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很多医生朋友辞职了!
2017/6/29 医学界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进来。

     作者 | 余金泉医生

     来源 | 余金泉医学科普

     前阵子规培与专培的话题在朋友圈刷屏了一次。“说好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这都快十年了”。未来医疗环境会怎样不尽可知,但是,对初入医门的年轻同行而言,似乎是越来越tough了。从前是“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就最近高考填报志愿的声音看,好像已经变成“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进来”了。

    

     最近身边医生朋友又有不少离职/跳槽了,他们有些已经找好了去处,有些有多个选择还没决定,有些压根就还没想下一步去哪里。

     看看医学界前两天的一个调查问卷,除了与我一样选择了“我热爱行医救人”的,还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正在考虑转行”。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可能拔腿就跑,正在考虑转行的人也可能随时华丽转身。为什么要逃离?因为人常常想不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但却总是能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在中国,大家都觉得,为什么看个病这么难,挂个号这么难,为什么医生都这么冷漠?

     中国人口基数大,医生数量少,人均医疗资源和投入不足。之前看过端传媒的一篇报道说“在中国做医生,不仅要精进医术,还要应对各种行政命令。”近年来“医院开始强调周转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收治最多的病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收入,还可以在数字上证明管理效率的提高。”其结果是“医术本应是精益求精,现在却是多多益善。在有限的时间内,住进来的病人越多越好,而随之而来的医疗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差”。

     由此带来的是公立医院医生疲于奔命,无休止的夜班倒班,看不完的病人,夜班后类似醉酒样状态还得继续“疲劳驾驶”……然而,哭、累、奉献,都是医疗圈内部在共鸣,圈外的人很难真的能理解医生群体。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不理解,于是各种质疑、争吵渐渐上升到了“态度”、“医德”的高度,媒体、社会都攀爬到道德的制高点批判冷漠的医生——行医不易!

     我一直坚信,这是从医最坏的时代,这也是从医最好的时代——大抵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吧。选择留守需要毅力,选择出走需要勇气。

     不过,医生执业环境改变的希望不在公立医院,而在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这就如同通讯改革不能靠电信,国有银行改革还得靠外资银行加入竞争一样的道理。

     我不知道这一天还有多久会到来,但是,如前文所说,现如今“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也不想进来”了,好的医疗资源势必越来越稀缺,好的医生势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当越来越多的医生可以“恣意任性”靠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离开不喜欢的执业模式的时候,其实,我相信慢慢的执业大环境终会有所改变。

     欣慰的是,我身边选择离开的这些医生朋友们,他们只是选择离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执业模式,并没有选择离开医疗这个行业。

     “黑夜中走过的路,将引你走向光明”。创业艰难百战多,用脚投票才是好!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