4日后换另一侧。

     四、推拿疗法

    

    1.一般推拿(1)补脾土,运内八卦,清胃经,掐揉掌横纹,摩腹,揉足三里。用于脾失健运。

     (2)补脾土,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摩腹,捏脊。用于脾胃气虚。

     (3)揉板门,补胃经,运八卦,分手阴阳,揉二马,揉中脘。用于脾胃阴虚。

    

    2.三字经推拿清补脾,清胃,顺运八卦,推四横纹,捏脊。

     清补脾以健脾助运;清胃以开胃纳,消食积;顺运八卦、推四横纹调和气血,消宿食,开饱胀;捏脊调和气血,加强脏腑功能活动。

     恶心呕吐加清板门,腹痛加揉外劳宫。若病后伤阴或胃阴不足,出现口干多饮,不思进食,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顺运八卦,清胃,清天河水,运水入土。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想要得到《实用中医儿科学》?点文末阅读原文,直接领走!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实用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奇文、朱锦善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