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医生事业编制,自由执业
2019/3/14 21:00:00李兴鹏 医学界

    

     “取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多点执业只是过渡措施,最终制度安排是自由执业。”

     作者丨李兴鹏

     来源丨医学界

     两会接近尾声,陆续有重磅议案抛出。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华田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鼓励外资办医 构建多元化医疗市场》的建议。

     甘华田建议,取消公立医院医生事业编制,以解决外资医疗机构人才供给难题。

     甘华田在议案中指出,外资医疗机构为了生存发展,只能高薪聘请各种高资历、有经验的专家坐诊,易形成年老、退休返聘多,年轻刚毕业能力不强的“哑铃”型人才结构,无法形成人才梯度补给。

     虽然目前政策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但在现实中很难践行。因此,多点执业只是一个过渡性措施,最终的制度安排应是自由执业,建立一个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充分竞争的医生人力资源市场,使医生拥有更大的选择权,也使医疗机构在参与竞争的同时,仅依靠自身的竞争力获得人力资源,而非靠行政权力来束缚医护人员。

    

     甘华田教授 来源:红星新闻

     多省发文取消医生编制

     关于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去编制的改革,无疑是近年医疗圈最热的话题之一。

     早在2014年,北京医改方案就对医务人员取消编制,实行聘用制同岗同酬。同时政策还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跟北京相比,作为全国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的深圳,在“取消医生编制”的路上走得更快。2016年,深圳的医疗改革方案就提出,未来深圳市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虽然这一政策后来被“暂缓”,但深圳毕竟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2016年7月,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6家市直医疗机构的96个岗位(149个职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全面取消事业编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架空编制已成为主流

     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并不现实,从目前各省的政策来看,架空编制已经成为主流。其中,河南、山东和甘肃三省均走在了前列。

     2018年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实行员额制改革。即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在具备条件的公立医院开展员额制管理试点,在“去编制”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山东省的做法则更为彻底。据《大众日报》此前报道,未来山东省500余家公立医院和科研院所将全部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一律取消行政级别,不再明确机构规格,自主设置内设机构,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度管理。改革后,公立医院和公益二类科研院所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在总量内自主用人、自主招聘

     宁夏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公立医院招人将不再占用事业编制。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编办发布消息:宁夏将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公立医院人员总量将根据医院床位配置情况进行核定,自治区属公立三甲医院今后原则上不再占用事业编制补充人员

     考虑到全面去编制的难度和操作性,宁夏采取了不在核定的人员总量外用人的办法,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管理。规定今后原则上不再占用事业编制补充人员,实行“增量改革”。

     离全面去编还有多远?

     牵涉到太多的利益调整,短时间内彻底废除编制并不现实。而从各省的政策来看,剥离附加在编制上的福利与特权,这样“架空编制”的做法,已经成为主流。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中国社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曾撰文指出:“中国的医疗领域双重性色彩明显,我们的多数医院以事业单位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不少医生既是国家干部又是专业技术人员。双重属性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阻碍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影响了市场的活力。”

     他认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刻不容缓,打破“体制硬块”解放医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多点执业、社会办医。公立医院目前僵化的人事和薪酬制度,既是医生多点执业的“绊脚石”,也是医院管办分开的“拦路虎”。实行去编制改革,让医生实现向“社会人”的转变,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自由流动,也将倒逼公立医院的改革。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