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百文百万流量,我的医学撰稿之路
2021/1/25 21:00:21 医学界

    

    


     如何发展一门靠谱的副业。

     作为一位医学专业人士,我真正开始尝试撰稿并给微信的各家医学类新媒体公众号投稿,是在2020年的10月份上旬。在近百日的撰稿探索之路上,我以“薅羊毛”的方式一点一滴地积攒流量,目前收获的战果是实现了个人“百日百文百万流量”的小小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发布的80余篇文章阅读量接近150万)。

     对于知名公众号来说,每篇文章阅读量冲破10万+可谓轻而易举,因此百万流量似乎不值一提。但因个人以医学学术文章为主,熟悉医学类新媒体公众号的朋友可能知悉,学术类医学稿件的受众群较小,因而整体上产生爆文的概率不大。曾经跟一个医学公众号的主编提及我的上述“小小目标”时,他的回复是“这个小目标也不小呢!”。

     的确!对于普罗大众而言,医学类文章专业性太强,文章晦涩难懂,亦不易产生共鸣。而对于医疗专业人士来说,工作上本就应接不暇与身心俱疲,这也制约了医学公众号的关注度和文章阅读量的扩增。因此许多医学公众号每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常常仅有数百至数千,能够达到数万甚至10万+的医学公众号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然而,这些屈指可数的医学公众号的对外拒稿量远超想象。

     由此可想而知,我这百日来的撰稿探索之路满布荆棘,夹杂着人生百味。一路碰壁,一路跌倒,但也一路收获,一路感恩!可以说,投出百文足以摸清绝大多数医学公众号的“脾性”了。仅希望通过此文与跃跃欲试投身新媒体公众号写作的你们共勉。

     想方设法,踏上第一级满溢未知之数的阶梯

     万事开头难。如今回忆,身处伊始阶段的我,确实就像初生婴儿蹒跚学步,跌跌撞撞却一路成长至今。对于一个新手而言,选择投稿去处和撰稿方向是两大急需攀越的峻岭难关。

     在投稿去处上,一开始作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投稿小白,除了众所周知的丁香园、医学界、医脉通等医学类主体公众号,实际上我对愿意接收医学类稿件的公众号的涉猎少之又少,也不熟悉这些知名“龙头”医学主号旗下的各种公众号“分舵”,例如丁香园旗下的各家“时间号”、医学界旗下的各种“频道号"以及医脉通旗下的各个“科号”。

     对投稿去处了解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我的撰稿方向和写作范畴,因为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和投其所好。初始阶段我能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在微信上搜索医学类新媒体公众号曾经发布的“广纳贤士”的“英雄集结令”,俗称征稿函。

     前期纳入投稿考虑范围的征稿函主要包括注明投稿邮箱或编辑微信的公众号(尤其是注有明码标价的稿费范围者,因为稿费水平太低者完全对不起自己创作过程中凋亡的脑细胞),其中能够符合个人意向的征稿函信息超过30个。但这些公众号发布征稿函的时间跨度大致是5年内,这意味着其中许多信息可能已经不合时宜,甚至有些公众号可能已经不再愿意用银两收买你的稿件,或者不再接受外部人士供稿了。

     后续随着对公众号的涉猎增多,除了征稿函上的投稿邮箱,我也逐渐将“魔爪”伸至主页上有投稿邮箱的医学公众号,如此进一步将我可选的医学公众号个数扩大至60个左右。

     暂且填补了投稿去处的空白,下一步便是解决“敲门砖”(俗称稿件)的难题。初生牛犊不怕虎。开始时正值国庆假期,于是我以平均每日1篇的速度撰稿,写作内容的涉猎范围很广,包括临床查体的教程、英文案例的编译、医学问题的综述以及热点新闻的专业科普等。

     我选择的策略是“撒大网,钓大鱼”,即完稿一篇便向一个新的公众号投稿一篇。例如在国庆假期期间完成10篇稿件,则分别投稿至10个不同的公众号。剩下的时间便是继续一边撰稿,一边等待回音,而满溢在这些等待里的都是未知之数。

     有些回音里的拒绝令人啼笑皆非

     当你给某一陌生公众号第一次投稿时,编辑对你的医学背景可以说是全然不知,因此可能继续维系你与Ta之间缘分的信物,只能是一篇符合对方口味的文章。这种录用的回音中沁透的实际上也是一种对文章的认可。我想我是比较幸运的,在投稿后的等待里,迎来了不少友好表示稿件录用的回音。

