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一证”便用小柴胡汤,其实这个一证我们都想错了!
2019/9/1 11:21:07曹丽静,刘保和 悦读中医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 编 导 读

     小柴胡汤是十分有名的经方,尤其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句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真的只要见到其中任何一个症状使用小柴胡汤就会有效吗?大家有没有对此产生过怀疑?有医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小柴胡汤证的真正主症并非我们常说的那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观点和理由——

     众所周知,张仲景所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可以说是用经方“抓主症”的最佳示例,其实仍然没有交代此“一证”是谁,因此,也就仍然没有交代主症。

     《伤寒论》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这是表述小柴胡汤证症状最全面的条文。其中除或然症外,按照张仲景的说法,只要见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其中的一个症状,就是柴胡证,用小柴胡汤治疗必然有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往来寒热”,在肝气郁结的病人,逍遥散证常能见到,热病中邪伏膜原,常寒热交作;“胸胁苦满”,肝气不疏的病人,如四逆散证、柴胡疏肝散证,尤为常见;“嘿嘿不欲饮食”,逍遥散证的“纳呆”,即属此症;“心烦喜呕”,温胆汤证常见。

     可见,如果以见到上述症状中的一症即断为小柴胡汤证,显然是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

     有人说应当再加上“口苦、咽干、目眩”。而“口苦”,龙胆泻肝汤证及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均可出现;“咽干”,适用于知柏地黄丸的阴虚火旺病人皆然;“目眩”,凡肝阳上亢,适用于天麻钩藤饮的病人均见,能说是小柴胡汤证所独具,因而是适用于小柴胡汤治疗的“主症”吗?

     那么,到底谁才是小柴胡汤证的主症呢?这就需要学者下一番苦功夫加以挖掘了。

    

     《伤寒论》在讲完关于小柴胡汤证的上述条文以后,立即接着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在这段条文中,明确指出小柴胡汤证应具有的症状是“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呕”,基本上是对此前条文症状出现原因的解释,换句话说,所有这些症状完全是“果”,而不是“因”,也就说明并非“主症”。那么,“主症”是谁呢?仔细寻找,还有一个症状被遗漏了,那就是“痛”,而且恰恰是此“痛”,才是导致以上症状的症结所在,故曰“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与此相关,又说:“……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脏腑相连,其痛必下”,结于胁下,不通则痛,可见此痛必在胁下。在胁下何处?

    

     《灵枢·经脉》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抵头角……其支者,别锐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本证既然是足少阳胆经发病,则其痛在胁下,必结于胆腑,故其痛应在右肋弓下。这里需要说明,足少阳胆经有左右两条,为什么其痛不在左侧,即不在左肋弓下?这就要联系中医的最基本理论,即《内经》理论了。

     本段原文说“血弱气尽,腠理开”,而《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这两段原文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腠理是三焦的组成部分,故《灵枢·本脏》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三焦与胆同属少阳,并在颈肩部相交,因此,在气血不足的情况下,外邪即因腠理之开,而从手少阳三焦进入足少阳胆,再沿足少阳胆经而向下结于胆腑。胆腑恰好在右肋弓下,故此处发生疼痛。那么,为什么不结于左肋弓下呢?

    

     这不仅因为胆腑在右肋弓下,而且更因外邪由表入里,表之皮毛由肺所主,肺气是从人体右侧下降的,病邪即随之由右侧胸部而达于下,此时少阳正气要拒邪入内,因而邪气即“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肺属脏在上,胆属腑在下,邪结于胆腑,痛在胆腑,故曰“脏腑相连,其痛必下。”病邪结于胁下,乃属胸腹之间,阴阳之间,半表半里,此时正邪分争,互有胜负,故“往来寒热,休作有时”;病在胆腑,木不疏土,故“嘿嘿不欲饮食”;而正气又要向上,拒邪入里,欲祛邪外出,即所谓“邪高痛下,故使呕也”。由此可见,诸多症状,完全是因为邪结右胁下而出现的右肋弓下的疼痛所引起,此疼痛体现了疾病的病本,即症结所在,故为主症。真正的“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其实是本症。

     据此,我在临床中常敲击病人右胠胁,如病人感到右肋弓下疼痛,此时如按其右肋弓下,亦觉疼痛,则必属小柴胡汤证无疑。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再根据兼症进行加减,必然取效。

    

     “抓主症”是方剂疗效可以重复的前提和诀窍!

     既然是“主”症,就不能多,至多不能超过三个!

     如果老师不把抓主症的诀窍教给你,你就不要跟他学!

     这本超实用的名医传承著作推荐给您——

    

    

     《内经》认为,“主症”是体现疾病原发病因和原发病位的症状,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在临床中,医生只有把主症挖掘出来,并针对它加以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本书是刘保和师生的集体创作,记述了刘保和教授的“抓主症”学术思想与实践,以及其弟子在临床运用其理论的大量典型病例。本书内容翔实丰富,兼顾了理论阐释、用方案例分析及思想传承实践,是不可多得的好看、好用的学术著作。

     此外,刘保和教授还曾对清代名家王旭高先生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进行过解读,将书中理论与近代名家医案相互印证,并具体指导临床应用经验与技巧,面世后广受好评,多次售罄加印——

    

    

     点击封面了解详情,扫码免费试读

    

     清代医家王旭高所著《西溪书屋夜话录》(又称《治肝三十法》)自其面世以来,一直受到医家的推崇,秦伯未、程门雪、刘渡舟等中医名家都十分重视这本。但《西溪书屋夜话录》叙述简略,给初学者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此,刘保和教授尝试运用王旭高学习中医的“贯穿法”与“变化法”,先从中医基础理论讲起,继则逐法逐句地讲解原文,务求讲深、讲透,便于实用;并附有叶天士、王旭高、程门雪及笔者医案以作印证。在“心得发挥”部分,载有作者的学习体会、运用经验以及进一步开拓发展的思路,谨供读者参考。

    

     ▼往期精彩回顾▼跑步是张中医方,动动腿也能调理人体三焦!

     没有现代染发剂的古人,多的是染黑须发的办法

     近视用艾灸,就选手心上的这个穴位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刘保和抓主症用方传承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曹丽静主编,刘保和审定),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戳“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纸质书、电子书都有哦~~)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