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薪留人:不应该让编制成为绊脚石!
2018/1/18 创新医学网

    

    

     “年轻高级职称的医生,留不住,都跑去了深圳、广州等地。”医疗市场竞争白热化,深圳、广州等周边医疗机构竞相挖人,东莞各大医院的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都流失严重,如何留住人才,是政协委员陈旺枝今年的两会提案。他提案建议,政府应当立足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不同角度,做到两手齐抓,从医疗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逐步解决这一难题。

    

     东莞医疗人才流失问题日趋突出

     前不久,在“2017年东莞市卫生计生局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东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黄素然就提出“产前诊断主任都无法入编,如何保障高层次医疗人才”。人才流失、招人难,都是各大医院医生们重点反映的问题。黄素然表示,自己所在科室的两位专家就因为编制等问题,流向了深圳,编制成了留住人才的绊脚石。

     除了市级三甲医院,东莞镇街医院高级人才流失也特别严重,有的年轻的高级职称人才几乎是来一个走一个,去了深圳、广州,一些镇街医院的高级人才流失率达50%。“我们医院去年就有至少有五个核心骨干同事离职,都去了深圳的医院。”东莞某镇街医院院长透露,除了待遇上深圳医院给出的条件更为优厚外,编制成了留住人才的绊脚石。

     数据显示,近年来,东莞部分医院的高级人才流失率已经达到了50%,东莞市人民医院数据统计,近6年间,该院高级支撑医疗人员调走或者辞职的人数达到了27人,近5年,护士每年平均调走或辞职达到了60名左右,医疗人才流问题日趋突出。

     而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东莞市医疗机构数量有所上升。据统计,2016年东莞社会办医院的数量已超过公立医院,占比52%,并于2017年呈上升趋势,服务量超过30%,在东莞市的医疗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社会办医院的负责人表示,相比公立医院,他们在人才引进、流失的问题上更为严重,“政府政策扶持的力度较少,同时社会办医院本身存在难以申请教培基地、人员学术任职受限、退休缺乏保障等因素,医疗人才始终处于紧缺的状态。”

     提案支招:对公立和民营医院针对性“治疗”

     纵观近年来,东莞医疗人才紧缺问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薪酬待遇不如意是诸多选择离开的工作人员经常提到的原因。陈旺枝建议,要想留住人才,政府要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薪酬福利,但必须对公立、民营医院对症下药。

     针对公立医院,建议根据深圳、广州等地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消费水平等制定与东莞医疗环境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尽快推动落实《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的目标,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为儿科、妇产科、全科等紧缺的医疗人员提供特殊津贴。

     针对民营医院,建议从上交税收中返还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医疗健康专业人才的补贴,在如“东莞名医”等有特殊津贴的评比中一视同仁,根据硬指标而非医院属性评选。

     “政府应加大在医学科研、医学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看重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加强人才培养力度。”陈旺枝表示,东莞整体的医学水平和业界影响力得不到提升,高端人才少,无法带动医院整体水平提高,医疗机构自身影响力不足缺乏聚积人才的吸引力。

     根据数据显示,东莞2017年城市人口吸引力排名全国第五,有7.2%的城市流入人口。对于很多非当地户籍的医务工作者而言,住房、家庭等问题是造成医疗人员工作压力大的最重要因素。

     陈旺枝建议,要留在人才要从医疗人员切身需要出发,全面提高福利待遇,解决住房问题,在孩子上学、亲属医保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免去其对于家庭成员扎根本地的后顾之忧。

     医护人员薪酬待遇将提升

     目前的东莞医疗待遇相比内地已不具优势,同时,来自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竞争力,加剧医疗人才流失。

     1月16日,东莞市召开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大会,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吕业升在会上表示:“要在提升服务水平质量、理顺公立医院体制、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方面花更多力气重点攻坚,扭住关键环节,抓住核心任务,以点带面牵引整体工作推进”。

     “只要是高层次人才,无论有没有学术论文、科研成果,都要大力引进,不应当让编制成为绊脚石。”东莞市卫生和计生局局长叶向阳也这样对医生表态。

     据悉,按照东莞市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共组部署,东莞将制定符合全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在珠三角地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逐步实现在职在岗人员同岗同酬。

     2018年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要力争达到40%以上,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人员聘用、职称晋升、职业培训、薪酬激励等向全科医生倾斜,更好地保护和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uodong@yixue360.com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