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猝死,是不了解自己生命的极限!
2017/2/11 医学界

    

     医生的诊疗技术虽然越来越高,但远追不上病人增长的速度,而医学的目的并不该是“越治越多”“越忙越累”,许多医生最终把自己都拖病了。王乐民说,人们已经“集体犯了健康错误”,“必须集体纠错!”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2月10日下午,“医生站”网友爆料:河北省某县医院的一名医生“发生猝死”,年仅39岁。

     "太年轻了,太可惜了,太悲痛了……"

     “医护猝死,实际上就是过劳,过劳是什么原因呢?是医生对生命的极限,自己也不清楚。”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王乐民教授说,猝死者对自己身体的使用往往“过度”,而且是“持续过度”,身体可能早已“报了警”,但他们都不以为意,继续坚持,最终“爆发出问题,承受不了了。”

     如果他们对心脏康复、心肺储备功能的概念有所了解,如果他们曾经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开具过药物、运动、饮食、心理处方,并有所坚持,那么结果,或许会有不同……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看起来像个健身房。

     了解“身体的潜能”,才能对症开“处方”

     “有心脏病的人,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王乐民说,“一类一点不敢动,生怕出事,一天到晚就躺着;一类特别心急,觉得自己再不动就不行了,导致运动量过大;还有一类,比较无所谓。”

     一点不敢动的人,时间久了,机体功能各方面都会出现退化,“就算是正常人,躺两周,下来也不会走路”;而乱动的、拼命动的,又很有可能“突破”脏器的承受极限,诱发心脏病,或是其他脏器疾病。

     这种极限潜力,被称为“心肺储备功能”。

     上海同济医院是在国内早期开展心脏康复的医院之一,王乐民是最早把“心肺储备功能”的概念带回国内的医生,并最早在国内通过科学客观的方式测定这一功能——了解评估对象的“运动潜能”,才能“对症下药”,测算出他们脏器的耐受极限,并给予正确指导。

     指导包括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那张“运动处方”,每周做哪些运动,有氧还是无氧运动,每次运动多长时间、多大强度,都会一一写明。从病理学上讲,运动对心肌细胞缺血区的恢复有很大帮助,同济医院的研究也证明,运动组与非运动组患者心肌耗氧量的比较,运动组耗氧量的提高对患者的康复治疗非常有意义。

     同时,也要配上药物处方、饮食处方,甚至心理处方的帮助。

     曾经有一名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既不能搭桥,也做不了支架,动不动就心绞痛,每天都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这名患者属于“高危人群”,中心对他进行心肺储备功能评估后,让病人留在中心运动,3个月后,病人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程度都有明显减缓。

     “后来他回家了,还能一直在家里做做家务。”

     同济医院心脏康复中心,10多年来已经先后为3000多位病人做过这种评估指导。

     从心血管疾病延伸至慢性病

     “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技术性的工作已经和国际上跟得非常紧,但是发现,疾病的总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却非常受限。”王乐民说,“要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光靠技术是不够的,要依靠行为的改变,而行为是依赖于思维层面上的指导,思路需要有大变化。”

     他说的“大变化”,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治疗、康复与预防应当齐头并进——但他也坦陈,在向患者和医生宣教的过程中,要让大家理解心脏康复的理念,并不容易。

     “国人可能有一个特点,新的东西来了,大家不理解,就先否定。”王乐民说。

     大约5、6年前,有个日本医生到同济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带来了日本关于“呼吸康复”的理念,许多医生对此都很质疑,“呼吸还能康复吗?”王乐民却说,你们先看,别急着主观判断行不行,行不行不是主观判断的,要看事实。

     “做了3个月,患者反应非常好,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王乐民看来,“心脏康复的本质是评估基础上的处方实施”,这种评估的本质完全可以推行至更广的领域,呼吸康复亦是如此,肾脏疾病的患者、高血压的患者,都可以在这种评估的总指导下进行一些适度合理的康复。

     “最后延伸到什么病呢?慢性病。”

    

     病人越治越多,医生越忙越累

     王乐民在采访中反复强调,“慢性病是机体犯了错误或失误”,而慢性病高发的当下,说明人们“集体犯了健康错误”,“必须集体纠错!”

     他很关注疾病的流性病学调查统计,对那些曲线走势、数据信手拈来,“中国的疾病发病率,各种疾病都在增加,幅度之大,让人恐惧。”

     “糖尿病,1.3亿,心血管疾病3亿人,肿瘤呢?呼吸系统疾病呢?中国一共才多少人?这是有问题的。”

     医生的诊疗技术虽然越来越高,但远追不上病人增长的速度,而医学的目的并不该是“越治越多”“越忙越累”,许多医生最终把自己都拖病了。

     近年来,国内在胡大一教授的推动下,如今国内已经有200多家医院开展了“心脏康复”,而且大有燎原之势,心脏康复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发病率,如果能被更大范围地理解和接受,患者和医生都将受益无穷。

     “未来的魅力不就在这里吗?”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在文前显要位置标注作者和来源。)

    

     投稿邮箱:yxjtougao@126.com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