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精湛的治疗方法,体现在这几方面!
2017/3/19 悦读中医

     ↑ 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首届国医大师裘沛然,著名的中医学专家,精通医道,善治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长期从事于中医教育和中医理论、临床研究,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患者而言,精湛的治疗方法,是疾病得以康复的保障之一;对医者而言,寻求精湛的治疗方法,是他们毕生所愿。但精湛的治疗方法该如何获得?且听国医大师裘沛然来分析!

     一、无损伤性治疗的特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学发明了丰富多彩的有效治法,如中药的内服、外敷、熏、浴及针、灸、推拿、导引吐纳、情志疗法等,不下数十种,这些基本上都属于无损伤性治疗方法。中医所用的药物大都是采自植物、动物及部分矿物的天然药物。这些药物含有多种天然有效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通过恰当的加工炮制,在增加药效的同时把毒副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如中药附子的炮制方法就是一例。中药药性一般比较平和,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毒副作用要少得多。现代需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有不少可以采用中医的无损伤疗法。如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及针刺的疗效是肯定的;胆道疾患的中药内治、耳穴贴治、针刺等有效案例也屡见报道;各种肿瘤患者内服扶正祛邪药物或兼药物外敷,一般都能收到增强内在抗病力和延长存活期的效果。即使是疮疡痈疽等疾患,中医治疗内服解毒、消肿、透脓等药,同时辅以最简单的手术和敷贴药物等,能使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伤骨科对骨折的固定,常采用灵巧的手法,减少对患处的功能影响,使骨折愈合而避免后遗症。至于用推拿、导引术治愈疾病,则只有增强气血的通畅,更谈不到损伤问题。因此,无损伤医疗可以说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特点。

     二、治疗中的圆机活法

     中医治疗特别注重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20世纪50年代国内曾有两次乙脑流行,第一次流行用白虎汤治疗获得良效,第二次又流行时仍用白虎汤则效果很差,后经著名中医蒲辅周分析研究,其效果不好原因是那年夏季雨水很多,与前次气候干燥迥然有别,由于发病的环境条件不同,改变处方,遂又获得明显的疗效,这就是因时因地制宜。六朝时代名医姚僧垣曾先后治两个病人,分别是梁朝的两个皇帝,都是涉及用大黄的病证。僧垣以武帝年高体弱,大黄不可浪用,他医用之,竟致不起。另一个是梁元帝,众多御医认为皇帝地位高贵,不可轻用大黄峻利之药,但僧垣认为病人脉洪实,非用大黄不可,果然药到病除。这就是因人制宜。同一种病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人身上,治法应有区别,叫“同病异治”;而不同的疾病,中医又常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叫做“异病同治”。这种善于灵活变化的治疗方法,在历代名医验案和近时报道中是不胜枚举的。

     中医临床处方,还非常讲究中药配伍的妙用,精当的配伍,既可增强疗效,又可消除药弊。又如应用相反相成的配伍法,每能收到常规方法难以取得的疗效。清代名医徐灵胎提出“用药如用兵”之论,其中有“急攻”“缓图”“向导”“防守”“突破”“分击”及“堂正之师”“奇谲之策”等。这种治疗中的圆机活法,与通常所用的一病一方或一病一药相比,其理论与医艺的深浅高下,是不言而喻的。

     三、扶正是施治的关键

     治疗疾病,总离不开祛邪和扶正两大方面。邪,通常指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因素)及其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饮、积滞等。正,指人体正气,包括现代所称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状内皮系统及其他抗病功能等。邪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但中医更加重视正气的一面。中医经典中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些话是具有深意的。因为人体的正气本身具有自我防御、适应、调节、控制、修补的作用,当这些功能减弱或紊乱时,就会遭到病邪的侵袭而发生疾病。各种治法,原是辅助正气驱除疾病的手段,故前贤有“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的名言。兹以治疗恶性肿瘤为例说明。细胞毒药物,确能杀伤大量肿瘤细胞,但同时又损害正常细胞,降低了免疫力,最后常常陷入癌瘤未尽而正气先败的困境,如继续给药,则玉石俱焚,同归于尽。如果能在攻击癌瘤的同时,及早运用中医扶正疗法,就会大大减少副作用,其预后就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已为不少临床事实所证实。有些肿瘤病人在失去手术、化疗、放疗的时机后,采用中药扶正为主兼以攻邪的方法,或采用导引术以充养精气,每能使患者带病延年,有的甚至出现肿瘤消失的奇迹。这就充分说明邪正之间的本末关系。中医治疗,既着重于治本,又不忽视治标,无疑是治疗疾病的一种高深的医学思想。

     四、特异的情志疗法

     早在《黄帝内经》就将这一疗法提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医病因学中把七情过极列为内伤疾病的主要因素。情志理论在中医学中有特殊含义,认为人的各种精神情志活动与不同脏腑有着特定的联系,情志的异常变化会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导致疾病。如“喜伤心”,人在“喜极”的情况下,最易突发心、脑病变;又如“怒伤肝”,大怒而引起肝气肝阳的上逆发生晕厥是常见的;而“恐伤肾”,因受惊吓而大小便失禁甚至阳痿者有之。对于由情志导致的疾病,除了用药物调治外,前辈医家创用了特异的情志疗法,常使顽疾霍然而愈。汉代名医华佗,早已开情志疗法的先河。元代医家朱丹溪用情志疗法治一妇人因思虑过极而得精神疾患,遂得痊愈。历代名医运用此法以愈病的例子多不胜举。中医学中论述喜、怒、忧、思、悲、恐、惊的各种精神表现,还指出它们之间具有生克承制关系,这与现代心理学所常用的暗示、开导、释疑、脱敏等法以恢复心理平衡相比较,似更有它的独到之处。这种可贵的情志理论,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由于中医学具有博大精深的内容,上文所述,只是举例做些介绍。希望通过医务工作者和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把我国的这份宝贵医学财富发掘、整理和提高,使之发扬光大,为全人类造福。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裘沛然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邦江、裘世轲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