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有疾各有什么表现?这些症状要牢记
2018/8/14 11:21:31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肝病的临床表现[原文]

     肝病善怒,面色当青,左有动气,转筋胁疼。诸风掉眩,疝病耳聋,目视?①,如将捕惊。

     [注释]

     ①?:音huang,视物不明。

     [译文]

     邪气盛的肝病病人容易发怒,面色发青。肝气运行于左,故肝病患者左胁肋部可有一种自我跳动的感觉,或胸胁疼痛,或筋脉拘急、痉挛、眩晕等。肝经所过少腹部位可出现疝气,伴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视物不清。有一种像有人要来捕捉自己一样的恐惧感觉。

     [解析]

     肝位于右胁,胆附肝上,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循行于两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生筋,肝主目,其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胆能贮藏和排泄胆汁,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且与情志密切相关,故有“胆主决断”之说。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于肝血虚、肝阴虚;实证多见于肝风内动、肝火炽盛、肝胆湿热及寒滞肝脉等。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肝不藏血,运动异常等方面,可出现面见青色,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头痛,手足抽搐,筋脉痉挛、肢体震颤,视物不清及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症状。

     心病的临床表现[原文]

     心赤善喜,舌红口干,脐上动气,心胸痛烦,健忘惊悸,怔忡不安,实狂昏冒,虚悲凄然①。

     [注释]

     ①凄然:凄凉悲伤。

     [译文]

     心病时,面色可见红色,喜笑的神情表现,舌红,口干渴,脐以上有跳动感,以及胸痛心烦、健忘、惊恐、心悸、怔忡等心神不安的症状,重则发狂神昏。如果出现心气不足的虚证,则会出现心虚胆怯、神情悲伤、苦闷不乐等表现。

     [解析]

     心居胸中,与小肠相为表里,心主血脉,主神明,心在志为喜,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体合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心生血,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小肠分清泌浊。心的病证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虚证多因禀赋不足,久病伤心,过喜伤心等因素,导致心气、心阳受伤,心阴、心血亏虚;实证多由痰湿阻滞、火扰心神、寒凝血脉、气滞血瘀等引起心神被扰之证。心病主要表现在血脉运行障碍及神志异常等方面,出现面色青黑或面白、心悸、怔忡、胸痛、心烦、失眠、健忘、惊恐、神昏、精神错乱,脉结、代或促等表现。

     脾病的临床表现[原文]

     脾黄善忧,当脐动气,善思食少,倦怠乏力,腹满肠鸣,痛而下利①,实则身重,胀满便闭。

     [注释]

     ①下利:腹泻。

     [译文]

     脾病时,多见面见黄色,喜欢忧思,脐周围有跳动感,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腹满腹痛便溏,肠鸣下利等症。如邪气偏盛,则身体因重,腹胀满,大便秘结不道。

     [解析]

     脾置居于中焦,二者互为表里关系。脾主运化水谷及水液,五胃主受纳及腐熟水谷,脾升胃降,协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主统血,脾在志为思,冬基华在口唇,在体合肌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生肉,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脾胃疾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脾的病变主要是运化水谷、水液功能失常和统摄血液功能障碍,表现为气血生化不足和气血运行障碍,以及水湿内停,清阳不升等方面。胃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等方面。脾病常见饮食减少,厌食,疲倦乏力,腹胀腹痛,肠鸣下利,泄泻便溏,身重,水肿,出血等症状。胃病常见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肺病的临床表现[原文]

     肺白善悲,脐右动气,洒渐①寒热,咳唾喷嚏,喘呼气促,肤痛胸痹,虚则气短,不能续息。

     [注释]

     ①洒淅:sa xi。寒颤貌,即恶寒怕冷。

     [译文]

     肺病的病人,可见面色白,神情悲伤。脐偏右部位可有跳动感,或恶寒发热,或咳嗽气喘,喷嚏,呼吸急促,或皮肤出现病证,胸闷胸痛等。肺气虚则气短乏力、呼吸短促、不足以息等症。

     [解析]

     肺居于胸中,与大肠相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肺生皮毛,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大肠主要功能为传导和排泄糟粕。肺的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主要表现为肺气宣降失常,肺气上逆;腠理不固,外邪易侵;水液输布障碍等。虚证多见肺气亏虚和肺阴亏虚;实证多见风、寒、燥、热等外邪侵袭或痰湿内生,内停于肺。常见喷嚏、流涕、咳嗽、咯痰,呼吸短促、气喘、胸痛、咯血、皮肤瘙痒等症状。

     肾病的临床表现1[原文]

     肾黑善恐,脐下动气,腹胀肿喘,溲便不利,腰背少腹,骨痛欠气①,心悬如饥,足寒厥逆。

     [注释]

     ①欠气:疲倦时张口出气。

     [译文]

     肾病的病人,面色可见黑色,易恐惧,脐以下有跳动感,腹胀,水肿,咳嗽气喘,大小便不利,或小腹胀满,腰酸背痛,肢节疼痛,呵欠连连,心下悸动有悬空饥饿感,四肢厥逆冰冷等症状。

     [解析]

     肾居于腰部,左右各一,与膀胱相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脑,主水及主纳气。肾在志为恐,其华在发,在体合骨,开窍于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膀胱具有贮存尿液及排泄尿液的功能。肾中藏元阴、元阳,为脏腑功能活动之本,肾病多虚证。临床表现多为面色黑,腰酸背痛,耳鸣耳聋,齿牙动摇,阳痿早泄,精少不育;女子则见经少经闭,不孕,水肿,咳喘,胸部满闷,呼多吸少等症状。

     《四诊心法要诀》

     本书根据清代乾隆年间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的诊法专篇,主要介绍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原书采用四字诀,朗朗上口,深入浅出,便于初学者记诵,对学习、研究中医诊断学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次编写,在精选原著歌诀的基础上,进行精心校对,对术语生字详细注解,将歌赋心法以白话翻译,把疑难重点详细解读。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更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长按二维码好书带回家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四诊心法要诀精注精译精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陈云志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文纸质图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