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众方之魁桂枝汤,真是实至名归
2017/12/8 悦读中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最经典的方剂之一。具有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低热等营卫不和证。然而,桂枝汤的智慧远不止如此。关于桂枝汤的探索解读,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现在一般认为太阳中风为表虚之证,桂枝汤为辛温解表剂。《伤寒论新解》提出:既云桂枝汤治疗表虚,表虚如何再能发汗解表呢?《伤寒论新解》认为:“中气虚者表亦虚,是以患者有汗,甚或汗多。此时表已受邪,当先求补中,防邪入里。中气固,表自和。”桂枝汤“胎建中之体”,其实与小建中汤一样,都是补益中气之方,补中以治表。并根据《神农本草经》所载桂枝汤诸药功效,证明桂枝汤实乃补中益气而固表之方。
我认为,用非此即彼的思维去看待复杂的事物,往往都是要碰壁的。桂枝汤不是单一的发汗剂,也不是单一的补益剂。恰恰是认为桂枝汤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的观点,看似折中,却最为客观、公允和准确。
太阳中风为既有外邪侵袭,又有正气不足之证,故外需发散风寒,内需补益正气。医家之能事在于选出最有效、最安全的药物来实现这两个目的,而且最好能以最少的药物来达到最大的效果。《伤寒论》做到了这点,故桂枝汤真乃经典之方。
《伤寒论》所用桂枝,即今之肉桂。《神农本草经》大力推崇肉桂补益之功,另一方面又谓肉桂治咳利关节,这些认识应该说与后人认识的发散风寒功效也是一致的。至于宋以后所用桂枝,即今所用桂枝,与《伤寒论》时代的桂枝(肉桂)是不同的,但从后人的实践看,桂枝作用与肉桂近似,至少《伤寒论》中的桂枝(肉桂),均能为今之桂枝替代。
与桂枝作用相似的是生姜。生姜能暖胃、能补养,同时又能发汗散寒,是治疗感冒的良药。桂枝汤中同为食品的是大枣,是补益气血的美食。甘草味甘,也有补气作用,又能利咽止咳,故也可用于外感病症。至于芍药,后世一般都认为有较弱的养血作用。而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较早期本草中,芍药有治“寒热”“时疾”“热疾”之功,因此似乎也是一味既扶正又祛邪之药。
在桂枝汤中,桂枝与生姜作用近似,补气血,侧重于气阳,且能发散风寒;芍药与大枣作用近似,补气血,而侧重于阴血;配伍甘草,补中益气,利咽止咳,且调和诸药。整张处方既能补益气血,又能发散风寒,功效卓著且安全无毒、药味简单。
这里,对桂枝汤补益功效再做一点引申。小建中汤的补益作用无人怀疑,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的差别仅仅在于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故桂枝汤的补益作用也不应怀疑。
面对桂枝汤的发汗作用也再做一点引申。桂枝汤发汗,这是《伤寒论》原文中明确指出的,特别是在桂枝汤方后注中,强调要啜热稀粥、温覆,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但又不可“令如水流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可见制方者再三关照要使汗出,所以说桂枝汤确实是发汗剂。

写到这里,人们或许还会有疑惑:太阳中风有虚的一面,有实的一面,桂枝汤能补益,又能发汗,故方证相符,然仍担心发汗是否会加重患者之虚,或认为患者已经自汗,再发汗是否会加重出汗,甚或汗出不止。
答曰:不必多虑。汗法的作用其实不仅仅是祛除外邪。后世擅长用汗吐下法的张子和的实践,已经表明汗法的效用远远超出了祛邪,而有宣畅气血、激发人体功能的作用。故适当地运用汗法是有利无弊的。
太阳中风是有外邪的,而内伤自汗并无外邪,却仍可用桂枝汤。这是为何?一方面,桂枝汤首先是作为一首补益剂而被应用,其次则发汗而振奋机能,使患者重获正常的出汗功能。
第二,仲景虽一再强调要发汗,但同时也告诫,不得“令如水流漓”,应以“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为度,且中病即止。所以,掌握分寸,恰到好处,是不会有虚虚之虞的。
第三,太阳中风之自汗出,与外邪有关,与体虚有关。体虚可用汗法,前已提及是因为发汗振奋机能,使患者重获正常的出汗功能。
外邪则更需发汗。曹颖甫《经方实验录》曾论及桂枝汤以“药汗”祛“病汗”,其文云:“恶风头痛,发热汗出,诸状次第呈现,顾汗出不畅,抚之常带凉意,是可谓之曰‘病汗’。设其人正气旺,即自疗机能强者,其发热瞬必加甚,随得畅汗,抚之有热意,于是诸状尽失。可知一切毒素(包括外来之病原微生物及内壅之排泄物),已随此畅汗以俱去,此所谓‘法当汗解’是也……‘病汗’常凉意,‘药汗’则带热意,病汗虽久,不足以去病,药汗瞬时,而功乃大著,此其分也。”
由此可知“药汗”与“病汗”截然不同,“药汗”作为一种治疗手段,通过祛除病邪,而“病汗”自止。
又《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条因“项背强几几”而用葛根,葛根乃之项背强硬之专药,然不得谓仅用桂枝汤不加葛根则不效。桂枝加葛根汤我常用于颈椎病引起的头颈板滞及眩晕,疗效颇佳。
好书推荐

伤寒论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析(上)
本书以康平本为基础,以“古书形成规律”为视角,对《伤寒论》进行了崭新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对《伤寒论》中一些疑难条文也给出了新的解读。书末还附有作者运用伤寒论方的一些医案。对于中医临床医生和中医院校师生学习、理解《伤寒论》很有裨益。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伤寒论求真——基于康平本的全新探析(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邢斌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推荐书目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