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医院自己革自己的命
2015/12/10 创新医学网

     文章来源:波子哥-廖新波的博客

     医改,如果仅仅是为了降低费用的话,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只要设定一个最高报销额度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医改之所以难,难在如何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使医疗费用下降。如果说是要使公立医院体现其公益性的话,除了政府的补偿和调整服务价格外,技术与安全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同级互认”与医疗费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其目的就在减少医疗费用,这是一个进步。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在国际上本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之所以不是一个问题,是因为任何提供检查和检验的机构都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进行,其结果是“无错认定”,也就是互通互认。而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路径与世界不一样,大凡一个医院的发展,都体现在武器装备上。因此前一段时间的武器竞赛已经达到白热化状态,“竞赛”的结果就是建立医院的“利益堡垒”,拒绝其他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就成了“新常态”,新的发展方式。

     因而,国家卫生计生委提出“同级互认”,也许只是走向“同质互认”的第一步。“同级互认”不是科学的管理态度,给人带有“歧视”的感觉。如果两家医院等级不同,但是他们使用同样的医疗设备、型号一致,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一致,那么他们分别出具的检查结果为什么不能互认呢?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仅仅是因为医院等级不同就不给互认,是不是不大合理呢?

     或许有人会认为,就算设备完全一致,质控标准也一致,可是出具检查结果的医生不一样啊!其实,说的也就是医生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医生的技术水平问题。那么,在医师多点执业逐步放开的情况下,同一个医生在不同等级的医院执业,恐怕也会遇到在不同等级医院所做的检查摆在自己面前认或不认?先敬罗衣后敬人的尴尬情况,的确实有些难为医生了!

     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前提是设备同质化+技术同质化。设备同质化不难实现,设备的生产有标准,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也有标准,关键是医生与质量控制的问题。如果数据的差异,我们要检查室间质控与室内质控的问题,而不是医院级别问题;如果是医生的诊断水平问题,那是技术准入和继续教育的问题,不是因为医生到了大医院就行,到了小医院就不行。归根结底就是管理的问题,就是培养医生的问题,真正实现技术同质化才是根本。

     同质互认难题

     伴随“同质互认”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技术准入的问题。技术准入是看医院的等级还是看建设的标准?今年,国家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广东省也取消了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审批,侧重于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事中事后监管。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将有利于新技术在临床的推广使用,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无疑对二级医院、对百姓而言、对推行医生多点执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

     随着开明、开放的政策利好,中国的医院等级似乎也在悄悄在改变。像广州这样的省会城市,省属、部属三甲医院云集,在这种情况下,二级医院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国家也在鼓励其转型专级。这不仅是考验医院更是考验地方政府。如果二级医院“沦为”以及医院,地方政府可能并不乐意,毕竟它的医疗的标杆;如果不“转型”,升级的机会渺茫,二级医院的服务能力确实又让人着急,生存能力堪忧。再进一步说,如果二级医院改革不成功,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升,那么患者就会流失,分级诊疗更加雪上加霜。

     我认为,从功能上来说,二级医院应转为专科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为发挥二级医院的作用,应放开一些比较成熟的医疗技术的准入。例如尿毒症的患者需要经常做肾透析,常跑大医院挤门诊,但如果二级医院可以开展肾透析,患者就可就近就医。这样有利于二级医院功能定位的转变,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未来,或许成熟的腔镜手术也能在二级医院开展,逐步提高二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实际上,二级医院的改革与三级医院的改革息息相关。如果二级医院改革得好,无疑会对《实施意见》所要求的控制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过度扩张起到积极的作用。

     当然,人才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当前,国家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而且在“互联网+”的形势下,着力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再加上医师多点执业,传统的在医院进行检查检验的模式将被打破,也就是解决了“设备同质化+技术同质化”的问题,检查检验更加有了质量的保障,结果互认更加成为可能。所以,如果仅仅因为医院等级的问题而不能互认检查检验结果,不仅过于局限,不利于新形势下新事物的发展,也不利于分级诊疗的推进,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留住患者,同时还会挫伤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因此,如果没有真正督促各级政府落实责任,恐怕这种让医院自己革自己的命的做法肯定不会成功,因为医院一定会想出其他办法应对医改新政。如今距离2017年只有两年的时间,时间也相当紧迫。

     说到底,医改是一盘棋,需要通盘考虑,公立医院改革是改公立医院,更是改政府,强调政府落实责任。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