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东晋时期中医就有研究了
2015/12/27 创新医学网

     “粪菌移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词汇,其定义为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也被称为“粪便移植”、“粪菌治疗”、“肠菌移植”或“肠微生态移植”。

     “粪菌移植”最早要追溯到公元300年至400年间的东晋时期,当时的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便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而用人粪便治疗多种消化道急危重症的应用,则在明朝达到极致。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用人粪治病的疗方多达二十多种。1958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感染垂死的患者,这是英文文献记载的粪菌移植的最早的案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肠道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受到科学家的重视,自此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粪菌移植”也随之出现。

     “粪菌移植”的意义在于重建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利用粪便中有益菌种的生态占位,定植抗力,生物夺氧,免疫调节,降低肠腔 pH 值和细菌代谢产物的营养等。移植的粪便中最重要的是常年栖息于肠道内的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和肠道上皮细胞等生物成分与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 及来自胃、肠、胰和肝的分泌物(如激素、酶、黏液和胆盐等)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

     “粪菌移植”的功能主要有治疗营养代谢疾病、改善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强屏障保护功能、调整机体能量平衡、辅助治疗肥胖和II型糖尿病。目前临床应用于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和慢性便秘、慢性疲劳综合征、代谢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肠道菌群是人体拥有细胞数最多的独特“功能器官”,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粪菌移植”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粪菌移植会更好的发挥作用,为广大患者造福。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