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当心,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年审”来了!
2016/7/7 医学界

    

     导读:如果说住陪制度的价值在于为基层培养人才,那么对政策的制定者而言,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才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作者:张凌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6月28日,河北沧州。这天早上乌云蔽日,一场大雨将至,气压低得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

     作为一家有3500张床位的沧州市中心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温秀玲略感紧张,她特意选了一套正装红裙。因为今天温秀玲和她的团队将接受一次严格的考试——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住培基地”)评审专家组将对这家百年老院的住培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现场给出评估结论。

     4天前,温秀玲接到河北省卫计委通知:沧州市中心医院成为国家卫计委2015年住培基地试评估的第一站,而这标志着国家卫计委对住培基地的“年审”正式启动。

     基地要为社会培养好医生

     “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生,是公立医院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河北省评审专家组组长吴少林现在的职务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而此前他做了近二十年的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处处长。吴少林坦言,现在全国500多家基地医院虽然水平或有差异,但全国最好的医院基本已囊括其中。

     “申请住培基地,院长们总归不亏的。”吴少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国家推出住培制度之前,各地各级医院实际上一直在做本单位的住院医生培训,差别在于培训的水平不一。2013年开始,中央财政对每个培训基地一次性给予500万元的补助,用于购置培训设备,同时对每个住培医生发放3万元补助。“你做的还是原本要做的工作,现在还得到了国家的财政补贴。”吴少林犀利地指出为什么院长们对申请住培基地趋之若鹜,因为“一旦成为基地医院,你就有了挑选优秀青年医生的首选权。这是核心的利益环节。”在他看来,这些年来医院过度市场化不仅导致基层缺乏好医生,大医院同样缺少好医生。

     然而,吴少林指出,现在基地医院招生是存在问题的:本单位住培医生多于外单位,社会生所占比例则更低。为什么出现这一问题?吴少林直言,根本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的顶层设计出了问题。政府在医疗体制中应承担哪些职能并不清晰,而住培制度是这个大框架下的诸多环节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住培制度设计的初衷之难不言而喻。

     “历经多年才建立起来的住培制度不容有闪失,这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所以,严把基地的培训质量,严查各地对政策的落实情况,保护已经取得的成果。”吴少林说。

    

     评估组专家们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的图书馆

     一次以问题为导向的评估

     “严、准、细、狠、廉”,是中国医师协会给评审专家组提出的要求。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能否建成一支人民满意的医师队伍,是医改成败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抓好住培工作的关键则在基地的建设。所以,做好基地评估是推动基地建设的重要手段。”

     吴少林把这次评审要求总结为两个关键词:评质量、看落实,暨培训质量过不过关,政策落实到不到位。在11页的评审手册中,一、二、三级指标清晰地列出了从政策制度、经费保障、组织管理和工作落实四大项目,并对资金、住培生待遇保障、紧缺专业招生等项目加星号作为重点评估内容。国家卫计委科教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医学界记者,“评估不是目的,目的是以评促建,加强基地的培训质量。所以今年的工作重心是抓落实,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全面评估和考察,也是发现问题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海潮是管理组的评估专家。在北大医院多年的教学工作,让他对住培管理感受深刻。“从这次的评估来看,基地医院要做好住培工作的内涵建设。”李海潮指出,第一是培训目标要明确,第二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培养,第三是提高师资队伍即带教老师的专项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的提升。

     要让住培医生能够成长,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这是河北评估组专家们发现的共性问题。“虽然现在的医患矛盾多发,但是如果住培医生不亲手实践,以后怎么能够独当一面呢?”李海潮表示,住培是培养一个有胜任能力的医生,而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一名合格的医学生,这是两个培养目标的最大区别。

    

     住培工作是否落实还需审核文件

     住培医生的烦恼

     28岁的纪医生(化名)是以社会人身份参加住培的。此前他是一名科研型硕士,也就是所谓的科硕。尽管成绩优秀,但是毕业时的他仍然面临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我也考虑过转行。”纪医生告诉记者,但是已经拿到硕士文凭的他实在不愿“半途而废”。科硕没前途,2014年国家推出的住培制度让纪医生看到了一线希望。通过考试后,纪医生以社会人的身份进入河北省人民医院参加培训。“我想当一名外科医生。我想多学,学到真本领。”不久前纪医生收到了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薪酬低,没有五险一金,每个月只能拿到国家2000元补助。好在省医给我们提供了免费住宿。但说实话,我们与单位人干一样的活,这挺影响我们的积极性。”在与评审专家的座谈中,纪医生说出了心里的烦恼。而这也是外单位的住培医生张小洁(化名)的苦恼。“我们单位发放基本工资,但是交完五险一金,拿到手的不到千元。”相比之下,河北省人民医院本单位住培医生除每月有国家2000元补助外还有五千多元的绩效奖金。同工不同酬,是外单位委托和社会人身份住培医生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严格来讲,所有住培医生都应该统一,不能搞几等公民,要一视同仁。”吴少林说。针对住培医生提出的问题,专家们在评审结论中给出明确意见:保障住培医生待遇,不仅要落实国家政策,还要尽可能地解决社保等现实问题。

     河北省是全国少数财政零补贴的省份。河北省卫计委科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河北省开展住培工作时间较晚,但是通过狠抓落实,在基地建设和培训质量上做了大量工作,并多次向省主管领导汇报,努力争取保障经费,“今年我们力争实现突破,落编、落岗、上保险”。但同时,该负责人也提出不少住培医生出现违约的一大问题。“孩子们很现实的,一边培训拿着补助,一边准备着考研,不能安心临床工作。去年我们省就有不少违约的学员。可是孩子们考上硕士、博士了,能不让他们去上学吗?”

