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治口腔溃疡、黄褐斑、三叉神经痛等病的妙方,就是它!
2016/10/16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有不少方剂的药物组成很简单,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比如左金丸,仅由黄连和吴茱萸组成;二妙丸,仅由黄柏和苍术组成;三子养亲汤,也仅苏子、白芥子和莱菔子3味药……这一众三两味药组成的方剂中,还有一个三白汤,由白及、白蔹、白芷三药组成,却能治口腔溃疡、黄褐斑、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百说不如一见,还是先看正文吧!

     一、三白汤组成

     三白汤为徐志瑛教授多年临床积累的经验方,由白及、白蔹、白芷三药组成。

     二、三白汤方解与功效

     白及入心、肝、脾经,有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血之功;白芷入肺、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之功;白蔹入肺经,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之功。徐氏三白汤中白及清热止血,白芷祛风止痛,白蔹解毒散结,三药联用,苦中有辛,温中有寒,全方具有清伏热、散郁结、祛风凉血、消肿止痛、生肌敛疮功效,使清泄而不伤正,生肌而不恋邪,寒凉而不壅气,达到邪去热清正复。徐氏三白汤适用于有热象但不明显,即藏有伏热之病证,如存在血热、郁热、肿痛、瘀滞等,有些潜藏在体内,肉眼看不见,有些表现在皮肤、黏膜,透邪于表而邪未去;对一些正气未亏损、邪正相持的病证疗效更好;但也要根据邪正的盛衰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白芷有引药之功,可引药物到达病所。全方祛邪不伤正,清热不恋邪用于难治性皮肤病,血管性、神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好。临床通过加减,用于顽固性口腔溃疡、难治性臁疮、黄褐斑、隐性血尿、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

     三、临床治验案1

     秦某,男,64岁,退休工人。初诊日期:2003年9月22日。

     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近5年,发作无明显规律,时起时伏,遇劳累或烦怒症状加重,病程延长。间歇性用消炎药、清凉药或维生素B2等缓解,但未能控制发作。就诊时口腔黏膜、舌边缘散在红斑点,多个黄白色溃疡面,伴四周红肿,个别波及口角边,痛剧,进食困难,口干苦臭,晨起明显,喜饮少食,喜怒心烦,寐差,形瘦,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诊断:顽固性口腔溃疡。

     辨证:素体阴虚,有伏热暗耗阴液,又遇热邪侵淫,易郁而化火,入血生热,伤及上中二焦,侵于肺胃,达于肝脾,火易上炎,使舌络受侵而生口腔溃疡。

     治则:清热和营,泻肺解毒,养阴生津,消肿生肌,和胃凉肝。

     处方:白蔹15g,白芷10g,白及12g,水牛角12g,生地黄12g,丹皮10g,鹿衔草15g,蒲公英30g,忍冬藤25g,淡竹叶10g,制玉竹10g。7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2003年9月29日):口腔溃疡缩小,痛略缓解,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白蔹15g,白芷15g,白及12g,水牛角12g,生地黄12g,丹皮10g,鹿衔草15g,蒲公英30g,忍冬藤25g,淡竹叶10g,制玉竹10g,平地木15g,佛手片10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三诊(2003年10月13日):口腔溃疡基本消退,偶有隐痛,晨起口干口苦,喜饮,寐差,纳减,腹胀,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

     处方:白蔹10g,白及10g,白芷10g,蒲公英30g,鹿衔草15g,制玉竹10g,丹皮10g,佛手片10g,麦冬10g,石斛12g,炒谷芽12g,炒麦芽12g,茯苓12g,藤梨根25g,平地木15g,合欢皮15g,合欢花15g。

     此方随症加减3个月,口腔溃疡未见发作。

     案2

     孔某,女,37岁,公司职工。初诊日期:2002年9月21日。

     患者近2年来面部色斑,症见面部两颧浅色黄褐斑,无痛痒,平时遇劳累或工作压力易心烦急躁,睡眠多梦易醒,时有颈僵头昏,腰酸耳鸣,口干喜饮,月经逐年减少,月经前后无定期,经血暗红,经前乳胀乳痛,面部黄褐斑加深,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黄褐斑。

     辨证:忧思抑郁,气滞血瘀,郁而化火,火不制水,火燥结滞,血虚不能上荣,而生色斑。

     治则:清热解郁,行滞散结,养血驻颜。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2g,生地黄15g,八月札15g,当归15g,川芎10g,炒白芍12g,重楼12g,郁金12g,玫瑰花10g,青皮10g,陈皮10g,百合10g,桑寄生15g,川断15g,夜交藤30g,山慈菇20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2002年10月5日):睡眠好转,乳胀、乳痛减轻,腰酸、耳鸣缓解,口干喜饮减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2g,生地黄15g,八月札15g,当归15g,川芎10g,炒白芍12g,重楼12g,郁金12g,玫瑰花10g,青皮10g,陈皮10g,百合10g,桑寄生15g,川断15g,夜交藤30g,山慈菇20g,南沙参30g,炒杜仲12g。14剂,水煎,分两次服。

     1月后气色明显好转,黄褐斑明显消退,月经前稍有加深,再连服2月,黄褐斑基本消退。

     案3

     占某,女,58岁,退休老师。初诊日期:2005年3月22日。

     患者因右侧牙龈肿痛,经口腔科治疗后肿胀退,继而出现三叉神经痛,呈进行性、阵发性加重,向右侧面部上额、颞部放射性跳痛、胀痛为主,遇洗面、擤鼻涕、刷牙易诱发,入夜更甚,影响睡眠,需要服止痛药入睡,近3月因疼痛不解来就诊。症见痛苦貎,精神疲软,面色欠华,伴腰酸背痛,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三叉神经痛。

     辨证:内外邪相搏,郁而化热,火热之邪循经上扰,上攻头面,久而耗气伤阴,正虚邪恋,久而难愈。

     治则:清热透邪,活血止痛,祛风解毒,益气养阴。

     处方:白蔹15g,白及15g,白芷12g,藁本12g,水牛角12g,丹皮12g,夏枯草15g,丝瓜络12g,潼蒺藜12g,白蒺藜12g,怀牛膝12g,僵蚕12g,蔓荆子12g,红花12g,黄精20g。7剂,水煎,分两次服。

     二诊(2005年3月29日):疼痛稍有缓解,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数。

     上药连服两周,阵发性疼痛发作间隙明显延长,遇洗面、刷牙诱发,但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可以忍耐,入夜可以睡眠。

     随症加减两个月,疼痛消失,后转入巩固治疗。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徐志瑛学术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何以蓓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本文图书随心购到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