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又夺去一位演员的生命……这4句话要记牢!
2019/11/7 20:41:50 医学界

    

     50~69岁是心梗高发年龄段!

     11月6日,演员程思寒因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8岁。

     说起程思寒,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这个名字,但看到这张面孔,会发现许多电视剧中都有这位老艺术家的身影。他是电视剧中金牌绿叶,其独特的外形及霸气十足的气场,被众多导演所青睐,饰演了不少军阀、总统、匪寇类的角色,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很多经典角色。

    

     比如,观众所熟悉的应该就由张卫健、谢霆锋主演的电视剧《小鱼儿与花无缺》十大恶人之一的“李大嘴”。

    

    

     还有电视剧《水浒传》中饰演梁山好汉“笑面虎”朱富。

    

     电视剧《名扬花鼓》中清平镇首富祝家老爷“祝茂”。

    

     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的玄奘师傅。

    

    

     电视剧《小站风云》中的袁世凯。也被观众赞为各个版本袁世凯中较为传神的一个。

    

    

     程思寒去世的消息让人感到惋惜。有网友晒出自己与程思寒的合照,表示自己前些天还跟程思寒见过面,今天却突然传出去世的消息,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50~69岁是心梗高发年龄段!

     急性心梗一发作,若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很高。

     而随着吃得越来越丰盛,动得越来越少,肥胖越来越多,一系列心血管问题也接踵而至。

     在2019南方国际心血管会议上,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与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发布了广东省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调研报告,汇总了2015~2018年4年间省内近50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数据,并对此进行心梗发病救治相关分析,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于50~69岁年龄段。此外,广东心梗发病趋于年轻化,低年龄段发病人数增多,40岁以下发病患者有136人,最低发病年龄仅为20岁。

     虽然这不是全国统计,但有一定参考性!也提醒着我们,中年要防好心梗,年轻也不能大意!

     防心梗,这4句贴心话你且听好!

     1.心梗症状多,胸痛别忽略!

     胸痛的确是心梗发作的常见征兆,不过要注意“男女有别”。中国中医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团队进行了两项各涉及上万患者的分析研究发现[1,2]

     男性急性心梗发作:持续前胸剧痛、大汗更为常见;

     女性急性心梗发作:女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大汗等典型症状少于男性,而放射痛、恶心 /呕吐、气短、乏力、持续后背痛、持续上腹痛及大/小便失禁更为常见。

     老年人急性心梗发作:随着年纪增加,典型心肌梗死症状比例逐渐下降,而气短、持续上腹痛等不典型症状比例增加。

     一般来说,胸痛超5分钟,甚至20分钟还没有缓解,就要当心是不是心梗!

     2.平时体检,一定要关注好血脂

     “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的原因是由于胆固醇升高所致。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在2017年中国卒中学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办的“生死时速,当心梗脑梗发生时”大众宣传教育活动上说。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教授在该宣教活动上建议,居民应该定期进行血脂的检查,要及时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便评估自己患病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0岁以上:每5年至少测量1次血脂。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每年都测血脂。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每3-6个月测1次血脂。

     3.心梗是个生活病,好的习惯很重要

     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等颁发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建议[3]

     ① 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

     ② 睡前、夜间起夜、晨起后,可以适当喝点水。

     ③ 拒绝熬夜、压力过大,不利心血管健康。

     ④ 浓茶、香烟会损伤心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硬化。

     ⑤ 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尤其不能暴饮暴食。

     ⑥ 每天最好有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感到疲劳就调整,别强求。

     ⑦ 要保持开朗的心境。

     4.遇到急性心梗,正确急救能捡回一命!

     如果怀疑心梗,赶紧拨打120,同时把门锁打开,给抢救提供时间。不要自己开车去医院,如果没有人陪在身边,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很可能错失最好的抢救时机。

     除非了解自己病情,一般不推荐盲目用药,听从急救电话里医护人员的指导。

     本文参考资料:

     [1] 伏蕊, 杨跃进, 许海燕, et al. 中国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12):964-967.

     [2] 伏蕊, 杨跃进, 窦克非, et al. 中国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诱发因素的差异分析[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4):298-302.

     [3]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2):174-185.

     本文首发:健康时报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