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为孩子成长精选的6大法则
2019/4/19 11:20:00王志强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 编 导 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黄帝内经》

     以上是《黄帝内经》里对春季养生的忠告,提醒大家在春季,天地间万物复苏,是自然界阳气生发的时期。此时,自然界植物开始萌芽、变绿,河流解冻,一切正在由安静变得活跃起来。所以,此时应该顺势而为,夜里早睡,让阳气早早闭藏起来,早晨跟着太阳一起早起,让阳气生发起来。同时,还需要起床后穿着宽松的衣服,全身心放松地到院子里散步,做一些伸展肢体的活动,以帮助身体的阳气由内而外生发起来。

    

     除此之外,春季还应该多做“生赏”的事情,而少做“杀罚”的事情。比如多在春季植树、奖励、鼓励,而少做宰杀、发怒、批评、裁撤等事情。这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跟着春季阳气生发一起来养“生”。如果春季阳气生发不足,到夏季就会生一些寒证,这是因为阳气春季生发不足,夏季“长”的也自然不足了。

     “春三月”与育儿

     自然界有生、长、化、收、藏,分别对应春、夏、长夏、秋、冬,而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也要经历生、长、壮、老、已。这是自然界的生命都要经历的生命周期,而小儿则正好对应阳气刚刚萌发的春季。

     再结合“春三月”的养生原则,可以总结出育儿的原则。

     01

     要早睡早起

     春季阳气生发,人体阳气也在逐渐生发的状态。小儿也是同样道理,早睡早起可以使身体得到气血的充分滋养,阳气生发成长旺盛,身体才能强健、发育良好。

     02

     要运动强身

     动属阳,静属阴。只有让孩子动起来,身体的阳气才能生发正常,才更能抵御风雨和疾病。另外,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运动的过程中四肢得到了充分的活动,也就强壮了脾胃。小儿脾常不足,所以运动也能补充小儿脾胃的不足之处。

     03

     要鼓励疏导

     孩子其性属木,木以生发为顺。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成长才更适合孩子的特性。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而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去强制拒绝、禁止,此时孩子更需要的是疏导。良好的疏导会让孩子从小遇到问题时能用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去面对,这不仅对孩子的儿童时期有利,甚至会有益终生。

     04

     不要贪食生冷

     阳气喜生发而恶抑郁,寒凉之物能凝涩气机影响阳气的生发。小儿身体机能旺盛,所以也就更容易生热上火,因此小儿也更喜欢生冷食物。但过度的生冷寒凉之物会损伤孩子的阳气,也会伤了孩子的脾胃。脾胃一败,后天饮食营养的吸收便成了问题,最终会导致孩子面黄肌瘦、矮小、弱不经风。

     05

     不要约束强制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总是习惯以大人的思维和角度去要求孩子“你必须这样做”“你绝对不能这样做”,这种控制和约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最终导致孩子出现肝气郁滞。肝气一旦不能正常疏泄,就会直接影响脾胃功能甚至其它脏腑功能。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始终在健脾却总也看不到脾胃强壮。

     06

     不要过度干预

     在育儿过程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家长因为怕孩子生病,所以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管控严苛。恨不得一日三餐什么时间吃,吃多少,吃什么都严格控制。肉、蛋、奶、海鲜,甚至水果从来不让孩子接触。以为孩子这样便可健康成长,结果却不尽人意。真正适合孩子的还是荤素搭配富含多重营养的饮食结构。

    

     总之,孩子需要在宽松的环境里自由成长,家长无需过度干预。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放手让他们去成长吧!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陪伴,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但对于新手爸爸妈妈来说,照顾宝宝总有些“措手不及”。你还为宝宝哭闹而烦恼吗?一书在手,宝宝不哭。

    

     《宝贝不哭——锦溪妈妈私房育儿秘笈》

     (点击图片,将“新鲜草药”带回家)

     您是不是那个看宝宝哭闹自己心如刀绞的爸妈?您是不是那个被宝宝哭闹折磨得束手无策的爸妈?拥有了这本书,幸运的您便开启了宝宝不哭的大门。本书作者从分析宝宝哭闹的原因、识别宝宝哭闹的含义、掌握宝宝哭闹的规律、处理宝宝哭闹的问题几个方面入手,给新手爸妈们提供了快速解决宝宝哭闹的有效方法。

    

     ▼往期精彩回顾▼ 必知!孕妇慎用的中药有4类“野花野草”居然都是价值连城的中药!

     都云是宫寒,宫寒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医健康养生官方号”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和文中插图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戳“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