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荐诗】8月26日:“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2018/8/26 9:40:36 1号线上

     点击上方 “1号线上”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聆听古诗诵读

     诵读者:青神广播电视台 帅梦迪

    

    

     晚艳:与下句的“冷香”都是菊花的雅称,因其花开于晚秋又有浓香,故名。

     荒篱:荒芜的篱笆。

     著:同“贮”,聚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秋水:神色清澈。

     向:从前,往昔。

     蛩(《辞源》作qiáng,《辞海》作qióng):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一说是传说中的异兽,亦指蟋蟀。

    

     插图作者:蒋晓玥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少时家贫,一度从军塞上,四十岁以后入仕。官县尉,终,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晚年退居咸阳塬上,境况贫困。擅长乐府诗,其诗取材广泛。崇尚杜甫,写了大量表现百姓疾苦的诗。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王司马集》。

     由于自身经历,王建对科举从钦羡转为鄙弃,继而退居山林,学仙求道。诗人在邢州漳溪度过了一段山居生活,期间,创作了这首《野菊》。

     诗歌突出了一个“野”字。荒芜的篱笆边,盛开着几丛野菊。这里,“晚艳”与“荒篱”相映照,极富张力,大有“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的孤傲。“出”字用得非常传神,突出了野菊的冷傲和光彩,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野菊的生命力。

     第二句写菊花清冷的暗香笼罩于秋水上。“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意境明净、雅洁。这里的“冷”与上句的“晚”相呼应,都是从诗人的观感和心理感受着笔。通过将菊花置于特定时空,渲染其色其香其气质。

     接着,由眼前之所见展开联想。诗人猛然想起曾在荒山野岭中见过的野菊,挤挤挨挨地簇拥在石缝里,无人眷顾,朝夕与它为伴的只有秋虫。“忆”字用得好,开阔了诗意和表情空间。

     王建着意称颂野菊身处陋境却不甘卑贱、默默吐香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远离世俗、持节自守的情怀。傲霜斗雪、茕茕独处的野菊,是王建际遇不开却含狂疏不屈之气的人格化表达。

     鸣谢:屈雅红(专栏作家 大学教授)

    

     书法:河北阜城广播电视台总编 李江

     你还读过哪些意境相似的诗词?欢迎在评论中给我们留言!

     监制/陈真 主编/唐经刚

     责编/张利英

     编辑/崔其

     美编/张津京

     1号线上公共邮箱

     yihaoxianshang@cctv.com

     关注1号线上微信公众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公众号→右上角“+”→搜索“1号线上”

     二维码

     点击二维码→保存图片→发给朋友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1号线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