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过去了,那个9岁高考,10岁上大学的天才少女,现在怎样了?
2020/9/20 18:09:00 意林

    

    

     来源:精读(Jingdu999)作者:言偃

     01

     2016年,河南商丘的一位“神童”备受瞩目。

     年仅9岁的张易文,在父亲的陪伴下走入高考考场。

     成绩出来后,172分的成绩让人大跌眼镜。可父亲却不以为然,给她报了复读班,突击几个月后又走上考场。

     2017年,10岁的张易文通过单招,以352分的成绩,考入商丘工学院(专科三年制)。

    

     当年,在同龄人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张易文懵懵懂懂地踏入了大学校园。

     10岁孩子读大学,就像一只幼鸟突然闯入了雄鹰的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学校的老师说,因为年龄小个子矮,她在食堂刷卡时都需要垫着脚尖。

     和同学年龄相差大,交流没有共同话题,虽然大家都很照顾她,但她几乎没有朋友,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

     很难想象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学校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别人不要看到她,希望周围的人感受不到她的存在。

    

     身边没有同龄,没有朋友,本该是热热闹闹、朝气蓬勃的年纪,她却变得越来越沉默。

     今年,张易文从学校毕业,13岁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无人问津。

     她回到自家私塾当助教,日常帮忙妈妈改改作业,带带学生。

     在“天才少女”的光环下,我看到更多的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正在慢慢活成一座孤岛。

     她开始指责父母,怨恨他们把她带上了一条错误的路,让她变得另类。

     可自以为是的父亲,却从未反省:“我想等她经历了五六年的社会实践和随着所学知识的增长,那时候可能才会知道什么是对她有利的道路。”

    

     张易文时常感到孤独,可父亲却理直气壮:

     孤独本身不见得是坏事,孤独也是锻炼。

     要与圣贤为友,而不是与吃喝玩乐的人为友,要交益友不交损友,有很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孤独的。

     看似颇有道理的话,却让我毛骨悚然。

     孩子的无助孤独、渴望合群,在父亲眼里不过是小孩子的不懂事。

     孩子的畸形发展,在父亲眼里是成功的捷径,他说:

     与其再花5年时间读硕读博,不如让她5年时间把小学各科教一遍,同时做生活老师和班主任,再用5年时间做教务主任,校长,去其他地方开辟建设新的校区。

     这样到了23岁,别人还在找工作,她已经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对社会作出重大贡献。

     自作聪明的父亲企图安排孩子的一生,却没想过孩子的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这世上什么样的父母最可怕?大概就是这样的了。

     02

     令人唏嘘的张易文,让我想起另外两个“神童”。

     一个是,之前靠一张简历刷屏的少女岑某诺。

    

     14岁,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

     有网友细心的算了一笔账:

     乾隆存世诗作43000余首,她22天可以写完。

     陆游9300余首,她5天可以写完。

     全唐诗共900卷49000余首,她只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荒诞的简历,让人啼笑皆非,可孩子的父亲却坚称宣传无夸大,女儿的能力都是真实的。

     还有一个,是曾经火爆一时的台湾男孩曦曦,以4岁稚龄扮演成年人的人生导师。

    

     有人问:外面的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曦曦回答: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做大事业,你不能要求保护,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这样你懂吗?

     有人问:我每天工作,我都觉得好累,为什么你这样有活力?

     曦曦回答:

     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够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这样你懂吗?

     这些话从一个4岁孩子嘴里说出,怎能不让人惊奇?

     可认真看过他视频的人,都会发现所谓的对答如流,其实破绽百出。

     曦曦的每个回答不是自己的思考,而是很明显的背诵。

     比如,有个人问“我如果工作上面对这个挫折,不是那么顺利,那我怎么来面对这样一个逆境呢?”

