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最痛恨“没礼貌”
2019/1/21 17:43:07贾小凡 意林

    

    

     作者:贾小凡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如今的明星上真人秀,就是一场文明素质的大考,谁也别想逃。

     一旦被观众的火眼金睛揪出了没礼貌的毛病,可是要“杀头”的。

     之前,女明星周洁琼在综艺里说到开心处,哈哈大笑着轻踹了小鲜肉陈立农一脚,被愤怒的粉丝和观感不佳的路人追杀了好几天。

     (对面的胡先煦可能生怕自己的眼神落错了地方,洗狗洗得120分认真)

    

     几年之前,周冬雨上《极限挑战》因为性格大大咧咧,跟前辈说话“没大没小”,特别是各种表现出对王迅的嫌弃,当时也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没礼貌”的标签跟在她身上好几年。

    

     即便是大咖,在礼貌的显微镜前也没有豁免权。

     昆凌曾在ins上发自己的照片和国外女演员莉莉·柯林斯的对比图,说觉得很幸运被说像她,周杰伦在下面十分殷勤地吹捧老婆:“你比她漂亮,哈哈,她是谁?”

    

     不巧戳到了网友们的痛点,认为这么说话太没礼貌。

    

     就连当初的《爸爸去哪儿》也逃不过放大镜的严格审查,每一季观众撕起来,多少是因为争论某个小朋友是不是没礼貌、缺家教而起的。

     总而言之,现在想让路人对哪个明星有恶感,给出他没礼貌的证据准没错,不管是与人相处时的细节,还是社交网络上的言论。

     相应地,因为有这么多严苛的眼睛盯着,礼仪是现在粉丝对偶像最紧张的东西。流水线上生产出的明星个个鞠躬90度,礼仪满分,不敢有一丝疏漏。

    

     所以,文明礼貌这种本该内化在生活中的东西,在如今的饭圈文化中,反倒成了粉丝放彩虹屁的主要卖点,和攻击自己讨厌的明星时十分有威慑力的利器

     有时候对礼貌细节的过度解读,让当事人都出来解释:没必要,您这样真没必要。

    

     但是,社会舆论的大趋势是拦不住的。

     正如明星的私德无时不刻要接受舆论的炙烤,能够见微知著的个人礼仪也属于私德的一部分,甚至成了一些年轻人开始接纳明星的门钥匙:

     看到他是个彬彬有礼的好青年,我才会产生想要了解他的好感,不然免谈。

     这种现象背后,礼貌正在变成网络舆论场中的头等大事。

    

     关于有无礼貌的审判,其实在普通人中一样适用。

     前段时间,某美妆博主大V抽奖后吐槽中奖人不礼貌的事情,引发了很多争议。

     美妆博主觉得对方中奖后一句谢谢都没说、询问奖品能不能折现,还在自己未回复的时候说了句“hello?”,让她觉得很被冒犯。

    

     围观的吃瓜群众会为此争吵起来,其实也是代入了生活场景中的自己,就像看电视时也会忍不住吐槽剧中角色没礼貌一样。

     《大江大河》的剧情里,小学生梁思申当着全班面嚣张跋扈地怼老师,非让人下不来台,气得观众跟着宋运辉一起鼻子冒烟。

    

    

    

     因为大家都是联想到,自己现实中要是被一个恃才傲物的小屁孩这么呛,太不成体统了。

     当越来越多关于素人社交礼貌的事件成为公共讨论的话题,人们才意识到,原来“不礼貌”的炸弹埋在那么多地方。

     特别是成天嚷嚷自己社恐的年轻人们,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会发现他们在社交中只是憋着不指出来,那些“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样没礼貌吗”的时刻其实能吐槽到明天早上。

    

     当面社交时的礼貌问题,在这届网友眼里很多雷区:

     聊天的时候老插话,三句话之内话题一定要拐到自己身上;

     要搭别人的车时,坐副驾驶会惹怒人家女朋友,坐后面又会显得人家像司机;

     老大不小的长辈对读书的问成绩,对工作的问工资,对没对象的非要问你是不是心理有啥问题;

     有些还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也特别不拿自己当外人,实习生待人接物拽得像大爷,学弟学妹请教问题从来不客气。

    

     社交软件上的礼貌问题,更是隐藏在很多点滴细节中。如果你会命中以下的行为——

     发微信问事情不先打招呼、“叫人”、也不问对方有没有空,开门见山;

     发消息了长时间不回复;

     朋友圈不回复别人的评论,或是只选择性地回复了一部分人;

     微信上单方面删好友,微博上单方面把别人移除粉丝……

     那么恭喜,你很可能早已被手机对面的人吐槽了800次没礼貌。

    

     这些隐藏着礼貌炸弹的细节可能会看起来太严格,有同感的可能也是少数,但总会找到有共鸣的人一拍即合:原来你也讨厌这种没礼貌的人啊!

