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业洗牌在即,中国药企准备好了吗?
2019/10/12 21:19:10陈奇锐 医学界

    

     笔者认为,“历史的转折”已经到来、“高质量”我们还在路上,至于“跨越”?我们还得等等看!

     作者陈奇锐,系“医学界”创始人、CEO,200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突围·核心力营销》

     10月8日至10日,锐哥到北京参加了由E药经理人组织的“启思会”——中国医药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大会。两天的会议,医药行业的企业家、投资人、科学家大咖云集,对我而言,则是最近四五年,第一次参加制药企业的行业高峰会议。

    

     陈奇锐在“启思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产业发展成就展上

     我为什么在时隔4、5年后参加制药行业的峰会呢?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制药业已经到了战略转折点上,大量的制药企业,包括跨国药企、本土药企都已经到了发展模式需要变革的时刻。这样的判断,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我为制药业撰写的《突围·核心力营销》中,就提出“制药业的整体塌陷”、“中国医药企业正站在战略转折点上‘漂流’”。这些判断,前者无疑是正确的,但后者却提前了10年。

     当时支撑我们做出“中国制药业整体塌陷”战略判断的原因——中国药业没有像其它行业,比如互联网、电信、大多数制造业一样,出现国际领先的企业。这在今天仍然成立,不同的是,这次“关于战略转折点”的判断主要基于政策的变化:

     1.在监管端

     中国加入ICH之后,制药业的研发标准、流程已经和全球接轨,以往的研发造假难度加大;国家对于药品生产、流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2.在支付端

     国家医保局越来越倾向于价值医疗,通过突出“临床重点监控用药目录”、仿制药集中采购等,对于辅助用药、“神药”、过期专利药的限制,已经让不少中药注射液企业、神药企业、产品无临床证据、过期专利药企相关产品销量锐减;

     3.在医院端

     医院在国家大政策下,越来越控制安全无效药;医生们越来越重视循证医学和指南,辅助用药的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4.在公众和舆论方面

     反对“神药”、“安全无效药”,提升药品研发标准和产品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让制药业达到国际标准,已经成了精英阶层的共识。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启思会”上,参与会议的不少企业家认为“行业转折点来了”: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在讨论时说:中国制剂企业现在有4000多家,十年内将减少到1000家,做仿制药的只需要100-200家就足够了。还说以前是“温水煮青蛙”,现在转型压力山大。

     对于当前的国家药改、医改,尽管药企受到了冲击,但是参与座谈的企业家们却一致支持。康哲药业主席林刚说:现在的改革是“回归常识”,还说“不要指望回到过去”。

     未来的制药业将会怎样,与会的不少本土药企创始人、CEO认为,未来一定是创新药的时代。任晋生说“要看得更远,立足创新”;圣和药业董事长王勇先生说“要干不一样的活儿”,并透露该企业研发经费已经达到收入的25%;也有不同的看法,康哲药业主席林刚则认为,“创新药的赛道更窄”,企业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们的意见虽然不尽一致,但多数都认同应该通过创新找发展、通过研发新产品获得竞争力。这条路有多艰难?

     上药股份总裁左敏直言:我们民族药企和跨国公司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中国研发投入最大的制药企业,每年研发投入不到5亿美元,但是一线跨国药企研发投入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但是即使如此,左总还是把研发、创新当做了上药突围的重点——他说每年研发占销售收入比要提升1个百分点。

     中国药企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10月10日,“医学界智库”发布了独家对诺华制药(中国)总裁张颖女士的独家专访,她披露:诺华每年近20%的营收用于研发,2018年研发投入达到85亿美元;她还透露未来5年计划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

     比起诺华、比起罗氏、比起全球前50位的跨国药企,中国制药业的领军企业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等,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12年前我们在写《突围》的时候,本土药企的差距要比现在大得多,当时恒瑞的研发投入只占收入的5%左右,也几乎没有推出过新药,今天恒瑞在研发管线中,据说有90多个新药在研、年研发投入达到了5亿美元左右;而复星医药则通过自研、国际合作、投资,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医药科学家、引入了很多优秀的产品、基本面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未来全球前50的制药企业中,不可能出现二三十家本土制药企业,但笔者可以确信,应该会有几家能跻身其中。

     本土药企挑战国际水准,有些已经做好了准备;更何况,比起本土药企的发展,更重要的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利益——让中国的老百姓用上放心药、好药、新药,已经成了政府的政策。我们高兴地看到,近些年国务院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利益,并有力地推动了医药、医疗、医保改革,让中国的制药行业越来越走向规范。

     “启思会”上有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产业发展成就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跨越”。笔者认为,“历史的转折”已经到来、“高质量”我们还在路上,至于“跨越”?我们还得等等看!

     本文首发:医学界智库

     本文作者:陈奇锐

     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又是劳累的一周,作为医生的你,

     是否感觉精神状态不佳?

    

     填写问卷

     有机会获得医学界精美礼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