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医生集团,这家医院营收暴涨44%
2016/7/28 医学界

    

     导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医生集团能够让医生集中有限的精力专注在医疗本身,最终还原医疗本质。

     作者:杨馨

     来源:医学界智库

     浦南医院是位于上海浦东的一所二级甲等医院,截止目前,院方已悄无声息地与超过10家医生集团达成合作。

     院长刘卫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早在90年代就曾在浦南医生实行后勤社会化的他,业内多将其评价为一个积极的医改推动者。

     “我曾经推动过很多有争议的改革措施”,刘卫东说:“因为可能当时看比较超前,但事后都证实了我的推断。”

     而现在,刘极度看好医生集团的发展。他已认定,此波爆发的医生集团潮一定会在未来,推动一些巨型平台的形成。

     “这些平台会成为医生集团的服务集成提供商”,刘卫东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为医生集团提供包括市场、管理与服务的全套配套措施。随着平台成立,医生集团一定会越加聚集,最终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共通。”

     刘还指出,这些平台的建立,一定离不开资本的入局。

     公立医院新机会

     浦南医院东院十楼,是前同济医院心血管专家于泓和他创立的泓心医生集团日常办公用地,下楼往南走,十二楼是脑科权威宋冬雷教授和他的冬雷脑科医生集团。

     在2015年以前,作为一所二级医院,由这样级别的专家在浦南院内坐诊的情况,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但事情在2015年发生了转折:以宋冬雷教授为代表一批精英医生,脱离医院,选择成立医生集团来探索自由执业的新路径。

     这给了医生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像浦南医院一样的非三甲公立医院一个机会:即与三甲医院一线专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在主流医疗市场仍然强势,辐射到包括人才培养和患者入口等方面;这与医生资源突出的医生集团形成互补。刘卫东与浦南医院以公立医院之姿,率先与数个医生集团达成了合作,吸引到了包括宋冬雷在内的大批专家与他们背后的医生集团入驻。

     “如果单纯用聘请,让大专家来院的话,成本会非常高”,刘卫东提到:“但是医院作为平台,与医生集团进行合作,这个概念就完全不一样了。”

     刘卫东提供的数据能够说明医生集团对于平台的推动作用:浦南医院今年1月到5月业务增长率为44%,而一般医院的数字是5%-10%。

     “这些专家不为我所有无所谓,”刘卫东告诉医学界智库记者:“能够为我所用,那就足够了。”

     未来发展

    

     刘卫东曾多次公开比喻,医院要做的是航空母舰,吸引医生集团着陆。医院要做的是持续深化平台服务,医生集团则要谨慎挑选着陆地点。

     “现在各种概念都炒的很热,但做医疗服务不是在天上飞”,刘卫东告诉记者:“你必须考虑落地。”

     这个落地地点挑选还不能够草率,比如宋冬雷教授的脑科集团:脑科手术是外科手术中对设备要求最高的类别,落地机构的配套设施水准就已经能够筛选一大批机构。

     “我自己就是脑外科医生”,刘卫东说:“和宋教授是同一科,我们医院的设备水平达得到宋教授的要求,这个项目才能真正进入对接阶段。”

     反向来说,作为公立医院,浦南医院对医生集团的选择也极为谨慎。刘卫东给了医学界智库两个标准。

     首先,作为医生的角色,他们的出身必须要足够“正统”;其次,医生集团专科方向要与医院发展趋势一致。

     以浦南医院为例,目前合作的医生集团集中在脑科,小儿神经外科,眼科,疼痛科等。神经外科一向是浦南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脑科和小儿神经外科深化了重点学科的细分方向,眼科则是因为很多脑部疾病症状会体现在眼部,选择引入医生集团会带动该学科发展,会起到反向促进脑科发展的作用。

     作为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刘卫东看好医生集团与医院未来的更多合作。同时他也认为,相较于现在较为大型,覆盖范围较广的医生集团,未来,较为小型的医生集团可能更为常见,将会集中服务于一到两家医院。

     “这其实是合理的”,刘卫东总结:“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医生集团能够让医生集中有限的精力专注在医疗本身,最终还原医疗本质。”

     (本文为医学界智库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