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胰腺癌就等死?医生这波操作厉害了
2018/2/10 创新医学网

    

    

     相比肺癌、肝癌等,一般人对胰腺癌都比较陌生。但它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外号”——“癌中之王”。

     虽然它的发病率不是最高,但它却很难发现,发现之后也很难治疗,所以被称为“癌王”。

     难发现:胰腺躲在右上腹的一个小角落里,周围被胃、十二指肠、肾这些器官围着,非常隐蔽,出了问题,常见的检查方法很难发现。

    

     难治疗:胰腺癌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发展快,发现时大多处于晚期,约80%的病人因为肿瘤侵犯局部重要血管或者转移而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它又对放疗、化疗由不敏感, 平均生存时间约6-9个月,5年生存率低于5%,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一位美国老人的不一样“待遇”

     2016年,美国一位80多岁老人被确诊胰腺癌晚期,且发生了肝转移。一般情况下,老人所要面对的可能是回家等候死亡。

     但在美国的医院里,医生并未放弃老人,为他进行辅助治疗,让老人的癌症逐步降期。最终,他的条件终于适合进行外科手术,医生为他切除了肿瘤和受牵连的脏器,老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这一幕,让正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的一位中国医生印象深刻。

     他叫车旭,是中国的肿瘤“国家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肝胆胰外科医生。

     他在想,自己能否把美国医生“不放弃”的积极治疗观念能否用在中国病人身上?

    

     2017年,进修一结束,回国的车旭就被派到了深圳,出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肝胆胰外科主任。

     这家医院是深圳市的第一家肿瘤医院,2017年3月才正式开业,深圳市政府邀请了肿瘤“国家队”一起合作运营。

     “国家队”方面很给力,将北京医院和深圳医院列为“一院两区”,并派出大批专家常驻深圳。

    

     车旭就是扎根深圳的45位北京专家之一,他开始将自己在北京积累的经验和受美国熏陶的理念带到深圳。

    

     1998年起从事腹部肿瘤外科;

     2002年起主攻胰腺肿瘤外科;

     2016年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

     专长:胰腺肿瘤、胃肠道肿瘤、肝胆肿瘤、乳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来深将近一年,年轻的肝胆胰外科主任给深圳人带来了什么?

    

     努力把那80%病人拉进20%的群里

     “在初诊时,只有20%左右的肝胆胰肿瘤病人可以进行根治手术,这意味着,有80%的病人还无法达到手术的条件。”

     如果不切除肿瘤,这80%的人,生存期最长只有1年。

     在中国,因为疾病棘手难治,大多数肝胆胰肿瘤病人到医院求诊,往往只能求得保守治疗,甚至会被“劝走”。

     “难道这80%的病人就不理了吗?”车旭问自己。

     在美国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最新报告中,即使是死亡率极高的胰腺癌,美国早期胰腺癌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已经攀升到90%,胰腺癌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从过去的0%-5%提高到7%-9%。

     车旭认为,这和美国早期发现胰腺癌、积极治疗观念息息相关。

    

     从美国回来后,他更加坚定了“不放弃”的想法,想方设法琢磨新的出路,将80%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病人拉进另外那20%的病人群中。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尽早使用靶向药物,进行精准治疗。

     在80%的病人中,有一半的属于局部肿瘤晚期,车旭认为,通过靶向药物等精准治疗,这一部分病人能转化为可以进行手术。

     “过去,一些医生都是在病人快不行的时候才会使用靶向药,但我的理念是靶向药要提前用效果才好。”

     他留意到,这一变化在同行当中也出现了。过去一年,深圳的肝癌靶向药使用量有所增加,以往一个月只有20来个病人使用,后来,一个月就有80多个病人使用靶向药。

     南方病人的“保守”:能不治疗就不治疗

     在深圳工作一年,车旭遇到了新的挑战,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南方的病人“能不手术就不手术,能不化疗就不化疗”,宁愿“养生”吃中药治疗。

