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猝死,罪魁仅仅是过劳吗?
2019/7/23 21:02:23陈梁 医学界

    

     带病工作,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

     2019年的夏天,又不乏医务人员猝死的新闻:

    

     陈怿,嘉兴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医生,于6月14日因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1岁,家人做出了捐献她全身器官的决定;

     张恒伟,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于6月28日突发心梗不幸离世,年仅48岁;

     王辉,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师,于6月30日突发心脏骤停不幸离世,年仅32岁,家人捐献了他的眼角膜;

     肖育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于7月4日下午3点多被发现倒在实验室,不幸离世,年仅31岁;

     李晓松,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院长,因暴发性病毒性心肌炎并发颅内出血,于7月4日不幸辞世,享年56岁。

    

     其实不仅是医疗界,经常以长时间工作闻名的软件工程师,或是其他996的上班族,也存在过劳猝死的现象。我们经常把这种事件归结于上班时间过长,呼吁对医生的上班时间进行控制,然而罪魁祸首是不是仅仅是上班时间过长呢?

     笔者认为,医生频繁猝死不单单和工作时间过长本身有关系,还跟初级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对医生自身安全和病人安全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对医生的身心健康保护不到位有关。

     一、初级医疗制度的缺位

     很多人可能注意到,有些人工作很长时间但身体并无大碍,小部分人工作时间比较长就会出现胸痛,胸闷心悸等情况,导致猝死。

     其实很多猝死的医生有一些遗传性的心脏疾病,由于工作的忙碌和基础医疗制度的缺位,导致他们没有机会接受预防性的诊断和治疗、调整生活方式,最后无法避免这些悲剧的发生。一旦真正发生心脏骤停,即使及时在大医院进行心肺复苏,真正存活并且出院的概率不到10-20%。

     很多冠脉心脏病和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都有很强的遗传特征。这些具有很强家族史的病人在年轻的时候患上冠脉疾病和心律失常的概率大大超过一般人,长时间工作和精神压力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初级医疗比较发达和健全的国家,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胸闷胸痛这些症状,他们就可以尽快联系初级医疗医生进行一些筛查性的诊断措施或者快速转诊给心内医生。比如进行心脏负荷试验,便携性心率检查(Zio patch/Holter)等等来提前发现潜在的心脏疾患,进行一些提早的干预,防止猝死的发生:比如接受药物、生活方式控制、甚至心脏除颤器的植入等治疗,并且受到法律保护,适量减少工作时间。

     由于初级医疗的缺位,年轻医生、软件工程师和任何的忙碌人群对于猝死的症状和预兆,缺乏一个具有专业知识的医生进行及早地指导和干预,无法预防和避免最后猝死的发生。

     二、对医生工作时间和病人安全的关联性认识不足

     医生猝死,或者工作时间过长,不仅仅伤害医生本人,而且对患者也非常不利。

     1984年的美国纽约,一位具有抑郁病史的大学女生被送到急诊室,出现发热,焦躁以及抽搐的症状,在入院不到24小时内就过世了的病例,就被认为和她的住院医师严重超时间工作造成的判断力下降,导致临床决策失误有关。

     正是以此事件为契机,在受到病人父亲的大力曝光,引起美国各大电视台,报纸的大力报道之后,才促使了现代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改革——ACGME(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的一系列严格的工作限时举措。2003年,ACGME把80小时限时规定作为强制性规定在住院医生项目内实施。从此以后,美国住院医师工作限时规定步入正轨。

     三、对医师身心健康的保护不完善

     在美国医院,不仅对医生的工作时间有法律规定的限制,而且很多医院对住院医生的身心健康有专门的委员会“Residency Wellness Committee”进行监管和执行。

     住院医师每个礼拜会独立上报本周的上班小时数,ACGME会进行审计来查看住院医师培养项目是否遵守了80小时工作制。Wellness Committee也会组织一系列的文体活动来保证住院医师的身心健康,比如本人计划组织一个各科室之间的篮球锦标赛,委员会可以对比赛时间进行审批。

     住院医师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可以马上汇报给总住院医师或者住院医项目主管,停止手上的临床工作,马上前往初级医疗医师办公室进行诊疗或者直接去急诊。如果有家庭矛盾,心理健康问题,医院每年给住院医师配有多次免费心理咨询服务。这些服务是独立于住院医师培养项目和受雇的医院之外的,住院医师的私人问题不会被所在的项目和医院知晓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雇佣情况。

     因为带病工作,不仅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

     作者简介

    

     本文首发:医学界

     本文作者:陈梁

     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你有经历过医患冲突吗?

     你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参与调研

     更有奖品赠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