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脾阴,它的证治其实无可替代
2017/8/15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脾病辨治,多从脾气、脾阳入手,而极少论及脾阴。名老中医王文友认为,今人多食厚味,易生湿热,且多思虑,易伤脾土之阴,故脾阴辨治应当重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看正文~~

     脾阴虚证乃运化失常,濡养不足,血失统摄所致。脾阴滋生胃阴,资助运化,营养机体,濡养血脉。水谷化生精微,转成气血需要脾阴、脾阳的协作,脾阴参与运化的途径是通过滋生胃阴,助其受纳腐熟水谷。脾阴虚则胃阴亦伤,纳食减少,食入不化。脾藏营阴,称孤脏而灌四旁。脾阴为“阴之守也”,其蕴含的水谷精微在脾阳的推动下运行周身,内养脏腑,外布肢节。脾阴不足,则内外失养,诸脏之阴受累,气血不能畅达,肌肉形体衰惫。脾有统血之功,其中脾阴、脾阳又有分工。脾阳负责推动、促进血液运行,并将血液固摄于脉中,不致外溢。而脾阴功在滋养血脉,维持脉道的完整通畅,保证血液的顺利流通。二者共同完成统血功能,有一不足,则血行失其常度。

     由此可归纳出脾阴虚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运化失常,二为濡养不足,三为血失统摄。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王文友行医60年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文友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