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被痤疮支配的不美丽人生
2019/5/26 11:25:09董雪峰 张宇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 编 导 读

     痤疮,即青春痘,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有些多发、常发的患者却日日为此事发愁,降低了颜值不说,还影响心情、打击信心,几颗痘就可能把他们的生活搞得一团糟。这里就有一位被痤疮困扰一年多的患者,快来看看她是如何痊愈的吧。

     陈某,女,27岁,湖北十堰人。

     主诉:脸上长痤疮反复一年余,再发一天。

     病史:患者思虑较多,平素月经常推迟,且经量偏少。经常熬夜玩电脑,喜欢吃海鲜及水果。2013年开始脸上长青春痘,色红粒小,有脓点,偶有痛痒,压力大及疲劳时加重。曾多次以清热解毒药及祛风解表药治疗,效果不眀显。6月20日,患者感冒,同时脸上青春痘复发,遂来就诊。

     现症:满脸均见痤疮,痘小而红,如刺样,根部散有白色脓点。其人精神疲倦,伴低热,头痛,流清涕,但不恶寒,无汗出。平时腰部酸重疼痛,躺下尤为明显,且睡眠较差,眠浅易醒而多梦。

     舌象:舌体瘦,舌质淡白,舌边有红点,中后部微黄腻。

     脉象:右脉上越,右寸脉亢,双关脉郁,按之濡。

     处方:柴胡10克,黄芩15克,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干姜8克,天花粉10克,生牡蛎20克,桑叶15克,丹参30克,菖蒲10克,生乳香6克,生没药6克,白芷10克,香附15克,鬼针草20克,3剂。

    

     分析:此案病机当为少阳郁热,三焦有湿,水热邪气上犯。

     患者右脉上越提示肺胃气逆不降;右寸脉亢提示肺经有风热;左关脉郁、舌边有红点,结合患者外感病史提示邪入少阳,少阳郁热;右关脉郁而濡、舌质淡白,提示脾虚三焦有水湿邪气。患者平素爱吃海鲜及水果,伤脾生湿。本次感受外邪,邪气随着患者肝郁脾虚有湿的体质而入侵肝脾两经,邪气郁在少阳经,肝气受抑则郁而化热。邪入足太阴脾经,脾失运化则水湿内生,郁热及水湿被表邪引动上逆,发于面部而为病。《黄帝内经》有讲:“汗出见湿,乃生痤。高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指出风寒湿热侵于皮肤之间,导致气血郁滞于皮肤表层,局部不畅,则会化生热毒而发为痤疮。而高梁所变之热毒,则逆于肉理而多生大疔。患者脸上痤疮小而红、如刺样、根部散有白色脓点的特点,正是风热湿邪郁闭气血的表现。湿气困郁阳气,故其人疲倦、低热;风邪未解,故头痛、流清涕;素有湿盛,困于腰背,故平时腰酸重疼痛,躺下时明显是湿气流聚腰部导致;肝胆郁,胆气不降,故眠浅易醒且多梦。

     方中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方。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炙甘草、干姜、天花粉、牡蛎七味药物组成。该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其曰:“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是治疗外感邪气传入少阳兼有脚虚水湿不运的代表方。伤寒名家刘渡舟扩展应用于各种慢性肝炎,见右胁放射性疼痛或者右臂及手指麻木,下午腹胀,脉弦而缓者。临床上,无论是外感未尽或是慢性肝炎已久,但凡脉象以右关濡弱、左关弦为主要矛盾者,用之确有良效。方中柴胡、黄芩清少阳郁热,祛少阳邪气。桂枝、干姜温太阴脾经而化水湿。牡蛎收敛水湿,陈苏生谓其质重下行,能泄肝经邪气,与柴胡一升一降,相得益彰。天花粉生津止渴,并能制约桂枝、干姜温燥之性。甘草和中,培土治水。加桑叶清肺表之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加丹参、石菖蒲开心窍通心脉;加白芷穿透排脓;加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生新;加香附疏理肝气;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膀胱相别通,加鬼针草清肠道及膀胱之浊,而能泄肺中浊气。

