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酸痛难沾地,不要只考虑骨头问题,病因没准儿在这!
2018/5/2 11:26:23 悦读中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小编导读

     小编发现,当大家身上一些肉少的地方,如颈、肩、手、脚等处出现疼痛的时候,大家下意识会觉得是骨头或关节出现了病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大家有没有在面对这些疼痛时,除了关注疼痛部位本身之外,也做到了对机体进行整体分析呢?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病案,就是一例足跟痛、但却病因在别处的鲜活案例。共同来学习吧——

     基本情况

     龚某,男,27岁,上海人。

     主诉

     双侧足跟酸痛反复半年。

    

     病史

     患者平素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有多年的手淫习惯,之后出现牙龈出血直至开始萎缩,头脑不清爽,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半年前开始出现双脚跟酸痛的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效果不佳,遂于9月1日前来就诊。

     现症

     双足跟酸痛,以右脚明显。身体易疲劳,怕风怕冷,心烦躁,多梦,易醒,常在凌晨4~5点钟醒。胃纳一般,小腹偏凉,大便黏而不畅,小便偏黄。

     舌象

     舌边尖红,舌苔中后部黄腻。

     脉象

     双寸脉不足,双关尺脉取之弦大而硬,按之脉气濡弱。右尺脉长。双手脉整体下陷。手诊十指指甲颜色偏暗淡,十指指甲月牙短小。

     处方

     分析

     此案病机当为湿热下注,湿阻阳郁。

     双脉下陷,双寸脉不足,双关尺脉大,提示湿气阻遏阳气于下焦,清阳之气上升不足;舌边尖红,舌苔中后部黄腻,提示阳郁化热;双关尺脉取之弦而硬,提示土气不足,脾虚脾阴不濡;按之脉气濡弱是湿气内盛;右尺脉长,是湿邪太盛,向下焦流注的表现。老师认为,尺脉长的人,如果是双尺脉长而均衡,脉气平和,那就说明先天精气充盛,这种人阳寿较长。如果双尺脉长度不等,脉气不调和,则说明是邪气内盛的表现。甲色淡,指甲月牙短小,说明阳气不足。

     患者经常手淫,导致精气下泻。久而久之,一则气机随之下行;二来阳气耗伤,脾肾阳虛,则水湿内生。因此,经常手淫的人,不但肾精不足,同时绝大部分都有湿盛阳郁的存在。水湿内盛,故见大便黏而不畅;水湿之性,下趋而黏腻,令阳气不能升发,阻于足跟部,故见足跟酸痛;湿阻阳郁,阳气不宣,故见易疲劳、怕冷;阳郁化热,故见烦躁、多梦、小便黄。

     治疗用四妙散为底方,清下焦湿热。四妙散由川牛膝、薏苡仁、苍术、黄柏四味药物组成。其中川牛膝引药下行,苍术宣湿达表,黄柏清肾中湿热,薏苡仁清胃肠水湿。方中加黄芪益气升阳;患者脉太过弦硬,土气不足,因此加党参、扁豆、怀山药健脾益气,祛湿,养脾阴;用葛根、川芎提升清气;用猪甲,有以甲达甲之意,引药下行于足跟。

     3天后患者复诊,告诉我们,吃药以后足跟疼痛好转了不少。

     评注同为湿热阻滞、阳气不升导致的关节处疼痛,为什么用四妙散而不用当归拈痛汤呢?

     四妙散中有苍术,化湿同时能解表,能宣发阳气,因此也和当归拈痛汤一样,有宣阳泄湿的作用。但是四妙散中有川牛膝,因此,药力能更达于下部,能到达足跟。而当归拈痛汤中,有升麻、葛根、防风、羌活,升阳力量更强,配以当归,药力能达于血分,能分水湿与阳气,通血脉。但是下达的力量却不如四妙散。患者以足跟痛为主诉,因此,用四妙散而不用当归拈痛汤。临床上,我们如果见到右关尺脉濡大,同时尺脉又很长的情况,就说明湿热下注,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用四妙散加减来治疗。

     温馨提示:

     中医治疗的特色在于“一人一诊一方案”、辨证论治,讲究四诊合参。所以,文中所发内容,仅供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所用,亦可作为患者与医生交流之参考。但是,请朋友们切勿不经诊断就照方使用,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切记切记。

     好 · 书 · 推 · 荐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本书是对任之堂主人余浩日常诊治的部分病案的整理。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和症状的解读,加上对方药的熟悉,理法方药通达后,就犹如在临床中插上了翅膀,能够自由地飞翔。这样经过临床的反复锤炼之后,即使症状再复杂、再稀奇,都能知道如何分析处理,最后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医之路。

    

     扫描二维码,好书带回家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任之堂医案讲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雪峰 张宇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纸质图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