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只是慢性病?言之凿凿还是空有其谈?
2016/2/25 创新医学网

     近日,一篇题为“把癌症变成慢性病,我们还有多远?”的文章在小编的朋友圈儿疯转。小编也想谈谈自己对该文章的理解。

     为此,好学的小编首先科普了一下“慢性病”的概念。

    

     由慢性病的定义来看,将癌症归为此类,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但癌症与传统意义上最大的不同,大概就在于慢性病的长期伴随性。当然,癌症也是一个长期伴随的过程,但往往会由于巨大的侵袭性以及超强的变异能力,导致患者身体状况重大改变。

     说通俗一点,就是发展太快,无法控制。

     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使我国患癌症人数持续走高。原来似乎遥不可及,现在却日日潜伏在每个人的身边。

     身边有人得了癌症,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诚如原文作者所说,我们和癌症的战争依然长期而艰苦。然而需要我们接受或转变的是对于癌症的态度。

     就像对待任何一种慢性病一样,我们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长期带病生存,而绝非彻底治愈。

     这并不是说癌症没有治愈的机会,也有,但终究只是极少数,无从复制的个例。

     而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或医生来说,如何让患者与癌症“和平共处”,才是眼下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话虽如此,但如何长期共生,对患者及医生来说绝非易事。换言之,现阶段将癌症归为慢性病,或许还时间尚早。因为这是一各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目的。

     于患者而言,心理建设尤为重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积极的心态可能会缓和癌症的发展,而消极的心态可能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没有明确的科学根据,但癌症病人是被自己“吓死的”,这种说法也是存在即合理。

     培养癌症患者积极的心态,首先与自身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除此之外就需要家庭、社会等大环境给予的支持。像是许多癌症病友自发组织的社团类活动,对于患者恢复应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加之社会给予适当的科普宣讲,让癌症患者消除恐慌,也是应该去宣扬的事情。

     于医生而言,或是科研工作者而言,却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由于肿瘤多态性及异常活跃的侵袭性,加之患者巨大的个体差异性,以往的癌症治疗似乎是一个无能为力的过程。

     有手术切除指征的还好说,将原发病灶和周围的一部分组织一起切去,然后进行放化疗对于散落癌细胞的发展进行控制。

     对于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切除的癌症患者来说,只能单纯使用放化疗等手段。这可能是限制肿瘤生长的一种手段,但后期难免的会被个体耐药及肿瘤细胞突变等诸多因素牵制。

     总的来说,这样的治疗方法还是太被动了。

     新的技术革命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如果从癌症本身进行治疗显得太过苍白的话,重新考虑一些上游的关键路径,关注免疫系统的问题,似乎可以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于是“免疫疗法”应运而生。

     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期望通过对人免疫系统进行调整,而达到自身对抗癌症的效果。

     不仅仅把治疗局限在杀伤癌细胞,而是以增强免疫功能为主要目的。

     很显然,这样的治疗倘若有效,很可能不仅是某一种肿瘤患者的福音,反而可以为很多癌症所共用。

     可能很久以来,这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然而最近的两种药物,却将这种期许带到了现实当中。

     2015年,施贵宝公司生产的首款PD-1抑制剂Opdivo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成为首款免疫治疗药物。上市后不久,Opdivo又被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这极大的预示了免疫抑制剂可能对多种肿瘤产生效果。

     与Opdivo类似的药物,是默沙东公司生产的Keytruda。两种药物的工作原理都是阻断一种名为“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的蛋白质。

     PD-1到底何方神圣,能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

     简单讲一下,PD-1是PD-L1的受体,二者结合后可以提供抑制性信号,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

     还是通俗点儿说吧,肿瘤细胞通过“紧紧把握”PD-1而让发挥免疫作用的T细胞纷纷“下岗”,免疫系统被瓦解,肿瘤细胞就可以大摇大摆的耀武扬威。而今的PD-1抑制剂,正是T细胞站岗放哨的有力保证。T细胞继续履行“超级保镖”职责,肿瘤细胞就只能溃不成军,无处躲藏。

     这样看来,免疫治疗似乎是许多癌症患者的希望了。不仅于此,施贵宝公司还在进行超过35项研究,以证实Opdivo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肿瘤。

     我们当然希望这些研究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真正成为人类的福音。

     那么这样说来?癌症成为慢性病已经指日可待了吗?

     也不尽然。尽管免疫治疗药物已上线,但对于患者来说,尤其是中国患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免疫治疗药物均未在国内上市,需进行海外购买。

     另一方面,免疫治疗药物费用高昂,每月光是药物的费用可能就高达数十万,超出了一般家庭可承受的范围。

     不管怎么说,前景似乎是光明的。我们可以期盼相关治疗药物的大规模普及,也可以期待国内相关团队的新药创制与开发。

     毕竟前路有可能是畅通的了,也就是说让癌症成为“慢性病”,还是有可能的,也是真的看到了希望的。

     只不过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一同积极乐观的等待。除此之外,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

    

     作者简介

     夏北,免疫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肿瘤靶向诊断与治疗。双子座,O型血,静如处子,动如疯子,双重人格严重。性格中有小偏执,也有小闷骚。

    

     创新医学网

     生命科学前沿报道、临床医疗技术探讨、医疗时政解读、医学资源共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