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医院也曾看病难、看病遗、收红包……现在没了
2016/7/6 医学界

    

     导读:如今在台湾,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已经不再被区别对待,它们分布在台湾各地,发挥着自己的职能。

     文:李烈

     来源:福建日报

     记者曾问过几位台湾朋友一个问题:“在台湾看病,你会选择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台湾朋友的回答几乎大同小异:“我不确定我去的医院哪些是民营的,哪些是公立的,它们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吧。”

     的确,如今在台湾,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已经不再被区别对待,它们分布在台湾各地,发挥着自己的职能。

     然而,台湾民营医院的今天,并非一蹴而就,它也走过一条荆棘之路。

     民营医院兴起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公立医院占比达90%以上。

     公立医院垄断了绝大部分医疗资源,台湾民众没有太多选择,导致大医院里经常人满为患。等挂号、等拿药、等看病,被台湾民众称为看病之“三等”。当时,台湾还没有“全民健保”(类似大陆的医保),看病贵、送红包、找关系,是每一个人心知肚明的事。

     当时,台湾的民营医院大多主治妇产科、性病、男科之类的病。原因很简单,民众羞于去大医院看这些病,而这些民营医院也很善于抓住这些民众的心理,虚假宣传,过度医疗,大肆收费等现象也较为普遍。

     1976年,台湾卫生主管部门开始鼓励民营资本办医院。于是,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投资成立了台湾第一家民营医院——长庚医院,其目标是以最低成本办出最好的平民医院,让大众得到最好治疗。

     长庚医院开办之初也经历了亏损期。渐渐地,它“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赢得越来越多民众的心。医院开办后第三年,长庚医院实现了15%的盈利。

     长庚医院的成功,吸引了各大企业纷纷效仿。一时间,台湾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台湾共有五百多家医院,民营医院占了八成。而在台湾医疗评鉴体系中,最高级别的“医学中心”一共有19家,其中民营医院就有11家。

     竞争带来变革

     近日,记者到台中秀传医院采访。走进大厅,闻到的不是刺鼻的消毒药水味,而是淡淡的咖啡香。举目望去,这里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冷板凳,而是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的沙发,从天窗洒下的阳光,还有医生护士的微笑。身心的放松与愉悦会让许多病人忘了这里是医院。

     民营医院的涌现,给曾经一家独大的公立医院带来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民营医院服务为本的理念,让公立医院不得不开始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而民营医院的高薪,也吸引了公立医院的不少医生,这又促使公立医院进行绩效工资改革。

     秀传医院副执行长郭依明向记者介绍,以前民营医院的薪资比公立医院高四五倍,如今,公立医院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后,医生的薪资与民营医院相差无几。

     “有了竞争,看病价格降下来了,医疗资源也得到合理分配,一般的民众去看病,会选择最近的医院,而非最大的医院。”郭依明说。

     健保+监管

     而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之所以能良性竞争,有两个关键。“一是‘全民健保’的普及,二是有效的监管。”台湾医疗评鉴师廖学志说。

     1995年,台湾推行“全民健保”。民众只要参加“全民健保”并缴纳保险费后,即可领取健保卡。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交健保,每个月六七百元新台币,看病根据用药的不同,一般都能报销八九成。”

     重要的是,健保卡的支付没有限制,无论在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甚至是社区诊所,民众都能享受到同样的医保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医院都能成为“健保卡”特约医院。“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要经过三年一次的医院评鉴。”据廖学志介绍,医院评鉴是完全透明与公开的,它有一个云端体系,在这里,所有的医院都能看到评鉴的过程、结果与理由,细至每个患者的药单,都被列入评鉴的范围。“如果有乱开药的行为,乱开的药品就不能报销,而这部分的损失只能医院自己垫付。”

     监管的另一方面,就是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其定位一定是公益职能,而非营利性企业。“台湾的医院是不能打广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励大企业来办医院。”廖学志说,因为它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在开办初期几乎很难盈利,除非做得很好,才会慢慢实现盈利。

     然而,前几年台湾当局的医疗支出却因“全民健保”出现亏空。台湾保健部门工作人员林女士介绍,主要是台湾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少子化严重,健保缴纳人员越来越少,健保的支出却越来越大。而有些民众存在过度医疗,甚至套取健保费用的现象。

     近年来,台湾健保采取了按比例报销的方案,以扭转健保亏空的局面。每个月的医疗支出额度,与健保所收取的额度之间,存在一个比例关系。“比如医疗支出为5000亿元,健保收取了4000亿元,那么这个月大家的医疗报销额度就会控制在80%左右。”林女士说。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健保亏空的局面,但要达到收支平衡,依然比较困难。而这种浮动比例的报销方式,就要求民众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完成健保的结算,这对于一些慢性病人来说,又造成了不便。

     从事金融工作的王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健保,他还买了商业医疗保险,就是为了弥补健保所不能涵盖的项目。

     【转载本文旨在分享,如侵权,请发邮件至 yxjtougao@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