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立医院跳槽一个月后,变化竟然这么大!
2017/2/20 医学界

     人总是要超越自我的,而超越自我不能只等待岁月的积累,而要善于主动去抓住时间和重点。

     作者 | 余金泉医生

     来源 | 余金泉医学科普

     (《医学界》转载本文已获授权)

     时间过得有点快,我已经忘记我是怎么认识朱岩医生的了。大抵是有一天,我在公众号后台突然发现了一个叫做“朱岩”的用户。打开微博搜索了一下“回到明朝当医生”,两个头像居然长得一样一样的。

     我也忘记和朱岩医生是怎么样从公众号后台走上“面基”之路的了。不过,第一次见面那天,我倒是印象深刻。那天他在会展医疗中心出诊,约我过去诊所参观,顺便要请我喝咖啡。我到的时候,刚好他在看诊,我就在诊室外面休息区稍坐等待。此时,对面正好护士在给儿科就诊的家长发药,我就看着她耐心的一个药一个药给家长讲解用法、讲解注意事项,整个过程有说有笑,然后看着患儿妈妈的愁容一点一点舒展开来。虽然是一个细节,但是对我触动却非常的大。我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这么温馨的场面了,在我执业过的场所,拿药的地方排队的人压成了山,等待的空气都弥漫着焦躁的气息。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触及了我心底的温柔——其实生活中哪里那么多的大风大浪,内心的触动往往源自于细节。

     中间的过程就真的遗忘了,反正前前后后分别见了汤勃、朱岩、李爽、李陶几位内科医生,都觉得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后来在“入党介绍人”汤勃医生的循循善诱及诗和远方的激慨共鸣中我就决定加入了。

     选择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重新出发意味着放弃、意味着改变、意味着不断的挑战和超越。

     选择出走,意味着放弃已经驾轻就熟、小有所成的事业;

     选择出走,意味着改变周遭已经熟悉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生活环境;

     选择出走,意味着要去挑战未知的明天、超越原本的自我。

     说实话,这一切,都让我颇有不安,可是,人总是要超越自我的,而超越自我不能只等待岁月的积累,而要善于主动去抓住时间和重点。

     后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我终于实践了从体制→半体制→体制外的全过程。

     加入卓正医疗至今刚好6周,昨天跟朋友闲聊,突然发现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的工作生活状态确实已经发生了一丢丢改变。

     首先,现在我几乎能记住所有跟随我看诊的风湿免疫专科病人了,或者说,现在在工作场合见到这些长期跟我看诊的患者,我都知道她/他是谁,大概是什么样一个情况。这一点让我的病人很欣喜,他们觉得自己不再是医生眼中的匆匆过客了,他们能感受到医生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

     其次,我跟每个病人交流的时间更充裕了,说了很久的个体化治疗也更进一步得到了实践。个体化治疗,除了医生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其实我们还要考虑患者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需求,而这些,因为交流时间增加了,我们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到患者真正的需求。

     然后,在这里,我真正感觉到,什么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公司行政部门的支撑力量是很强大的,因为我刚过来,风湿免疫科初成立有许多新业务要开展,我不再需要去走很多繁琐的流程、填很多复杂的申请,在这里,我只需要提需求,告诉行政的同事我想干什么,然后他们就会全力配合我。

     再然后,我也感觉到自己在专业上又有了新的感悟。说来奇怪,在原来医院的时候,很多在公众号或者病友群的“网友”可能在观望,或是仅仅停留在网上咨询的阶段,虽然对我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真正前来就诊。来卓正以后,倒是有不少“网友”专程过来面诊了。最让我感动,是那天在地王诊所出诊,有一位母亲带着女儿专程从武汉“打飞的”过来看诊,她很想跟我探讨激素“零用药”的问题。最后,她们很满意的回去了,并且跟我约好以后每年寒暑假都要过来看诊。狼疮的激素“零用药”说了很多,但是,我们一定不能急,能静下心来,细细整理患者过往的病史、系统器官损害情况、用药情况,仔细分析,可能会让我们更有信心以后可以达到这个目标。激素“零用药”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运动氏的行为,一定是在病情控制稳定情况下一边尝试一边实践的过程,我们希望减少激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但是前提是保证病情稳定、减少波动、避免减药过程复发。

     过来卓正以后,我发现接诊风湿免疫疾病合并妊娠的患者比原来还多了。基于以上说的,因为给每一个病人的时间上更充裕了,为病人思考的也可以更多了,更全面了。最近接诊一位狼疮肾炎备孕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病情可以控制很好,但是每次准备备孕停用免疫抑制剂1个月病情就复发,这次是第三次准备备孕了,停免疫抑制剂3个月,尿蛋白有些波动。跟她仔细的交流,耐心的沟通。对下一步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情况都考虑到了,也都跟病人分析了,对各种情况也都有相应的对策。病人对自己的情况充分了解以后,觉得更有信心了,也更乐观了。我想,这就是我很满意的一种医患沟通方式和就诊模式。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思维都是有盲区的,于我也是的。所以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我很喜欢与同行交流,多听几个人的意见,就可以避开思维盲区。感谢风湿免疫科杨岫岩教授、梁柳琴教授、邱茜医生,常常不介意我的“骚扰”跟我交流心得、讨论病人治疗方案,思想碰撞的火花总是促进我的成长。也很欣喜我的合作伙伴产科的杨春医生,她的理念总是规范但前卫,常常给我传播一些产科方面的知识,助益我成为更全面的医生。协和妇产科张羽大夫也时不时会遇到风湿免疫疾病合并妊娠的情况(于她的角度应该是妊娠合并风湿免疫疾病?),也间中与我分享她的interesting cases,通过跨学科的交流我又得到了进步,特别有意思。

     Last but not the least.“不是在值班就是在去值班的路上”的状态不复存在了。我再也不用感慨:

     “明月几时有?反正要值班。

     月上柳梢头,我要去值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值班。

     海日生残夜,憔悴在值班。

     去年元夜时,我好像值班。

     又是一年春,还是在值班。”

     因为对目前的执业状态满意了,我也不会再有“假如有一天我不当医生”这样匪夷所思的想法了。应该很多医疗同道都有同感,夜班真的是很消磨身体的一件事情,且不说对青春和身体的摧残,夜班后出诊的状态,我真的很不喜欢。经过一个晚上的折腾,精神是疲惫的,有时候一个通宵班下来彻夜未眠,第二天出诊的状态是喝再多的咖啡也没办法拯救的。而应诊的患者不知道这些,他可能只会觉得这个医生精神涣散,不够敬业也不够专业,因为对他来说,来看诊你就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而你前一天是否经历过非人类的摧残,跟他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出来时间尚短,感受有一些,与大家分享。或许不全面难免以偏概全,或许认识尚浅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有更深的体会。谁知道呢?

     最后,以张羽老师的鼓励结束此文:

     “有一颗热爱工作的心,有愿意服务好病人的想法,前景一定是特别光明的。

     ——协和张羽”

    

     投稿邮箱:yxjtougao@126.com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