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紧紧拽着生活,却又都失去了生活 | 梁老师的小班课 一席会员08
2019/8/22 20:27:30一席 一席

    

     今天我们上线万象的第四门课程《在小径交岔的花园里,让我们谈谈文学——梁老师的小班课》。

    

     这门文学课由梁永安老师主讲。梁老师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写作专业导师,他在一席的演讲《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主讲的第一季万象课程《梁老师的爱情课》,都曾引发观众的热烈讨论。

     “一个是变化,一个是孤独,还有一个是选择。这就是我们今天文学里特别重视的问题,也是每个人的处境。”这门文学课不按时间、国别梳理,代之以「成长、记忆、荒诞、追寻、幸福、诺言」六大主题,讲一讲这些永恒话题在文学中的表达。梁老师特意选择“小班课”作为副题,“寓意以孩子般的童心,倾听文学”。

     《梁老师的小班课》是一席会员专享课程,共6课,总时长约200分钟。本周更新先导片及1-3课,下周四更新4-6课。下面是本课预告片及梁永安老师撰写的发刊词:

     【预告片】

     《梁老师的小班课》、王南《建筑八讲》、曹天元《物理之美》、麦高登《我们为什么活着》等万象课程,均在一席会员权益中免费观看。加入一席会员,请扫描二维码

    

    

     为什么不在文学的绿荫下小憩片刻呢?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谈及文学的时候,应该谈些什么呢?

     从文化社会学的意义上讲,我们今天的公共交往空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城市化、网络化、高速铁路、新媒体……人们互相看见的几率空前高涨。然而,在这种高密度的交互交叉中,人们却感觉到越来越孤独了。不同的阶层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之间、不同的生存方式之间充满了分隔,充满了封闭。

     这毫不奇怪,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转型中每个人都在追赶,目标发散,精神领域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从历史来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时候,必然要经过这一关。

     如何经过?这个问题一提出来,文学的价值就变得特别重要,因为文学的第一要务,就是透视人,在对人的描写中,让读者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人类的时代性命运。归根到底,是给人们内心深处一种清醒、一种能量、一种关于未来的想象。

     文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这要归功于文学家对人的洞察。之所以不能人人成为文学家,根本缘由是文学需要特殊的才能,通过语言构造出来的世界改变人们对生存的基本体会。

     我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嫁给贵族议员达洛维的克莱丽莎一直过着物质优渥但精神内部倍感空洞的日子,忽然这一天她的初恋情人彼德来了。

     这种老情人相见的故事被别人写过太多次,但伍尔夫写得大不一样:在她眼里,彼德还是当年那“同样的古怪神情,同样的格子套装,他的脸有一点歪,也许干瘦了一点。但是看上去非常健康,而且一点也没变”。

     其实不变是不可能的,克莱丽莎眼中的“不变”是她潜意识中的主观欲望,“不变”对她来说是最温暖的,其中保存了少女时代的美好心情。如果这时候的彼德经过这么多年的沧桑,变得丰腴、从容、神采奕奕,克莱丽莎可能就没有那种亲切感了。理解这一点,才能明白克莱丽莎为什么欣喜异常地说:“又见到你,真的太好了。”这个“太好”也折射出克莱丽莎现实生活中的巨大缺憾,心事的潜流充满张力。

     此时的彼德也深受感染,他不像那种世俗的人满怀怨恨,怨恨克莱丽莎嫁给了有钱人,他很单纯,单纯的人会活在感情的瞬间里,不会时刻牵缀在世俗的那种得失计算中。他想到了过去,想起和克莱丽莎相爱时的种种细节,房子、花园、沾着露水的野花、一路快乐的歌声……

     两个人的温暖回忆,使克莱丽莎也陷入了惆怅,奇怪自己当年为什么要下决心不和他结婚。这样的女性角度,也表达了女性处境的一种艰难性,也就是女性生活中的两难。如果放在一个纯粹的道德框架里边,我们可以谴责年轻时代的克莱丽莎太功利,甚至心肠太硬。但从伍尔夫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女性生活内在的磨难,还有磨难背后女性处境本身的复杂性,写得非常有深意,写出了克莱丽莎精神内部的自我对立。

     我之所以举《达洛维夫人》这个例子,是因为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文学的力量。伍尔夫不但思考女性的生存价值,也思考男性的生命选择问题。物质的东西、社会的荣华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值不值得去追求?这是她写这个作品要回答的问题。

     她更写出了青春是一段无法预计的冒险,充满了旋涡和巨大的不成熟。人生的悲剧性往往来自时间不对称,我们很多的失去的价值是在未来的时间里才被意识到,很难在当下认识和把握。我们能不能摆脱这种悲剧性?是不是幸福生活只是一种侥幸?或者说只是一种幻觉?谁都无法把这个世界看得非常清澈,时间的维度是无限的延伸,远远超出人的视野。

     但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需要我们去发现。因此,伍尔夫写《达洛维夫人》的时候心怀怜悯,没有责备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大家都紧紧拽着生活,却又都失去了生活,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这是她写得非常深刻的部分。

     《达洛维夫人》所写出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扩大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匮乏的,就是对自己内在精神状况的反思,缺乏这种“从内向外”判断生活的力度。惯性的生活一定要有一个外部的支撑,一定要活得热热闹闹,由不需要自己思考的东西构成生活的实存。能不能静静地读一本小说?这对每个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检验。

     文学是一门极其精深入微的艺术,安静下来进入“洞穴状态”才能深入阅读,阅读之后人的内心会更安静,在安静中重新评估自己的生存。这样的安静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是来自人类自身。

