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这么治,简单的方法都在看!
2016/10/24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胆囊炎,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那么一枚小小的胆囊,却时常被人们的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习惯不良好给折腾得疲惫不堪,甚至出现胆囊炎,影响身心健康!有的人一听到胆囊炎,瞬间就慌乱了,不知所措!先别急,让本文作者来分享一些治疗胆囊炎的妙方妙计!

     胆囊炎有急慢性两种,均为常见病。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急性细菌性炎症,病变初期仅限于胆囊的黏膜层,继之侵及胆囊全层,或发生壁层组织坏疽、穿孔。本病一般分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和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病因有胆囊出口梗阻(多为结石)、细菌感染和胰液反流等。

     胆囊穿孔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胰腺炎、肝脓肿等。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由于长期反复胆囊的炎症过程,致使胆囊纤维组织增生,囊壁增厚,囊腔变小或胆囊萎缩,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病因主要为胆系感染、化学损伤、代谢因素、结石刺激及急性胆囊炎迁延等,可并发胆囊脓肿、胆囊癌等。

     胆石症系因代谢紊乱、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及异物的核心等引起,多见于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与胆石症属中医学“黄疸”“胁痛”“腹痛”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1.情志所伤

     抑郁寡欢,恼怒忧思,肝气不舒,胆液不得疏泄,郁滞化热,酿成本病。

     2.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过食辛辣,损伤脾胃,酿湿生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湿热邪郁,或结为砂石,阻滞胆道,引发本病。

     诊断要点:①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痛,多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墨菲(Murphy)征阳性,多有白细胞、ALT升高及黄疸。②慢性胆囊炎:多有上腹部不适,厌食油腻,消化不良症状。盂胆石症:右上腹有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右上腹压痛,有肌紧张,墨菲征阳性。B型超声有助于诊断。

     二、治疗

     (一)西医治疗

     对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给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经24~36小时治疗病情无改善、有胆石阻塞或出现坏疽性胆囊炎有穿孔征象者应手术治疗。

     (二)中医治疗

     1.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以肝郁气滞、湿热内蕴的实证多见,治疗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为主,对火毒炽盛者应泻火解毒、疏肝利胆。

     (1)肝胆气滞证

     主症:右上腹闷痛或绞痛,呈阵发性加剧,右上腹压痛,口苦,恶心欲吐,发热,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或弦紧。

     治疗:疏利肝胆,清热理气,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陈皮、香附、甘草)加减。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使郁热得以外达;白芍柔肝养血清热,与柴胡相配,散收结合,能助柴胡疏肝解郁作用;与枳壳、川芎、陈皮相配,泻脾气壅滞,调中焦运化,活血止痛;白芍、甘草同用,可缓急止痛。

     加减:①高热,舌红苔黄,脉洪数者,加黄连、公英、生地黄、玄参和(或)龙胆草、丹皮。②胁肋绞痛者,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③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④食欲不振,便溏者,加白术、云苓、麦芽。

     (2)肝胆湿热证

     主症: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痛引肩背,胃脘胀满拒按,发热恶寒,口苦,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或燥,脉弦数或滑数。本型多见。

     治疗: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大柴胡汤(柴胡、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生姜)合茵陈蒿汤(茵陈、大黄、山栀)加减。

     大柴胡汤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郁热得以外达;大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配黄芩、白芍加强养阴清热作用;加枳实消积导滞,治疗脘腹痞满;生姜、半夏降逆开痞。

     茵陈蒿汤中茵陈清利湿热,配栀子助茵陈清利三焦湿热,配大黄能通泄瘀热。两方合用,共奏清热利胆、泻火解毒之效。

     加减:①发热,舌红苔黄干,脉洪或滑数者,加银花、连翘、公英、生地黄、玄参。②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③胆石阻滞,右胁绞痛牵及右肩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④胁痛者,加延胡索、郁金。⑤湿重者,加苍术、厚朴。

     (3)肝胆脓毒症

     主症:胁腹绞痛,身目黄染,胀满拒按,高热寒战,口渴,喜冷饮,尿短少,呈浓茶色,便结,舌红绛,苔黄燥或有芒刺,脉弦或洪数。

     治疗:清热解毒,疏利肝胆,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合茵陈蒿汤加减。

     方中黄连泻中焦火兼清心火;以黄芩泻上焦火;用黄柏泻下焦火;用栀子通利三焦,泻火导热下行,以解毒热;合茵陈蒿汤加强泻火解毒、清热利胆作用。

     加减:①便秘者,加芒硝以泻实热。②热重,舌红绛,苔黄干,发斑者,加玄参、生地黄、丹皮、大青叶,重用银花、连翘。③黄疸重者,加金钱草、海金沙清利肝胆。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除可见肝胆气滞、肝胆湿热证外,还多见以下两种证型:

     (1)肝郁脾虚证

     主症:右上腹胀痛,脘闷不舒,嗳气纳呆,头晕乏力,尿清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弦细乏力。

     治疗:疏肝理气,健脾和中,白术芍药散(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或柴芍六君子汤加减。

     白术芍药散方中白术健脾升阳;用白芍柔肝养阴(血),肝血足则肝不急;配陈皮助脾升清,理气和中;配防风疏肝理脾祛湿。六君子汤为健脾理气和胃有效药,加柴胡疏肝解郁,用白芍柔肝养肝阴。

     加减:①胁痛者,加延胡索、佛手。②纳呆者加鸡内金、焦楂。③脘腹胀满者加厚朴。

     (2)肝郁阴虚证

     主症:右胁隐痛,口燥咽干,急躁易怒,胸中烦热,头晕目眩,尿黄,便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疗:滋阴养肝,疏郁理气,滋水清肝饮(熟地黄、茯苓、丹皮、山药、山萸肉、泽泻、白芍、柴胡、栀子、大枣)或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加减。

     予治疗本证赏识滋水清肝饮,本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山药、大枣补脾肾;山萸肉补肝肾,增强补阴的作用;配泽泻可泄肾利湿,使熟地黄补而不腻;配茯苓可健脾渗湿,使山药补而不滞;配丹皮、栀子、柴胡清泄肝火,并能利胆;用白芍柔肝而不伤阴。

     加减:①有胆结石、黄疸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②脘闷纳呆者,加厚朴、鸡内金或焦楂。③恶心,舌红少苔者,加竹茹。

     (三)中成药治疗

     (1)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

     (2)胆石通:每次4~6粒,每日3次。

     (3)茴三硫:每次2粒,每日3次。

     三、临证经验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衷中笃西消化病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姚希贤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阅读原文”,本文图书随心购到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