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在表达你的情绪
2015/3/26 创新医学网

     ?

     提示:点击上方"创新医学网"关注我↑文章来源:KK健康

     胃肠道在表达你的情绪,你知道吗?其实肠胃是最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器官,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

     有没有过心情好时胃口大开,吃嘛嘛香的经历?

     有没有晚上睡不着,总觉得肚子这里不舒适、那里在窜来窜去?

     是不是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食欲也不好,就算诱人的满汉全席摆在面前也没有诱惑力?

     是不是见到有些人考试前紧张容易拉肚子?

     这些现象都是情绪影响胃肠道的具体表现。

    

     为何情绪会影响胃肠道?

     早在上世纪,美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坎农,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分析了情绪状态对胃肠功能的影响,得出结论认为“胃肠道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

     胃肠道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这一现象是有其解剖生理基础的:消化道广泛受到植物神经支配(也称为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而人的情绪属于高级中枢会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胃肠道蠕动、分泌、血供等。

     植物神经支配掌握着性命攸关的生理功能:循环、呼吸、消化、新陈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活动的一系列神经的总称,又名自主神经,有点自动化的意思,因为不需要我们去“操控”这些内脏的活动。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大特点就是不受意识控制,但容易受到诸如情绪等环境因素影响:比如我们没办法用意识去控制心脏跳或者不跳,但情绪激动时常常会心跳加速,就是典型的表现。

     消化道属于内脏,都有植物神经支配,整个消化道都可以被情绪影响出现各种不适感。常见由情绪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有:口腔:口苦、口干等;咽喉:恶心、咽部有异物感等;食管:胃食管有烧灼感、不适感等胃肠道:腹痛、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肠鸣、嗳气、排气增多等;受情绪影响严重时还会有全身症状:有失眠、心悸、气短、手足出汗、头晕、全身游走性疼痛等。

    

     病不在胃肠,而在“心”

     这些都是情绪映射在胃肠道的影子,情绪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导致胃肠道缺血、蠕动过快等症状。如果情绪低落比较严重,影响到胃肠道功能带来生活困扰,就被称为“胃肠道心身疾病”或者“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轻者可能一过性,严重者可以长期影响生活。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指的是经检查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却又有较多住宿症状的一类情况,胃肠道心身疾病更强调负面情绪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心理障碍。

     在消化科门诊经常可以见这样的情况:反复做过一大堆化验检查,本身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证据,却反复诉苦腹痛或腹胀不适,辗转于全国各地久治不愈,不仅耗资巨大,疗效甚微,还被视为“怪人”,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这些人就是典型的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他们的病不在胃肠,而在心理负担。许多有精神状态亚健康或精神疾病的人群最常见的诉苦就是肚子疼,而怎么检查也检查不出原因,然后被病痛折磨的更苦恼。

     胃肠道心身疾病也是病,得关注!

     一项调查表明,胃肠道心身疾病在我国城市中发病率为10%左右,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更高。一般来说,发病率以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多,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特别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白领、学生等从事紧张脑力劳动者高发。胃肠道心身疾病患者中,中青年人占50%左右。

     胃肠道心身疾病其实一直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是我们未意识到。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这一类情况也被划归为疾病。

     这种病虽然到医院又查不出明显的问题,但确实有危害。胃肠道身心疾病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症状-加重负面情绪-加重症状”的恶性循环。腹痛不适久治不愈,会导致长期的焦虑、紧张情绪,对疾病的恐惧担心,如果再加上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社会工作的竞争、家庭生活的矛盾等),久而久之,心里越来越焦虑、抑郁,甚至躯体表现不适等心理障碍油然而生。不良情绪还会加重或放大一些本来比较轻微的器质性病变,比如单纯胃溃疡治好很容易。一般单纯的胃溃疡,容易治好,2周左右就可以恢复,但如果负面情绪一直存在,胃黏膜就仍然会缺血,糜烂和溃疡仍然会反复发生,腹痛这感受也会长期存在。事实上,任何慢性疾病均可发展为焦虑、抑郁等身心疾病,而心理压力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反过来加重疾病。

    

     心理治疗很重要

     精神心理因素在这种疾病的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心理障碍者如焦虑、抑郁症等常伴有胃肠道疾病,且成为这些患者就诊的主诉,如果稍微留心一下患者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他们比较焦虑。因此医生如果不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是没办法抓住疾病的根源,很难治好他们的症状。面对这类患者,医生的职责除了认真检查是不是真的有器质性疾病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才能真正做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治疗。

     对于这类病人,医生需要引导患者转移对自己身体不适的注意力,投入工作生活,兴趣爱好,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就可以有效治愈胃肠道心身疾病。医生除了认真诊断治疗还需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疑惑,进行科学的检查和人文地引导,能帮助大部分身心疾病患者走出困扰。

     (文章作者: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杨杰)

     最专业的医学学术期刊出版服务机构 ,关注创新医学网微信号,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医学前沿信息、会议报道、期刊资讯、晋升政策,您身边的医学论文写作、发表、著作出版辅导专家!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