     完善制度政府面临大考

     5+3的住培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医生培养体系,符合医生培养规律和成长曲线。无论是欧洲的英法德,还是美国、加拿大,亦或是我们的近邻日本、韩国,医院的签约医生都是从各个培训基地走出来的。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接受医学界采访时表示,医生是精英教育,是终身学习的职业。吴少林对此表示认同,这一职业的特点是高科技、高风险,成长周期长,故应是高回报的职业,“政府、社会、医院要营造医生是体面的职业,让医生得到体面的个人收入和体面的社会地位,这是做好住培的基础。否则没人学医或没有优秀的人才学医,再好的住培制度也培养不出好医生!”

     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医学界,为保证住培质量,下一步重点是增补基地。根据专家委员会建议,全国大概需要建立约一千家培训基地。据介绍,这项工作计划从2016-2020年逐步开展,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集中增补一定数量的基地,逐步过渡到1000家左右的数量,以更适应住培工作的需要,保证培训效果。

     “我们必须看到基地医院的院长们都非常重视住培这项工作,这是主流。”吴少林表示,评审是要帮助基地完善和促进,保证基地医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但是,当前大医院对人才的虹吸十分严重,培养好的人才能不能到基层去?这是专家们的担忧。

     “住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基层培养人才,现在并没有达到政策的初衷。”吴少林说:“住培制度能否真正为基层培养人才,是确保这项制度能否健康发展的很关键的问题。而这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个严峻考验。”

     附解读——

     国家卫计委:动态管理将成为住培基地评估“新常态”

     今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住培基地评估标准等相关细则,这些评估标准与既往有何不同?国家对住培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国家卫计委科教司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医学界》专访,就今年的评估要求做了详尽解读。

     以评促建重在政策落实

     医学界:今年的评估重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评估标准?

     国家卫计委:今年的评估标准和以往的体系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新的指标体系中,内容的更新条目达到50%。其中,院长负责制被明确纳入考评指标之中。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因为国家卫计委当前住培工作的着力点就是如何能让各省基地落实政策,保证住培质量。

     在这两年中,无论是最初提出的过渡期原则,还是要求各地尽早启动、加快推动,我们不断调整要求,但唯一不变的原则是确保住培质量。不搞形式主义,要让住陪医生们踏踏实实按照培养目标走一遭。

     基地医院的院长们,是一把手,是保证住培质量的最直接的责任人。在新的评估体系中,对基地一把手的责任非常明确,承担主体责任。实际上,基地医院的住培质量管理中,仅有教学管理人员的负责人是不够的。所以在新的评估指标中,对院长、分管院长、主管住培工作的部门负责人以及专门的职能管理人员都有十分具体的评估要求,并且占有较高的分值。

     财政投入:省级问责制

     医学界:在评估标准中,专门有关于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评估指标,能否做一解读?

     国家卫计委:在今年的评估中,专门设置了对省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考核指标。从是否有管理办法到年度计划乃至中长期计划,从人事管理等配套政策到经费保证措施的落实,从是否成立住培领导小组到紧缺专业的招收,都做出了严格要求。

     在这些考评指标中,对经费保障是重头。其中,中央财政经费使用、地方省级财政经费保障机制的评估总分值达到25分,占总体工作评估的25%,是硬指标,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财政有投入,但在支持的力度上有差别。同时,国家不但要求各地财政对培训基地有补助,而且要对培训基地的建设给予支持;对于省级监管、结业考核等工作也要投入专项经费。

     去年在重庆召开的住培工作会议上李斌主任重申强化基地动态管理,实行严格的退出机制。2015年有4个专业基地被亮“红牌”,撤销基地资格;2个培训基地和12个专业基地被亮“黄牌”,责令限期整改。今年,各省卫计委高度重视基地的监管,如河南、辽宁、安徽等省的卫计委相继开展先期督导评估,把工作做在前面。

     国家对省级财政配套工作也提出要求。2016年2月在全国卫生计生科教工作会议上,我们通报了9个省级财政未配套,截止2016年6月,新配套的省有陕西、湖北、江西、贵州、山西。

     规培补助:及时到位

     医学界:待遇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那么在这方面国家政策有何要求呢?

     国家卫计委:新的评估指标对规陪医生的待遇问题作出明确的要求。国家要求各地坚决按照7部门的要求落实政策,即按照同等条件的待遇对住培医生予以补助。

     抓好住培质量和住培生待遇问题,就是抓住了住培工作的“牛鼻子”。如何做到让培训对象、潜在培训对象感兴趣、放心,愿意积极参培、刻苦学习;如何做到让送培单位羡慕、放心,愿意积极送培并承担相应责任;如何做到让培训基地有积极性,带教老师临床带教中一视同仁,在学员待遇上同工同酬,在教学组织中不断创新……这些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国家对住培制度建设投入巨大,今年在培单位和社会人20万人、60亿的资金。在当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多钱,我们要守住住培质量的生命线。

     紧缺人才培养:加分考核项

     医学界:我们注意到评审标准中有加分项,如何理解加分项的意义?

     国家卫计委: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要按照国家要求必须落实。今年计划招收1万全科规培生,但是目前只招收到8000人左右。因为全科、儿科、精神科这些岗位的吸引力弱于其他专业,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

     从某个角度来看是城乡二元化结构所致的这几门学科的待遇低、风险大、职业发展空间不好有关。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岗位吸引力。这次考评工作把紧缺专业和对口支援纳入加分项指标。

     国家关注薄弱短板的地区,像西藏、新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是资源的洼地,住培工作的基础较差。但考虑到全国的均衡性,也在这些地区在不降低标准的要求下设立基地。这是权衡多方面的维度、基于现实的选择。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