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对于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我们真的束手无策吗?
2016/1/6 创新医学网

     粘菌素的杀菌机制

     粘菌素属于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对于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因其具有肾毒性,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可能真是由于使用较少,细菌才没能发展出足够的抗药性。粘菌素的杀菌机制为使细菌细胞膜面积扩大,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磷酸盐、核苷酸等成份外漏,导致细菌死亡。此外在农业中,粘菌素被广泛使用,主要表现为以土壤细菌耐药情况为主。如今研究者们在人体及动物身上细菌样本中屡屡检出该耐药基因。

    

     “最后的杀手锏”

     前几年,NDM,OXA,KPC等抗药性因子在全球蔓延,使得细菌肆意妄为,并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产生抗性,多粘菌素就成为治疗仅剩的选择之一,因此被誉为“抗生素最后的杀手锏”。

     MCR-1基因

     然而,今年11月,《柳叶刀.传染病》称:中国研究团队在动物和人身体细菌样本中均发现了一种新型耐药基因,即MCR-1基因。从此否定了“多粘菌素是抗生素最后的杀手锏”的说法。刘逸云等发现的MCR-1抗性基因位于细菌的质粒上,并可在细菌间传播。也就是说,粘菌素抗性基因也会像之前发现的质粒抗性基因一样,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在欧美,耐药菌感染已经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近2-3年来,我国陆续在肉类样品、动物活体以及人体中检测到这种耐药基因,令人担忧。

    

     Teixobactin——“抗菌药物的明日之星”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Teixobactin的问世打破了“粘菌素为抗生素最后防线”的,被称为“抗菌药物的明日之星”。Teixobactin是研究者在土壤细菌培养中发现了一种β-变形杆菌 “Eleftheria terrae sp”。其作用靶位为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和“磷壁酸”其中之一的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前体,与以往抗菌素作用机制不同,属于一种新的抗生素作用机制,目前teixobactin仍处于研发实验阶段,抗药性筛选结果仍然是阴性的。

    

     控制耐药——研发新药还是禁止滥用

     显然,应用新抗菌药物的研发只会激发细菌的耐药“潜能”。 鉴于细菌耐药与抗生素用量存在相关性,抗生素大剂量冲击疗法也是目前临床上逆转耐药的一种常用方法,抗生素长期应用会使细菌不断产生新的耐药机制。因此在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同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控制抗生素滥用,以及如何将现有抗生素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控制耐药基因在细菌之间的传播。此外加快病原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从基因水平抑制耐药基因的功能。所以细菌耐药的话题会一直经久不衰,需要政府部门、医疗工作者以及科研工作者长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Liu YY, Wang Y, Walsh TR,et al. Emergence of plasmid-mediated colistin resistance mechanism MCR-1 inanimals and human beings in China: a 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study [J]. Lancet Infect Dis. 2015 Nov 18. doi:10.1016/S1473-3099(15)00424-7.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