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or留,荒蛮年代医生为什么不离开体制?
2016/7/14 医学界

    

     导读:这些高墙真奇妙,初始,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

     文:Vincent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在这个暴力伤医愈演愈烈的荒蛮年代,医生同行纷纷感觉收入低下,强度劳动大,行医时刻有生命危险,郁闷而惆怅,种种苦水无处倾倒,按照正常逻辑,此时此景,体制内的医生们应该是狼突豸奔,竞相逃离才对,“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然而在我身边,逃离体制的医生屈指可数,这又是为什么呢?

     被体制化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有句经典的话:这些高墙真奇妙,初始,你讨厌它,然后你逐渐的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

    

     人都有惰性,一直身处白色巨塔中,远离社会的众多医生同行,是非常惧怕改变的,所以纵使你讨厌做医生,长而久之,也会逐渐习惯之,白驹过隙,当做了很多年医生了,还想想出去以后能做什么呢,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信,就开始产生了依赖,潜移默化中渐渐地被体制化了。

     我认识一个美女医生蔷薇,离开体制,去辉瑞做了3年,最近她又回公立医院了!蔷薇说,她在拜访医院科室主任的时候,经常听到大拿们跟她说,“你好回医院了!”,不止一次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最终她心一横放弃了公司里月入21k,13薪,一个曼妙的转身,回到了体制内。初回来时,花枝招展、婀娜多姿,喝咖啡、吃不惯食堂,一个月以后就被医生同行给同化了,可见体制的强大。

     体制是把保护伞

     前不久微博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接受某网专访,女超人说出了“出走”后的心路历程,第一条便是“离开了才知道,体制是非常好的保护伞”。

    

     确实如此,虽然说理论指导实践,在临床上,前人的临床经验起到行动纲领的作用则更为显著,体制内,你更有明确的方向,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比如考执业医师、三基考试、写论文、考中级、下乡、聘任、申请科研课题......,都有一整套的既定方案给你,到时间你配合去做去完成就是了,还有医师证定期考核、学分、档案什么的,庞大的后勤部门也会事无巨细地给你安排妥贴。

     至于临床工作,医患沟通、开医嘱、写病史、做手术/操作、值夜班,收出病人.......开始都有上级医生带你,等你成长了,你再带住院医生、进修生、实习生,按部就班,那怕再笨,依葫芦画瓢谁不会呀!这也是为什么网红大V说的,“这样的工作是十分稳定的,而对临床能力的评估并不是重点”的原因吧。当然安居乐业也很重要,刚毕业的医生医院会提供单身公寓,医院有食堂,有运动场地,有给办公共便利卡比如医院担保的信用卡等等。

     随着时间推移,买房结婚生子了,有个稳定可以预计的经济基础在,不至于动荡漂泊,不至于亚历山大,再后来,父母也老了,体弱多病了起来,可以很好地照顾上,免得他们遭受看病贵看病难之苦。

     当然,在体制内做医生久了,有点自主权了,钱多了不说,朋友圈子也会宽广起来,通过朋友搞定几张停车罚单,帮朋友孩子搞定一个公立学校的名额,帮身边的年轻人介绍一个煤老板的女儿作对象,甚至内部优惠价买套房子.......这些事情都分分钟能够解决了的。

     那么有人就问了,你不怕医患纠纷,不怕医暴恐吓吗,不怕有一天有患者or家属按图索骥,奔涌过来,掏出怀中尚有人体余温的暗器(黑镖、毒针、飞刀、锤子、秤砣)之类袭击你,或者拿把“削铅笔的小刀”尾随你的小孩,上公交车刺你个七八刀?

     如果只是小的医患纠纷,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每天都有发生,会有医务科和保卫科摆平的,至于严重的伤医事件,那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自己小心一点,一般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不是侥幸心理。每个从医学院校毕业的人不仅深受南丁格尔的影响,同时深受一个德国牧师马丁·尼穆勒墓志铭的影响,所以,医生同行们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团结过。

    

     翻译成中文:“刚开始纳粹来抓共产党人,我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员;接着他们又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后来他们来抓犹太人,我仍然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人能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也许也有人问,做医生不怕重蹈麻醉科韩主任的覆辙吗,那只能说,“我命由天不由我”,很多官员抑郁自杀了,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以为他们想?死生平常事也。

     其实外面也不容易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找我帮忙的朋友,不少,成功人士有,不多,很多都是外强中干,屌丝一个,他们向我倒了很多苦水,在大城市居无定所,工作换过来换过去,狼来狼往,信义不存,一切行为只为金钱服务,没有生活品质,没有持久的朋友,结婚生子更别提了,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追求了。

     那年冬,雪,在清咖,一个阔别多年的朋友,吐着烟卷跟我说:“他大爷的,这城市再漂亮跟我个人有毛线关系,一个个都把自己吹得牛逼哄哄的,个球!”,因节日将过,马上高速要收过路过桥费了,下午他便匆匆开车回北京了,回我们小时候呆过的地方去了,800公里。反正我是没有勇气的,有这个精神,还不如在茶吧里看两本书、教儿子去练练跆拳道、学习游泳......

     外面的工资收入是很高,但高薪未必稳定。医生越老越值钱!通过时间换取空间,也是很多医生所考虑的所需要做的,先不谈延迟退休,你说做医生做到个60岁退休,退休以后可以跟其他老主任一样返聘个十年八年,十年后再去民营医院(非莆田系)做做专家门诊或自己开个诊所也行,这样的收入总和算起来也不低吧,拿出来数目也不丢人吧!这些都是前人(包括我岳父)的经验,有章法可循。

     更有甚者,一位老中医,看门诊病历写门诊病历都带放大镜,否则字根本就写不出来,也看不见了,那副场景一生难忘,特拍照留念了,出于对那名医生的保护,我断然不会把照片流传。

     以上是我从医十余载,关于一些,缘何医生不离开体制的见闻总结,其实“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你也可以跟美女医生蔷薇那样出去“玩”个几年,累了再回来也未尝不可!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