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活成了母亲的提线木偶”:如何摆脱父母的操控?
2021/12/17 14:20:52 壹心理

     电视剧《女心理师》开播后爆红,连登热搜。

     这部剧由杨紫、井柏然主演,更有倪萍、黄觉等人实力加盟,主创阵容强大;且内容改编自著名作家毕淑敏的同名作品,以心理师这一行业为切入点,聚焦当代人的心理困境,极具话题度。

     不过口碑呈两极分化。有人说,题材真实,将晦涩的专业内容融入普适的案例当中,引人共鸣;也有人认为,摆脱不了偶像剧底色,疗愈过程缺乏信服力,槽点太多等;

     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播出即胜利的剧。不同于以往对犯罪心理、偏执人格等特殊案例的剥丝抽茧,《女心理师》直面普通人的心理困境,聚焦产后抑郁、职场生存、原生家庭、空巢老人、夫妻关系、婚前焦虑等社会问题,极具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开篇一个长镜头勾勒出都市众生相,也串联起剧中的单元心理案例。

     其中,钢琴家蒋静(李梦饰)的案例颇为典型。她从小就非常优秀,令人称羡,只是谁也没想到,她会从惯性暴饮暴食走向自杀。

     而背后的原因,折射出中国式家庭关系的缩影——既互相依赖,又彼此伤害,戳中了无数人的痛点。

    

    

     控制剥夺探索的权利

     来访者蒋静时常感觉自己被某种力量控制,会机械地塞很多食物到嘴里,然后本能的进行抠吐,在这之后,她会觉得自己很干净,像从来没有吃过一样。

     医生诊断其为神经性贪食症。这种行为,常发生在蒋静情绪不稳定的情境下,本质是一种心理问题。

     正如心理师贺顿(杨紫饰)分析所述:

     “当你每次产生焦虑、紧张、不安跟愤怒情绪的时候,你就想通过暴食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可每次吃完以后,你又会陷入那种自己失控,很难受的状态当中,你就需要抠吐这个补偿行为,来缓解你当时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大多来自母亲强烈的控制欲和并不客观的评价体系。

     一方面,因为母亲的强势,蒋静无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玩自己热爱的鼓乐,只能在母亲的期待中,日复一日充当着“提线木偶”;

     另一方面,母亲的否定和贬低,让蒋静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觉得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对未来充满恐惧。

     于是,她一边想要挣脱母亲的控制,一边渴望获得母亲的认可。

     这种矛盾性,源自她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建立起持续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关于这一概念,北大名师张昕曾这样表述:

     指一个人把自己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与自我有关的内容,整合成统一的人格框架,保持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以及自我恒定的目标与信仰。

     而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前提,是积极、全方位地自我探索。

     由于母亲密不透风的控制,蒋静被剥夺了探索的权利,同一性的建立也就早早终止了。

     或许在别人眼里,她是值得羡慕仰视的,但从小到大,她没有选择的机会,也从未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母亲的每一次贬低和羞辱,都变成了对其自我认知的摧毁。

     蒋静五岁开始练琴,每天练习十个小时以上,手指上长满了茧子,甚至会弹得满手是血。而蒋母非但不心疼,还引以为傲,觉得女儿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得益于自己的教导和管束,女儿应该加倍感谢。

     这是典型的自我投射。

     张昕在《了不起的心理学》这样概括:

     简单来说,自我投射就是把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想法、情绪这些心理特点,像投影仪一样,不自觉地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对方也有同样的感受和认知。

    

    

     孩子成为报复婚姻的工具

     自父亲离开后,母亲一直停留在原地,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和恨意当中,她将自己的欲望强加在女儿身上,把女儿当成了报复婚姻的工具,靠女儿来攫取更多的财富、社会地位,以此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对她而言,女儿的健康和快乐不重要,重要的是外人眼里的风光,以及自己的付出获得回报。

     而蒋静却非常在意母亲,只希望母亲过得好。

     她会自己消化掉生理和心理的不适,表现得温顺听话来博取母亲欢心,就像贺顿所说,“在情绪上,蒋静更像是母亲的照料者和养育者”。

     只是,母亲不像母亲,孩子不像孩子,亲子关系发生错位,整个家庭系统会越发走向病态和畸形。

     第一次心理咨询时,蒋静选择的OH卡片,代表她的内心非常渴望一段可以舒适健康的关系,但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在母亲藏起蒋静的手机和哑鼓垫后,压抑已久的她,终于还是爆发了。

     一改往日的乖巧,她摔碎母亲的珠宝、过往的奖状,大声喊出自己根本不喜欢弹钢琴,不喜欢穿白色连衣裙。

     一开始,这场前所未有的反抗并不顺利,她被母亲锁在屋子里,情绪失控时,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发了遗书给贺顿。

     好在贺顿急中生智,用电台的广播及时介入。

     之后蒋静对母亲的控诉,成了一切问题的宣泄口。

     她撕心裂肺地说:“我已经按照你想要的样子弹钢琴,穿白色的连衣裙,剪一个齐刘海,梳一个高马尾,我知道你爱我,但你太怕再做错任何一个人生选择了,你醒一醒吧,爸走后,我们俩就被困在这里了,我不想再困在围城里面了。”

     蒋静30年的生活,皆因蒋母所谓的“为你好”,而被搅得支离破碎,她没有目标,也没有梦想。

     但她不只是一位女儿,一个用来报复婚姻的工具,她更是独立的个体,早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最终,蒋母接受了女儿已经长大的事实,意识到自己的强势对女儿造成了难以抹平的伤害,她不再忽视女儿的想法,试着让女儿走出自己建造的围城。

     毕淑敏在《女心理师》原著中说,“世间所有的不幸,都来自于彼此的在意”。

     而能真正疗愈伤害的,也恰恰是这份在意和爱。

    

     - The End -

    

     心理咨询不善于解决现实层面的问题,但善于培养反思的能力,善于把人无意识的反应变为有意识的探讨。

     来自北大名师张昕的《了不起的心理学》,内容经由作者和壹心理团队潜心打磨,先后推倒重来5次,最后形成书中的心理学精华。

     54堂心理学精品课,聚焦4大核心板块:读懂人心、社会规范、认知升级和毕生发展,融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主流心理学理论,让你零基础入门,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心理学。

     人人都应该学一点心理学,助你打破看待事物的刻板思维,活得清醒且自由。

     留言区和我们分享:“你和母亲的故事“

     在看+留言+转发本文章到朋友圈

     将留言截图和朋友圈截图发送至公众号后台

     下周一将随机抽2位幸运儿

     在此篇文章下面进行回复并置顶

     赠送一本《了不起的心理学》

    

    

    

     『心理周报』电台,壹心理首个心理学播客,持续陪伴你。

     好好聊心理,每周邀请不同行业、学派专业人士之间碰撞,一起获得思维升级。

     以心理学的第三视角,拆解社会生活话题,用独特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创作属于生活的BGM。

     扫码收听1h回放干货音频?

     (限时领取免费精华笔记、限200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