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里的两大“止痛药”
2022/4/27 11:24:54 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从关节疾病到内脏问题,都可能出现疼痛症状。任之堂余浩老师在临证中常用到两种止痛药,效果非常好,对于多种疼痛都有作用。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第24个病人,女性,说她胸口和后背都很痛,到医院检查是十二指肠溃疡。

     老师叫她伸出舌头,舌体淡,有点胖,再看舌下络脉,明显青筋粗大。从这个病人舌象看,就是虚和郁都有。虚是中气虚,所以舌体见胖大。郁是气血郁,所以舌下络脉曲张。

     老师摸她脉后说,你脾胃虚弱啊,体内血脉都快走不动了。

     《内经》说,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机体得不到气血的滋养,正常这样会痛。脉闭塞不通,气血流通不畅,这样也会痛,故治疗痛症都离不开这两大原则。

     这病人脾胃虚得很,右脉关部无力,肌肉松弛,这是脾虚的一大特点,因为脾主肌肉。所以首先这病人要“持中州”

     要把中州脾胃化生之源养起来,老师以黄芪建中汤打底。黄芪建中汤是中气虚、脾胃的良方,老师说先要把她中焦之气养起来再说。这也是解决病人胸口后背不荣则痛的问题。

     由于疾病日久,容易入络,即久病必有瘀血,人虚损过后,气血输送也会出现障碍,输送不利索就会痛。老师说还要加入延胡索、乳香、没药、葛根,让气血流动起来,这叫“运四旁”

    

     延胡索治疗疼痛,既治标也治本,气滞血瘀可除。有人把延胡索理解成中药的止痛药,它确实可行气止痛。

     明代有一位王妃,因吃东西的时候发怒,导致胃脘当心痛,难以忍受。太医用吐下的药,入口便吐出来,不能奏效,大便三日不解。后来请李时珍治疗,李时珍遵从《雷公炮炙论》中“心痛欲死,速觅元胡”之训,即以延胡索研末三钱,温酒送服,不仅大便通畅,而且疼痛也止住了。

     延胡索一味药治疗心胃腰背痛,也是巧方能愈大病啊!

     但延胡索一般要重用,老师说,延胡索重用30~40克,有良好的镇痛安眠作用,它已经不局限于活血止痛了,还可以行气通便。

     现代延胡索多是人工栽培的,药力远远比不上野生的。所以,不单要重用延胡索,还要用醋制,古人认为延胡索醋制可加强行气止痛之力,还能软化血管。而现代药理研究也认为延胡索在酸性环境中能发挥更强的效应。

    

     至于为何又要加入乳香、没药?《用药传心赋》里说:“没药、乳香散血凝之痛。”乳香、没药这两味药各等份,在古书里叫海浮散,专治各种丹毒,此方被誉为外科回生保命灵丹。用乳香、没药通血脉止痛,也是老师治疗各种颈肩、腰背、胸胃疼痛的一大特色。

     海浮散是以活血化瘀来治疗疮痈、丹毒的,偏于活血止痛,而延胡索则偏于行气止痛,两者结合,气滞血瘀并调。

     海浮散是外科灵方,可老师却常用于内科杂病,因为“外治之法即内治之法”。《太氏药谱》里有个民间偏方,专治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痛,就是乳香、没药各等份,每次服用半克。

    

     老师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体血脉流畅,哪里会有溃烂呢?

     人体外表的皮肤疮疡、口中的溃疡,还有胃肠道里的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都是一个理,都离不开心主血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老师治疗这个病人,用两个思路,一是黄芪建中汤持中州,让中州脾胃生化有源;再用延胡索、乳香、没药理气活血,让周身气血流通,灌溉到四肢百脉去,这叫灌四旁。这样,疼痛不论是虚是实,都可以调过来。

    

     虚则虚在脾胃,脾胃化生气血不足,持中州的药多用,比如黄芪、党参;实则实在周身经络、血脉瘀堵,运四旁的药多用,比如鸡血藤、川芎。所以治疗这个病人用的是补虚通脉的思路。

     金果榄专治胃炎、胃溃疡。红景天调心脉,淫羊藿调腰肾,二药交通心肾血脉。

     方药为:黄芪30克,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生姜20克,大枣5枚,焦大米30克,葛根3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延胡索20克,金果榄10克,淫羊藿30克,红景天20克。5付。

     跟师学临床

    

    

     《任之堂跟诊日记1》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以理顺中医思路为主线,讲述了作者跟随余浩老师学习的故事。老师将中医的道理融入日常生活交谈中,寓教于乐,趣味横生,充分再现了民间传统中医师带徒的传教生活。其中既有传统民间中医的养生智慧,也有临证治疗验案,更有不少民间偏方秘方。这部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中医读物,原汁原味,雅俗共赏,在轻松地阅读之余,能学到精深的医术。往期精彩推荐

     RECOMMEND

     祛湿,这样选药

     泻肝胆湿热的宋代名方

     非科班出身,如何取得中医医师资格,这些你需要知道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任之堂跟诊日记1》(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曾培杰 陈创涛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本文推荐好书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悦读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