     但肝胆胰肿瘤发展极快,拖延只会耽误治疗,甚至将自己从原本可以进行根治手术的20%拖成了不能手术的80%。

     要让美国的积极治疗理念落地深圳,车旭首先要跨过病人对肿瘤治疗的恐惧。

     病人最担心的是化疗药物积极的穷追猛打先把身体脏器“搞垮了”,还谈何治疗。

     “当然不是穷追猛打!医生会平衡考虑各种对病人有利的治疗方式,既要最大限度地治病,又要保护住病人的器官,不能说还没杀死肿瘤,就把病人’杀死’了。”天秤座的车旭往往这样跟病人解释。

     他很强调“平衡”这个词,他的团队会在病人开始治疗之前先进行评估,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治疗方案,“医生是用一套组合拳和肿瘤在战斗。”

     梁先生刚刚在中国科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完成第三次化疗。他原以为患上结肠癌后生活将暗无天日,没想到在治疗过程中,他还能和家人到户外散心。

     他的女儿坦承,化疗之初,他们全家都抱有恐惧感,担忧化疗给父亲带来更大的痛苦。但在车旭的耐心解释下,他们最终接受了建议。

     “经过治疗,我们发现化疗没有想象中的可怕,父亲可以承受,身体在好转中。”

    

     67岁阿姨原本要开腹15厘米,他硬是把手术做成了微创。即使通过积极治疗,进入了20%的允许手术范围,手术难度之高也是一道难迈的门槛,尤其是胰腺癌手术。

     知乎上有一条关于癌王胰腺癌的讨论,很多专家在谈到胰腺癌手术时,无不感慨其难度之高,“胰腺位置不容易开刀,位置太深,涉及多个器官,有着丰富的血管,对医生水平是个巨大的考验。

     不少肝胆胰肿瘤病人被劝走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有些医生不敢“动刀子”。

     2017年,一位67岁的女病人来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

     这位病人的肿瘤位于胰腺头部区域,手术通常要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胃、胆囊及胆总管等多个脏器。

    

     这个手术叫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简称Whipple,是最高难度的外科手术之一,但这种开腹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病人恢复时间也很长,身体差一点的人不一定能扛得住。

     家属咨询过多家医院,均被告知,要做开腹的Whipple手术。

     但车旭接手后,想到了对病人伤害小得多的微创手术。

     在深圳将近一年,车旭团队接收了不少辗转多家医院的病人,和北方病人“能抗”的特性不同,南方病人更在乎手术是否能“微创”。

     对于这位已经67岁的女病人,车旭分析,只有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尽量减少创伤,才能保证病人手术后良好恢复。

    

     车旭和协助他的荣维淇教授团队吸取美国先进的精准微创外科治疗经验,通过精细操作,将肿瘤与胰腺完整分离,成功完成深圳市首例双镜(腹腔镜+胃镜)联合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胰头十二指肠巨大肿物切除术,保留了胰腺、胆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完成十二指肠肿瘤切除后,团队再在医院妇瘤科主任孙力的配合下,将手术切除的组织经阴道取出。

     原本需要在肚皮开15厘米大口的手术,最终腹部无切口,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脏器功能,病人恢复良好。

     在美国进修一年,车旭体会到,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式就是精准治疗+微创手术,让病人尽可能快一步恢复,就能尽快进入下一步治疗,肝胆胰肿瘤发展凶猛,更需要医生争分夺秒和“死神”抢人。

     年轻的科主任爱追国际潮流

     车旭才44岁,是一位年轻的科主任。年富力强是他的优势,但在初次见面的病人眼里,这却是劣势。

     他坦言,8成的病人刚开始质疑他的年轻,但这种质疑会在随后的交谈和治疗中消失。

     车旭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2011年他曾在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上,荣获“中华肿瘤明日之星”称号。

     在荣维淇教授的帮助下,车旭的科室建设过程很顺畅,他成为医院很有想法的科室主任。因为年轻,在学科建设上,他注重整个团队的知识更新是否能跟上国际先进水平。

     别人午休的时间是科室医生的开会时间。国际上出现了新设备,团队成员必须马上加快脚步学习使用,新的靶向药一面世,他就带领团队医生更新用药指南,车旭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国际国内最先进的药物治疗成果。

    

     他还喜欢在深圳的学术会议上分享这些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

     他说:“无私分享最先进的资讯,和大家一起进步,这才是‘国家队’应该做的事。”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uodong@yixue360.com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