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桂枝汤(伤寒论第一方)煎服法、调护法和应用禁忌法!
2017/6/20 悦读中医

     ↑ 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桂枝汤作为《伤寒论》的第一方、群方之首,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实,使用桂枝汤有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人忽略。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经方名家李赛美教授解读桂枝汤,文中她特别强调使用桂枝汤应注意的问题。很有启发!一起看看吧~~

     中风表虚证主要是讲桂枝汤证,以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这些我们都很熟悉了。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桂枝汤的煎服法,也就是在原文后面的一大段话,这段内容要求同学们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仲景所处的时代,字是写在竹简之上,写文章是惜墨如金的,仲景能够花如此多的笔墨来写这段文字,绝对不会那么简单,后面很多条文在煎服法中讲到“如桂枝法”“如前法”,都是以本条的煎服法为基础,因为这里写的详细,后面就简略了。这段文字虽然讲的不是方证,但是讲到桂枝汤怎么样煎服,怎么样调护,以及服桂枝汤证的禁忌,这些都是需要临床医生注意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服用桂枝汤后对发汗的要求。第一是药后“啜热稀粥”,就是说喝完桂枝汤以后,要趁热喝一碗热粥,可以帮助振奋胃气,补充汗源。第二是要“温覆”,就是说喝桂枝汤和热粥以后,还要捂上被子帮助发汗。第三是发汗的时间“令一时许”,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还有就是发汗的具体要求——“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就是说遍身都要出汗,身上要出汗,手脚也要出汗,而且所出的汗只能是微汗,不可以出大汗。这些都是对发汗的基本要求。

     接着是剂量的问题。根据考证,汉制一两为今天的15.625克,一升约为200毫升。在原书用量中桂枝、芍药各用三两,也就是要用到45克多。那么大家就要思考了,桂枝和芍药我们现在经常开到45克吗?当然很少这样开,所以有的人就会觉得是不是张仲景用的量太大了,是不是现在的人体质就弱一些?那么再仔细看,煎法中讲到“煮取三升”“服一升“,那么每次用量仅为一剂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每次的桂枝、芍药用量是各15克,而我们现在开10~15克算是常规量,所以我们现在跟仲景原方的用量是差不多的。

     三分之一的量喝完之后,通过啜粥、温覆,如果能得微汗,则“停后服,不必尽剂“,也就是中病即止,一剂药不用都喝完。如果没有出汗,则“更服依前法”,可以再服三分之一,仍然要啜粥、温覆。如果还不出汗,“后服小促其间”,也就是说第三次服药要缩短给药的间隔时间。如果还不好的话可以再开一剂,“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乃服至二三剂”,仲景的一剂相当于今天的三剂,仲景的二三剂也就相当于今天六到九剂的量。

     反观现在中医治疗感冒,常常就仅仅是开药,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医嘱,病人拿药回去后一副药煮两次,一天就一副药,然后就会觉得:“中药没效,不退烧,还是西药快。”所以,我们平常开桂枝汤没有效果的原因是什么?第一,调护法没到位,没交代病人要啜热粥、盖被子;第二,没有交代病人,在病情不好的时候要连续给药,西药都有“tid”,为什么中医就只能一天服一副呢?所以,我在遇到桂枝汤证的病人时,通常都会开两到三剂药,而且要交代服药后喝热粥、盖被子,如果没出汗要继续喝,这样效果就会非常好。还有就是,如果汗出了,不能任其自然干,应该把汗擦干净,否则风一吹又会再次外感。

     所以,调护法很重要,有人说中药不退烧,中药治急症没效,此言差矣!如果能够严格按照《伤寒论》的煎服法,退烧效果是非常好的。

     除了治疗感受风寒之邪的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自汗出,桂枝汤还可以治疗杂病中属于营卫不和的自汗证。桂枝汤重在调和营卫,尤其是使卫气归位,然后营阴就能内守。营卫之间的生理关系要协调,在卫气失位的状态下,营阴就可能失守,就容易出汗。单纯的常自汗出,其服药是不拘时的;如果是“时发热自汗出”,仲景则强调了“先其时发汗则愈”,提前把门打开,门打开后阳热就不郁闭,也就不会迫津外泄,所以汗就止住了。因为不是用于解表,不是为了解除外来的邪气,所以不需要啜热粥,也不需要盖被子。

     那么,枝汤证和中风表虚证是什么样的关系?真可以画等号吗?哪个概念大呢?我认为,桂枝汤证的概念更大,中风表虚证只是桂枝汤的适应证之一,桂枝汤既可以治疗中风表虚证,也可以治疗营卫不和的自汗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杂病也可以使用。

     所以说,桂枝汤的解表,用于治疗中风表虚特别强调两个必要条件:啜热粥、盖被子。否则这条方不但不发汗,还可能止汗。关于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作用,现代研究非常多,如对体温的调节、对汗腺的调节、对血压的调节、对胃肠的调节、对免疫的调节。汗多的人可以止汗,不出汗的可以发汗;血压高的可以降压,血压低的可以升压;脾胃运化过亢的可以用它,脾胃运化太慢的也可以用它。这方面研究有大量的论文可以参考。

    

     本文选自《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李赛美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