     每个人从根本上说都渴望心灵的一瞬清澈,哪怕是铁血英雄,意识深处也有心无二用读一本书的愿望。拿破仑打遍天下,随身携带的书竟然是一本《少年维特之烦恼》,多么文艺又多么深情。一个东征西战的君主尚可沉浸于文学的净化中,我们芸芸众生为什么不在文学的绿荫下小憩片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谈论文学的来由。

    

     【免费试看】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一个孩子迅速变成大人

     信雄不知道他是卖淫船上的孩子,他是打破了成人社会的道德壁垒。但是这个小说发展到后面,孩子的世界终究被成人社会打破。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一个孩子迅速变成大人。

     ▼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需要仔细读两本书

     中国人不断地被各种义务、责任、各种追求的事情所推动,所以每天早上一睡起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要腾出空间、腾出时间来,好好地复活自己的回忆。复活的时候,你忽然发现自己原来还是这样一个人。

     观看完整课程,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精彩提要】在这门课程中,梁老师会讲述王尔德、乔伊斯、伍尔夫等15位作家的投入与放逐细致解读《泥河》《白鲸》《道林·格雷的画像》等三十部文学作品(影视),并通过经典作家与作品,回溯百年文学史

    

    

     由于每部作品的剖析都非常精彩,我们只选取了一小部分,包括每节课涉及的作品和大致内容:

     第1课 成长

     今天的很多青年成长不起来,为什么长到二十几岁还是萌萌的样子?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总有一只老虎叫帕克

     但是最后他才知道,没有这只老虎其实他是必死无疑。他内心和身体里面巨大的力量,没有这个老虎在旁边调动不起来。所以老虎像个台阶,你越过老虎这个台阶,再往前跨一步,就是越过茫茫大海。没有老虎这个梯度,他自己不可能一步从这里就跨到战胜大海。 我们生活里面,要有一个巨大的威胁,要有一个自己原来深深恐惧的东西,你去正视它、经过它、化解它,然后才可能成长到另外一步去。每个人成长时都要想想我有没有一只帕克,我如何接受它。

     生活就是这样,一重又一重,成长就是一重又一重走过去。有的人一辈子一重都过不去,别说有个老虎。……

     《吉姆爷》

     关键时刻,看到自己不可逾越的分裂

     《金阁寺》

     人总是死于完美幻觉

     《泥河》

     数千个“我”,搭乘同船,随流而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人生就怕没有远离过

    

     ▲ 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剧照

     第2课 记忆作为年轻人来说记忆还不是很长,但是越往前走,可能积累下来的庸人之恶就越多,你有没有能力把这些东西改变?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最残酷的记忆,是集体无意识

     这个事情荒唐在什么地方,所有人都知道纳赛尔是冤枉的,但是这个冤枉之上笼罩着一个传统的集体无意识,这个上面形成了一个高于是非、高于对错的东西,变成了一个绝对的律令。 所以我们说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存在着很残酷的关系,在这个过程里,一个悲剧眼看着都没办法阻止。我们今天社会里有大量的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里面就规定了人的规定动作,到什么年纪该干什么事。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不合理,但是不合理也要做,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压制。……

     这种集体记忆的惯性,形成了大家的一种轻装,就是任何人生活里不敢自己选择的时候,他都会推给集体记忆,所以它会形成对生活的复制。弱者最适合在集体潜意识里面生活,你要自己去面对这个集体潜意识,你要活出自己的生活,那是相当地不容易。 但是往往难度就在于我们自己不意识到我们在集体无意识里面生活。现代生活里面很多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我们很现代,但是真正到了生命紧要的部分、关键的部分,其实我们又是归依、服从、归顺到这个集体无意识里面去。……

     《时时刻刻》

     难道生活就这样下去?

     《追风筝的人》

     拯救那些黑暗时刻

     《海街日记》

     如何打破回忆里的障碍

     《追忆似水年华》

     原来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有那么大的差异

    

     ▲ 电影《时时刻刻》剧照

     第3课 荒诞

     人总是想追求某种价值,能够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解释。这个解释到底能不能存在,到底有没有?

     《赫索格》:你忽然觉得他活得比所有人都幸福赫索格作为一个漫游者,实际上通过自己不断的失败,他真正拥有了这个世界。这种不合常理,这种矛盾,这种不断地坠落,每一次都是打开一个原来所不知道的真实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推导出来,赫索格是有强大的灵魂的,他才真正能够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接受的能力是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思索。他不停地写信、不停地疑问,既是一种自我疏解,又是向一个更大、更广的世界打开。 对我们中国来说,我觉得《赫索格》这种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因为我们从农业社会出来,我们非常追求那种连续性、可预见性的春夏秋冬这种逻辑。我们有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你可以看到他几十年,可以看到他过不去的东西。 但是我们绝对是追求完美的社会,绝对是追求成功的社会,所以大大地把人给捆住了。在人群里面一望出去千篇一律,很多人互相之间差不多,太缺乏那种高贵的失败者。

     ……

     《小径分岔的花园》 每个人都是无尽岔口,交织出无限可能

     《墙》

     如果你看过《墙》,就会觉得为真理而战特别可笑

     《鼠疫》

     人类是带着绝症前行的西西弗斯

     《竹林中》

     我们的历史,总是在掩盖荒诞

    

     ▲ 电影《罗生门》剧照

    

     【加入一席会员】

     《梁老师的小班课》与之前发布的王南《建筑八讲》、曹天元《物理之美》、麦高登《我们为什么活着》等万象课程,均在一席会员权益中免费观看。加入一席会员,观看不断更新的万象课程并获得一席红本,请点击 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