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你说得不对,跟百度不一样!”
2015/10/16 创新医学网

     “医生你说得不对,跟百度不一样!”

     来源:石家庄日报|作者:王凤伟 郝子朔

     “医生,你说得不对啊,跟百度不一样!”最近一段时间,一篇这样的文章在医生朋友圈风传。也许是对医生的不完全信任,一些患者会在就诊前借助网络查询对策或就诊建议,然后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与医生进行“理论”。连日来,记者相继对省会多家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坦言,曾经或正在遭遇同样的困惑与无奈,有的甚至为此影响到诊疗工作。律师认为,与医生缺乏必要的沟通,是导致患者过于信赖网络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上周末,记者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被一篇文章所吸引。文章名为“医生,你说得不对啊,跟百度不一样!”

     在文章中,作者讲述了医生的困惑与无奈,也许是对医生的不完全信任,现在,一些患者会在就诊前借助网络查询对策或就诊建议,然后在医院就诊过程中与医生进行“理论”。作者在文章中同时表示,在国外尤其是美国,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因为患者信任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先有一个基本诊断,如果病情超出该医生的专业范围,医生就会帮助患者转诊到合适的专科医生”。

     这篇文章被医生们争相转发,有的甚至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大篇幅留言。

     “我在出门诊时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些人里不光有年轻人,也有不少中老年人。”一位在省会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呼吸科工作的主任医师说:“一般情况下,这些患者生病后,都会先根据自己的症状,通过网络查询对策或就医建议,然后再来医院找医生。就诊时,如果接诊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和网络上的建议不一样,这些患者就会跟医生理论,有的甚至拿出手机,找出网上的说法,然后与你大声争吵。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感到无奈。因为很多时候,你没有时间向对方做出更多的解释,后面还有很多患者呢!

     这位医生的留言,引起诸多同行的共鸣,其中有的是表达无奈,有的则是大倒苦水,有的甚至是愤怒。

     因为给病号解释 一上午只看了两个病号

     在众多医生的留言中,石家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瑛说了一件让所有医生都感到无奈的事。前不久她出门诊时,就因为遇到一对这样的老年夫妇,导致一上午只看了两个病号,其中还包括那位老先生。

     在接受采访时,刘瑛说,这对夫妇是她当天接待的第一位患者,生病的是莫先生(化名)。因为莫先生常年抱病,经常到市内各大医院就诊,懂得如何配合大夫,所以查体、询问病情等环节进行得还算顺利,虽然莫先生听力不是太好,但是基本上能跟刘瑛正常交流。可是,在开药的时候,刘瑛却遇到了麻烦。

     当药方写好后,莫先生的老伴儿一一询问药名,每当刘瑛说一种药,老太太便说一句:“这药不行,这药有副作用,我听收音机里说的,不能吃这个药。”虽然刘瑛一直在解释,每种药都有它的副作用,但相对于其疗效来说,部分副作用是可以忽略的,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但老太太只是一味地摇头,让刘瑛更改药方。在刘瑛的一番苦劝后,莫先生夫妇离开了门诊室。

     可是,正当刘瑛为第二位患者查体时,莫先生的老伴儿又走了进来。“大夫,我想了想,还是不能吃你那个药。”刘瑛只好又是一番苦劝。就这样,这位老太太走了来,来了又走,足足往返了一上午才离开医院,而刘瑛这一上午只为两位患者看了病。

     谈及“听医生还是听网络”的话题时,刘瑛很是无奈:“普及健康知识是好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网上说的一些诊疗建议经常会有所偏颇,尤其是一些建议根本就是出自患者之口,而由于每个人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有些患者的建议其实是没有借鉴性的。”

     刘瑛说,因为毕竟绝大多数市民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医学理论,从网上获取的知识是非常片面的,如果一味信赖网络,可能会坏事。所以刘瑛建议,市民生病后还是要找自己信赖的医生去就诊。市民可以先在网上查询相关内容,但在就诊时还是要以医生的治疗方案为准。

     生病后选择治疗方案,听医生还是信从网络?

     围绕着听网络的还是听医生的,记者连日来相继到省会大医院的住院及门诊对35位患者及一些医生进行了拦截采访。

     调查一:就诊前,有没有查询过网络?

     接受采访的年轻患者中,大多数都表示查询过网络。一些中老年人则表示,没有查询过网络,但咨询过其他患者,从电视、收音机中也听到过一些知识。

     调查二:接诊患者过程中,你是否遇见过先问网络的患者,你又该如何处理?

     接受采访的医生们,都表示遇见过这样的患者,而且这样的患者越来越多。面对这些患者,他们只有不停地解释。

     调查三:选择治疗方案时,究竟是听医生的还是听网络的?

     面对这个问题,受访的35位患者中,26人选择“听医生”的,9人选择“都听一些”。

     调查四:是听医生的还是听网络的,您是如何考虑的?

     选择“听医生”的刘先生说:“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办,医生毕竟是受过专业学习、培训的,医生的话比网上学来的只言片语要可信得多。”

     选择“都听一些”的乔女士说:“医生的话可以听,但也不能全听,毕竟自己也受过高等教育,一些基本的医学原理还是懂的。网上的建议是对还是不对,能做出大体判断。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可以大体上听,但需要多问几个医生,再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患之间沟通少,导致不完全信任医生

     律师翟志龙认为,医患之间沟通少,是患者不信任医生的主要因素。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绝大多数人患上的都是常规病。医生在经过简单的查体后,会非常精确地给出诊疗方案。但是,正是因为这个“简单的查体”,让患者觉得医生不负责任,“困扰我这么久的病,他两分钟就弄清楚了?这不可信!”这种想法恐怕许多人都有过。但是对于医生来说,多数患者的病情没有那么复杂,而且后面还有那么多人等待就医,很难做到对每位患者都详细解释。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医患之间沟通少呢?翟志龙说,患者通常认为医生解释得不够清楚,而医生却往往认为自己把应该说的都说了,这种矛盾的造成其实并不是因为医生没有耐心,也可能是因为知识量不同造成的。许多医学原理在医生眼中是非常浅显的,是常识性的东西,但是对于多数患者来说,这些在医生眼中非常浅显的知识,是非常高端的,是难以理解的,需要医生来进一步解释。

     翟志龙建议,医生应该再多向患者介绍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患者也要多理解医生,这样才能让患者更信任医生。

     特别提醒

     欢迎投稿——分享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投稿邮箱:tougao@yixue360.com,期待您的来稿。

     为了促进临床医生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创新医学网特创建学科学术交流群(本群只针对医务工作者开放):全科群、内科群、外科群、妇产科群、麻醉科群以及护理群。

     因大部分群聊人数已经过百,进群前请确保开通微信支付功能(进群免费,微信的要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赶快进群和专家、大咖交流吧!

     入群请加小编微信号:3083784441,进行入群申请。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