     曦曦满脸无措,直到父亲为他解释:“逆境就是说做事没有顺境……”,曦曦才像找到了关键词一样,开始回答。

     很明显,曦曦的脑子里有着大量的词库,句子库,随时被调出套用。

     4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记忆力和表达力,自然也算天赋异禀,但他摇头晃脑的样子,只让人揪心。

     儿童文学作家萧雨说:要想孩子成才,家长绝不能越俎代庖,要顺其自然,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水到自然渠成。

     三个被强行培养出的神童,就像父母手中的牵线木偶,正在一步步踏入深渊。

     03

     深挖一下,就发现这些“神童”背后,都站着利欲熏心的父母。

     9岁高考的张易文父亲,当年牵着年幼女儿走入考场时,父女两同款T恤上明晃晃印着大字广告:

     “上XX小学,包十五高考。交定金一百,抵学费一千……”手机号、二维码一个不落。

    

     在他的培训机构里,随处可见这样的招生标语:

     “十五轻松上本科,不需学籍能高考,省钱省事更快乐。”

     借着女儿的热度,他四处宣扬自己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把孩子送入自己的私塾。

     他对现行的教育嗤之以鼻,所谓的义务教育,在他眼里只是浪费时间,“批量复制神童,不仅节省时间,还大大降低父母的培养成本”。

    

     女儿学业暂告一段落,他又把眼光放到了小儿子身上:

     “儿子今年10岁,也是在接受我的培训班教育,现在是初三水平。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让他学完高中课程,目标是13岁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

     显然,女儿前途未卜,他又预备把儿子拉入深坑。

    

     再看日作诗两千首的岑某诺,她有一个做微商起家,痴迷成功学的父亲。

     看小姑娘的演讲视频,浓浓的微商套路,都快溢出屏幕了。

    

     演讲内容总是大同小异,开场介绍自己的成功,中间回忆过往的胆小怯懦,紧接着就是关键的“贵人”出现,最后宣传某演讲机构,鼓励人花钱报名。

     14岁的孩子,口口声声“认识岑某诺,成功不会犯错,认识岑某诺,你将魅力四射”。

     网友看到她的各种浮夸手势动作,尴尬地忍不得抠脚,可父母却躲在后面沾沾自喜。

     何其可悲。

     而那位4岁台湾神童曦曦,同样不能幸免。

     曦曦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培训机构,开发了一套“陈光逻辑记忆法”。

     父亲一边在YouTube上传曦曦的“天才”视频,一边推销自己的培训课程。

    

     有需要就录一段视频,有机会就去公开场合背背台词,年幼的孩子,成了父亲的活广告。

     原来,所谓神童,不过是父母用来谋利的工具人。

     没有人关心他们的童年是否快乐,成长是否健康,未来是否幸福。

     在急功近利的父母眼里,孩子的意愿不值一提,利益才是至上的追求。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些被过早推入成年世界的孩子,失去的可能不只是天真烂漫的童年,还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04

     伤仲永的故事,好像每个年代都难以避免。

     1978年,江西赣州宁铂,以13岁的年龄,被中国科大破格录用,成为家喻户晓的第一神童。

     可10年后,当宁铂参加《实话实说》时,却在电视上猛烈抨击神童教育。

     到2003年,宁铂毅然决然选择出家修行,从此销声匿迹。

    

     还有广为人知的神童魏永康,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20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无法和人正常交流沟通,而被中科院退学。

    

     相比前面三个“人造神童”,宁铂、魏永康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才。

     他们智商超群,天赋奇高,可被按了快进键的人生,同样让他们无所适从。

     宁铂曾表示自己当时最大的痛苦,是来自舆论,“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世人追捧神童,喜欢神童光环下的猎奇和特殊性。

     父母用尽心机培养神童,享受光环下的荣誉和利益。

     可光鲜背后的痛苦和挣扎,只有神童本人在独自承担。

     最后,想分享卢梭在《爱弥儿》中说的一段话:

     “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

     和你共勉。

    

     本文首发于精读微信公号(ID:jingdu999)。作者:言偃,精读主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意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