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虚邪之体,为何攻不可过?
2018/1/29 悦读中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中医用药如同调兵遣将,兵学与中医药也有相通之处。兵法医学代表著作《用药如用兵》出自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徐大椿是清代著名医家,思维敏捷,善主谋略,行医达半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提出的“虚邪之体,攻不可过”原则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欲知后事如何,且看正文~

    

     《用药如用兵》之虚邪之体,攻不可过。

     原文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

     译文对于邪气侵入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平和的药物,并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如同衰败的时代,不可再穷尽民力。

     今释 体虚之人,阴阳气血相对不足,容易感受外邪或虚实相兼或表里同病或寒热错杂,邪深体弱,病机证候错综复杂,治疗相对较难。用药稍有偏执或略有不慎,易犯虚虚实实之误,或有伤阴耗气之弊。故正虚夹邪予攻补兼施者须掌握轻重,轻攻轻补;或从方小量微之轻剂,先祛新邪,新邪祛,病减大半,再行缓调,易收全功;若五脏俱虚,补剂杂进罔效者,可遵《黄帝内经》“阴阳形气俱不足,当调以甘药”之旨,选用甘淡平和、不寒不热、不润不燥之轻剂醒脾开胃,重振后天。同时辅以少量性猛功专之药,助君祛邪,以拔其病本,务令邪气尽去而正不伤矣。正如一个衰微的国家,而对强大的敌人,不能强攻硬拼,而应善于运用战略战术,等待时机,再将敌军歼灭。

    

     中医治病过程中,经常遇到疾病的本质和外在的症状不一致的案例。如患者本是虚证,但是由于气血、阴阳虚极,导致其生理功能失常,病理产物停聚,临床却表现一派实象,即“至虚有盛候”。此时不能只看病人表面的实象,仅采取攻邪的治疗方法,而应运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来治疗。若给予大剂量的补药,患者可能虚不受补,因此应使用性味平和的补药来辅助治疗。

     如小儿外感发热,常以辛凉宣散法轻宣透邪,而不用辛甘大寒之石膏。盖小儿脾气稚嫩,若投大寒清泄之品,则易损伤中阳而变生他证,不利于祛除表邪。又如大黄?虫丸证,症见“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实,食伤,忧伤……”一派虚象,但又存在“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内有干血”,张仲景以破血消瘀为主,佐以熟地黄、白芍养血濡肝,并峻药缓投以顾护正气,从而取效。

    

     如胡国瑛治一患者,胡某,男,68岁,慢性肾炎5年,终日淅淅恶寒,面色无华,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纳差喜唾,头昏目眩,两耳不聪,大便溏,小便清长,时淋沥不尽,舌淡苔薄白,脉虚细且迟,曾予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黄芪建中汤少效。治以温阳益气、扶正托里。处方:黄芪、紫河车各50克,红参、当归、川白芍、松香、甘草各15克,白术20克,茯苓、皂角刺各30克、三七、沉香、白芷、桔梗各10克。研末,每服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1个月后,胃痛缓解,恶寒亦减。续上方再服3个月,以尽全功。

     患者平素气阳偏虚,患慢性胃炎后,大多中虚不运,胃失阳气之温煦,络脉壅闭,气滞血瘀,转输受纳失职,精微不生,气血虚惫,此时攻邪,犹如雪上加霜,反使邪更深入,此如同阳虚寒凝之阴疽,非温阳益气、扶正托里不愈。如拟一般益气温阳之方,虽暂能缓临床症状,但因托里消疡之剂不足,终难收预期之效,故用《外科正宗》之托里消毒散,以治疮疡体虚邪实之脓毒不易外达者,由于温阳益气与托里消毒并用,故收效明显,且以散剂为佳,调理数月而愈。

     好 · 书 · 推 · 荐

    

     兵学与中医学

     本书为《中华文化与中医学丛书》之一。兵学与中医药学同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本书试将二者融合起来,对兵学与中医学共同的形成发展背景、哲学思想源流等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兵学战略战术同中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回顾了古代名医借鉴兵学思想拓展中医学思想的历程;并以徐大椿《用药如用兵论》为纲,通过临床举例来说明“用药如同用兵”之道,还对高度凝炼兵学思想精髓的《三十六计》在中医学的运用重工以饰。综观全书,兵学与中医学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兵法医学,追求的是思想交融,讲究的是战略战术,冀望藉此书之述,使兵学与中医学之联系具体化,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扫描二维码免费试读电子书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图书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兵学与中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介眉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图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