    

     但是,有些对于礼貌的定义并非关于社会公德的共识,而是从个人感受出发的。

     这就导致,关于礼貌的冲突,从上帝视角看其实很多是鸡同鸭讲。

     90后觉得对方发来

    是不礼貌,但60后完全不觉得;60后觉得90后在家族群里指出长辈转发谣言不礼貌,但90后完全不觉得。

     90后觉得饭桌上一直被指着鼻子问隐私、催婚不礼貌,60后还觉得你这孩子在饭桌上冷脸不说话不礼貌呢。

     其实,大家经常是在拿自己定义的礼貌的形式,缺乏变通地要求别人。

     曾引发网友争议的“蹲着到底是不是没教养”问题↓

    

     对于价值观更为传统的年长者来说,他们所看重的礼貌,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大方向,是宏观的态度问题。

     如今在网络上是年轻人掌握了话语权,在那些争议事件中,他们所定义的礼貌其实更多是一种对个人感受和交往边界的敏感

     年轻人理想中的“有礼貌”,是社恐患者特别能理解的小心翼翼和思虑周全,是时刻害怕他人觉得不舒服、被冒犯的同理心。

    

     这种自我意识的敏感也导致了,现在年轻人对礼貌的吹毛求疵,可能比老古董长辈还严重。

     若追究这种苛刻的来源,或许是因为如今30岁以下的人,无人不在孩童时期经历过十分严格的思想美德教育。

     上课时手要放在膝盖上,老师讲话时手要背在背后……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耳濡目染了许多关于“乖”的规训

     很多人从小就知道,那些吵闹逾矩、没大没小的同龄人,是会被老师拎到讲台旁单独坐一个座位的。因为礼貌问题成为异类,无异于一种无声的羞辱。

     所以这代人长大后,下意识地格外看重行为举止层面的体面——

     可以有个性,可以有异见,但绝不能以粗鲁不得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要破坏人际交往时最基本的、由距离感带来的和谐。

     就像大家看到电视剧中的小梁思申时的不解:有什么话不能以婉转有礼貌的方式说出来,非要蛮横地呛别人?

    

     这种对于绝对礼貌的执念,导致如今人们对礼貌的认知,逐渐演化成了强行维持体面的手段:要是这么点事都做不好,还有什么出息?

     就像如今那些在礼仪上战战兢兢的小明星,严苛的旁观者和担忧的粉丝其实不自觉地抱有同一种期望:

     哪怕你除了讲文明懂礼貌之外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些关乎一个人脸面的东西也必须给我做到位了。

     不管是对谁而言,在这个因一点小事就能招来巨大戾气的环境里,表面的一团和气就是最让人有安全感的东西。

    

    

     一个令人感到讽刺的现象是,尽管网络舆论常常对公众人物或私人社交的礼貌问题这么严格,但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如此,我们怕是早就步入文明和谐五好社会了。

     身边呈现出来的现状是,整个社会的氛围里,依然缺乏哪怕一丁点以“为他人着想”为礼貌的共识

     出门在外,公共交通工具上因为霸座,因为脱了鞋把脚放桌子上引发的争吵,一次又一次;

     早高峰的地铁上,每天都因为挤在一起而爆发话赶话的争吵,不可能互相体谅大家都很难;

     公共场合进大门的时候,要么前面的人永远把门啪地甩在后面人的脸上,要么后面的人心安理得地享受前面的人帮扶着门,一句谢谢都不会说;

     为了跟风拍个短视频,莫名其妙地打扰路人,随意地把陌生人po到网上供人消遣……

     要是用苛刻的眼光批评生活中这些不礼貌、甚至粗鲁的现象,那一天能气死800回。

    

     所以,当视线落到可以被评头论足的个人行为上,吹毛求疵的心情可能只是对现状不满的反映:

     社会中越是稀缺什么,舆论越是迫切地希望有人能做出表率,甚至矫枉过正。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普通人的读书氛围差,所以人们特别苛刻地希望明星有文化;普通人觉得自己穷,所以赚那么多钱的公众人物有一点财务不干净就视同“死罪”,等等。

     当人们诟病社会没有礼貌时,被严格要求礼仪完美的明星其实也只是应运而生的精致商品罢了——人们太需要从公众人物的身上,找寻理想中的文明礼仪存在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不过,迫切渴求和落地执行之间产生了不小的偏差。

     从根儿上对礼貌忽视的社会,很多问题却只能靠私人的约束,和个别事例引发的争吵来解决。

     结果就造成了“网友不上街,路人不上网”的分裂状态,甚至“宽以律己,严以待人”。打着追求礼貌的旗帜,引来更多谩骂和戾气,也是件挺讽刺的事。

     礼貌真正应该带给社会与人的东西,或许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好好思考的课题。

     简介: 贾小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置顶意林公众号

     最新内容第一时间看到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