    

     二诊:6月29日患者复诊,诉脸上痤疮减轻,正慢慢消退。感冒已好,睡眠亦有好转。右寸脉仍浮而偏亢,双关脉郁减轻。

     处方:连翘15克,金银花10克,荆芥8克,牛蒡子8克,淡豆豉30克,淡竹叶1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后下),桔梗10克,黄芪30克,知母10克,苍术8克,3剂。

     分析:脉象提示患者少阳郁热及三焦水湿减轻。右寸脉浮亢提示肺表留有风热之邪。故予银翘散(连翘、金银花、荆芥、牛蒡、淡豆豉、淡竹叶、薄荷、甘草、桔梗)清肺卫风热。加苍术除湿。加黄芪、知母者,张锡纯谓其有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能退肺经烦热,并大补肺气,使得肺气行其肃降之令,化肺中烦热为雨水,以益肾水之源。

     7月5日电话随访,痤疮基本已消失,脸上皮肤也变得比前更光滑了。

     评注:痤疮俗称“青春痘”,常见于年轻患者,一般到30岁以后就较少发作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呢?西医将其原因归于“内分泌”因素的影响。而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年轻人的生长特点是阳气整体处于上升外发的过程中,生机旺盛,心肺阳气充盛,因此能将体内浊邪外发,浊气发于头面皮肤,就会长出痤疮。过了青春期后,生长的趋势开始减弱,阳气整体转而以敛降为主,因此面部痤疮也就少发作了。但这并非是好事,因为浊邪不能向上外发,必将会流注他处,内留为患。

     痤疮发于面部,而中医认为“心者,其华在面”,“肺主皮毛”,因此痤疮与心肺关系较大。另一方面,“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心与小肠相为表里”,因此,面部痤疮的治疗思路不离心肺与肠道。只要抓住了这个要点,痤疮就不难治疗了。

     但是,我们在治疗痤疮的时候,心里要明白,痤疮是机体排出浊邪的一种行为。因此,治疗虽然以泄浊为主,但是也要顾及正气,用药不能过于苦寒。尤其对于那些痤疮下陷,疮色暗淡,面色不华,寸尺脉不足的患者,治疗要兼顾补益正气。否则,苦寒伤了正气,机体就失去了排浊的动力,痤疮虽然一时减轻了,浊气却潜伏了下来,这就得不偿失了。

    

     痤疮再见,光滑皮肤回来~

     临证水平的提高,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熟读经典,还离不开大量医案的阅读。

     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本医案书,60个医案,涉及多种病证,总有一个会让你读来深受启发。

    

     《 任之堂医案讲习录 》

     (点击封面,立即购买好书)

     本书是对任之堂主人余浩日常诊治的部分病案的整理。全书分为七讲,主要对腰腿痛、失眠、皮肤痒疹、怕冷、脾胃疾病、眼睛干痛等的诊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总结。书中的每个病案,都力求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脉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症状和脉象背后的本质解释清楚后,再解读处方为什么用这个方,为什么用这味药。这样,展示给大家的就不仅仅是一个医案,更主要的是一种临床思维模式:通过对脉诊的把握和症状的解读,加上对方药的熟悉,理法方药通达后,就犹如在临床中插上了翅膀,能够自由地飞翔。这样经过临床的反复锤炼之后,即使症状再复杂、再稀奇,都能知道如何分析处理,最后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医之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浏览好书风采

    

    

    

     ▼往期精彩回顾▼ “蝴蝶袖”、肩臂疼竟然和心脏有关?!最简便心经疏通法在此推一推,揉一揉,治疗鼻炎可以这样做

     一个食疗古方,专补脾虚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任之堂医案讲习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董雪峰 张宇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及文中插图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戳“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纸质书、电子书都有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