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余听鸿: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分享!
2017/3/22 悦读中医
↑ 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常熟名医余听鸿,近代经方大家。专于内科,兼通喉、外,治病十分认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著有《伤寒论翼注》《外证医案汇编》《诊余集》《余听鸿医案》等,其中《外证医案汇编》是近代中医外科流派“心得派”的集大成著作之一,近贤秦伯未对余听鸿也颇为心折。今天的文章且与您分享余老的学术特点与用药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学术特色
1.善治危重疑难之症
余听鸿自云:“余素性刚拙,遇危险之症,断不敢以平淡之方,邀功避罪,所畏者,苍苍耳。”又言:“为医者,尚济困扶危,死中求生,医之责也。若惧招怨尤,袖手旁观,巧避嫌疑,而开一平淡之方以塞责,不徒无以对病者,即清夜自问,能无抱惭食影乎?”余氏所著《诊余集》,大部分为其手录治愈的大症及疑难杂病,兼及平日得之师友的治验,病证包括关格、上下脱、戴阳、湿温、肿胀、泄泻、痹痿、时毒、发背、咳嗽、产后病等。如治关格、痹痿、上下脱、阴、阳斑等数案,病情变幻多端,余氏用药能洞中肯綮,反映出其丰富的临证经验。余氏治痿证甚多,如何识症,他叙述得形象恰切。他认为治痿诸法,惟干、湿二字足矣。如花卉菜蔬,过湿则痿,过燥则痿;人之痿而不振,亦惟干、湿二字尽矣。看痿之干、湿,在肉之削与不削,肌肤之枯润,一目了然。如肉肿而润,筋脉弛纵,痿而无力,其病在湿,当以利湿祛风燥湿;其肉削肌枯,筋脉拘缩,痿而无力,其病在干,当养血润燥舒筋。对危症之候,余氏临证细加辨析:口张是肾虚不能纳气,呼吸困难,吸少呼多;撤手是脾气将竭,固摄失职;遗溺是肾虚不能固摄。筋肉惊惕跳动是因汗吐下失血后津血大耗,阳随阴脱所致;身僵颈硬为气血运行因虚极而接近停顿所致;喉哑因阳气衰竭,阴寒上逆所致;戴眼即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因脏腑精气不能上荣于目。舌强一般属火热证、肝风内动证,但肝之虚阳外越,如不予以正确辨治,下一步将可能出现面部泛红如妆等戴阳症状。
2.辨证精辟,论治中肯
余听鸿善治内科杂病,兼通外科,他主张治外科必须通内科,伤寒温病要融合。其辨证精辟,论治中肯,用药灵活多变,医案记录详尽。如他明确指出厥阴下利纯血,身必发热;太阴湿聚下利纯血,身必发寒。下焦阴气上升,非温不纳;中宫虚馁,非补不行。温病之厥,关乎手厥阴者,多宜寒凉;寒病之厥,关乎足厥阴者,多宜温凉并进。对虚胀善用塞因塞用之法,其所治虚胀医案多以温补脾肾之法,如黄芪、白术、人参、附子、肉桂、巴戟、枸杞、菟丝子、熟地黄、杜仲、益智、补骨脂等治之而愈。在《外证医案汇编》中,论治肺痈之法,如始萌之时,将一“通”字着力,通则壅去;论“乳症,皆云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鄙见治乳症,不出一气字足之矣。痰气凝结为癖为核”,指出“气阻络脉乳汁不行,或气滞血少,涩而不行”。即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胃热壅滞、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痰瘀凝结、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等,而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根在肾,补脾不如补肾之法,故从肾虚论治有较好效果。
用药特点
余听鸿是近代经方大家,临床喜用经方加减,重症果断用重剂,随证变化,用药灵活多变。他说:“治病之方法,要立定主见,不可眩惑,自然药必中病。有一方服数十剂,一味不更而病痊者,非老于医者不能也。”他对药物的双面性有精辟见解:“药能中病,大黄为圣剂;药不中病,人参亦鸩毒。服药者可不慎乎?”指出:“国家无事,不可论兵;人身无病,不可论药。一载动兵,十载不平;一日服药,十日不复。治国保身,俱一贯也。”余氏告诫不能滥用补药,否则会有百害而无一利。余氏医案载:有一广东郑某,在上海营业,用老鸭一只洗净,将上好人参二两纳入鸭腹中,煮而食之。五日后觉目光模糊,十日后,即两睛盲,不能视物。时正在仲秋,孟河青梨甚多,嘱每日服梨汁一碗至一月,两目复元。当今人们生活逐步富裕,为追求健康长寿,常滥用补药,此可作警语也。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夏婷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