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1000台心胸外科大手术!麻醉医生忙疯了
2017/8/22 医学界

     天没亮就进了手术室,天黑了才能出来……

     作者/摄影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有14个手术间,上午8点,麻醉科开完了业务学习会,有人“哗”地一声按开了无菌区的门,20多名麻醉医生走入各自的手术室,开始一天的“驻扎”。

     高年资医生与低年资医生会再次确认麻醉所需的药品和操作流程,之后,找家属做麻醉签字、诱导、麻醉、手术、苏醒……一台又一台。

     去年一年,上海市胸科医院手术量超过11000台,这已经是他们连续多年保持胸外科年手术量全国第一。非麻醉科的同事们提起他们,都喜欢说一句话:“在我们医院,那是铁打的麻醉,流水的外科。”

     但今年以来,不断有其他医院年轻的麻醉医生猝死新闻被媒体爆出,“铁打”的麻醉似乎有了些异样。

    

    

     见到麻醉科副主任吴镜湘的时候,我问他:“今年有很多麻醉医生去世的新闻,不知道您有没有关注?”

     “有的。”

     “您怎么看待这些新闻?是不是和麻醉医生长期积累的过劳有关?”

     他想了想,说:“过劳肯定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这些麻醉医生本身可能也有一些潜在的疾病,工作太忙了,来不及去看,所以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出来。”

    

     一个手术间一天能做10-11台心胸外科手术

     一个麻醉医生可以有多忙?

     吴镜湘大学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医学院),毕业后,曾到基层工作,后考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攻读研究生,再之后,来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

     体会过不同类型医院的工作强度后,吴镜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病人增长太快,全国麻醉医生都很缺。”其中,“越大的医院麻醉科越忙。”

    

     综合性医院麻醉医生的劳累主要来自急诊,胸科医院一名年轻的麻醉医生形容起自己在上海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科值夜班的忙碌,只用了3个字:别想睡,“有时候自己一晚上能接6个需要紧急剖宫产的产妇。”

     而在胸科医院,忙碌主要来自于密集而高难度的手术。

    

     心胸外科手术多半是大手术,在胸腔内操作,位置与心、肺、气管、大血管等重要部位十分靠近,循环波动很大。遇到大血管的手术,外科医生在台上“浴血奋战”,麻醉医生必须一边做好凝血保护,一边给病人输入合适的血量,维持循环的稳定,一场大型手术常常需要5、6个小时。

     作为胸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平均下来,吴镜湘每天安排的手术量在7、8台左右,每台手术时长2个半小时,而且由于年资较高,经常需要“跳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是常态。

    

     这个科室目前有27名医生,个个如此:低年资医生一人负责一个手术间,从早到晚连轴转,强度大;高年资医生往往同时负责2个手术间,要两头兼顾,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压力。

     有的手术间,峰值时一天能做10-11台心胸外科手术。

     “这几年,我们胸外科手术量几乎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加,十年前的手术量大概只有现在的1/3,但是麻醉科人手不比现在少很多。”吴镜湘说,“冬天的时候,我们都是天没亮就进了手术室,天黑了才能出来。”

     大医生改善流程,小医生要有觉悟

     要在人手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应对疯涨的病人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吴镜湘经有时会听到小医生的抱怨:太忙了,每天7点多到医院,经常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

     高强度的工作让医生们倍感劳累,接二连三的猝死新闻既放大了他们的恐慌情绪,也成了苦中作乐、自我调侃的“由头”。

     午饭闲聊时分,有女医生说:“你们看到最近的新闻了吗?又有麻醉医生猝死了,都跟我年龄差不多,我觉得我也好危险啊。”

     “你紧张什么?没看到猝死的都是男的吗?你们女的啊,很安全。”一个男同事如此回应,说不清是安慰她还是自嘲。

    

     怎样才能把医生“解脱”出来?

     吴镜湘说,这些年,上海市胸科医院已经想了很多方法来提升手术效率,加快手术室的周转速度,同时,也让麻醉医生所做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化,减少他们的工作压力,也降低出错的可能性。

     比如增加麻醉准备诱导室和苏醒室,让术前、术后的工作不再在手术室里进行,提升衔接的效率,而不同的麻醉医生只需专注于手术或苏醒环节的工作。

    

     他们也招人。

     除了今年入职3名麻醉医生,2014年至今,上海市胸科医院还一直在招聘麻醉护士,目前已配备有12人。她们执行医嘱,进行物品准备、液体准备、外周静脉开放等工作,“以前麻醉医生又当卫生员,又当护士,又当医生,杂事非常多,现在都分解开了,一些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可以由护士完成。”

    

     还有轮岗。除了待在手术室、苏醒室,门诊和介入室也同样需要麻醉科医生,“我们有排班表,一月轮一次,上个月工作量较大的同事,我们会安排下个月去门诊做无痛气管镜,虽然也不是完全轻松,一天也有十几台操作,但相对比较短平快,而且能保证5点左右准时下班,大多数医生还是很乐于接受的。”

     在其位要谋其政,作为副主任,吴镜湘协助主任徐美英承担了部分科室管理工作,排班、改善流程、协助招人,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为团队减轻负担。

     但他觉得,年轻的麻醉医生也要有“觉悟”,选择了在大型三甲医院里做事,追求的就不能只是“舒服”。

    

     “我有时候会跟小医生说,年轻人应该理解自己为什么忙碌。往大里说,那是为了病人;往小里说,这种忙碌对年轻医生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吴镜湘说,“医学是不断更新迭代的,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忙,自我提高很容易受影响。”

     吴镜湘觉得,麻醉有其无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一方面,它可以用于急救,有时一针下去,就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在将来,甚至可以用于加速外科术后的恢复,乃至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身体的疲劳不可怕,精神上的劳累更危险,年轻人不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吴镜湘说,“如果年轻医生能够把麻醉事业内化成动力,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不一样,日常体验也会不一样。”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