     然而,这种幸运并非是永恒的主旋律。由于文章主题可能与公众号(或其他公众号)既往发布内容有所重复而缺乏新意,或者文风过于学术而缺乏受众(对于医学科普号而言),作为一个并无名气与关系的普通投稿人,被拒稿在所难免。然而,有些拒稿意见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对于医学科普公众号而言,我收到的拒稿意见包括文中内容的相关研究存在混杂因素而缺乏定论、针对文章主题无法提出预防策略。即便作为科普平台,追求医学的严谨性无可厚非,但这种看似不严谨之处也可能源于审稿人自身对某一领域的认知不足,或者说医学本身就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或未知之谜。

     然而,难道尚未明确的或者缺乏预防手段的医学内容就不能作为科普知识吗?尝试给大众普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或者向其传递一些值得注意的医疗信息,即使重点并不在于预防,何尝不是增加大众医疗知识的方法?

     另外,对于存在混杂因素或尚未盖棺论定的医学研究,例如将生趣盎然的医学前沿或趣味医学内容呈现给大众,只要文中同样不要妄下定论,又何尝不可?研究是否存在影响结论的混杂因素,这难道不是医学专业杂志在论文发表前该考虑的问题吗?

     即便是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也不排斥发表一些十分吸睛但尚无明确结论的医学文章或评论,例如探讨血型与癌症的关系。从我自身的尝试中也能看出,大众对这方面话题的关注度很高。

     更加令人崩溃的是,前一秒刚被编辑以“研究尚无定论或科普缺乏预防手段”的理由拒稿,后一秒你就能看到这些公众号接连发布这些内容。所以,也许更重要的择文标准是,你是不是那个对的人?

     另一方面,对于医学专业公众号而言,我常常收到的拒稿意见是“选题小众”或者“罕见病或偏门主题的关注度不高”。毋庸置疑,罕见病或偏门主题这类稿件确实受众群较小,但要是你投稿的内容是司空见惯的常见病或老生常谈的话题,拒稿意见则很可能陷入“内容重复、缺乏新意”的死循环里。

     此外,最摧残心志的是漫长的等待之后却无回音。摒弃一稿多投应该是一个撰稿人的基本情操。编辑常需承担“日理万机”的工作,未能及时回复告知拒稿的现象也能理解。

     然而,暂且不说有些公众号的征稿函压根儿未说明究竟投稿几日后可自行他投,即便是有注明这一时限者,有些跟踪热点的文章具有时效性,实在是“等不起”!此时作为供稿人来说,真心希望对方直接来一句痛快话:你是“要”呢,还是“不要”呢?

     你眼中的狗尾草,却是别人的至尊宝

     如上所述,众口难调,即便是用心完成的一篇佳作,被一两家医学公众号拒稿可以将其当成家常便饭,但无需就此自怨自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不也得微笑着迎接生活的下一个谎言?

     但谨记,你眼中的狗尾草,却是别人的至尊宝。也许你有所欠缺的,只是需要多寻找几家公众号的投稿邮箱,多加尝试,也许你的伯乐就在下一个路口。要相信,东边不亮西边亮。我有一篇文章,前后投了不下10个公众号,最终才遇见了伯乐。

     稿件回复方面,以个人经历来说,绝大多数医学公众号在3~5天(通常1~3天)即已决定稿件是否录用。我收到回复的时间最长是7天,而且这些让你苦等才有回音的通常都是拒稿。因此建议超过5天(尤其是1周)者无需心存小确幸了,赶紧改投寻觅属于你真正的幸福去吧!

     有时候当你花了一天读文献、作总结,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自认为完成了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投稿后也确实得到一家订阅数可观的公众号的赏识,心中暗自庆幸这就是传说中的伯乐。

     殊不知,大多数情况下,事先你并不知道公众号是否会将你的美文放在头条(有些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你的文章何时发布)。因此,当文章发布时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心血被置于阅读量通常寥寥无几的次条甚至是三、四条时,你可能瞬间无语,“弃婴”或“怀才不遇”的感觉随之而来。

     因此,勉强无幸福!个人认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心目中的首选公众号次条或三条的阅读量,不一定会超过你在次选公众号的头条阅读量。

     最后的一点心声

     最后,仅以一些可能对你有益的建议作为结尾:

     并非所有医学公众号都能觅到征稿函的踪迹,如果你想尝试增加投稿渠道,可以在公众号主页看看有无投稿邮箱或微信;

     如果已经添加了审稿编辑微信,可以在撰稿前协商撰稿主题和思路,以避免后续投稿时吃闭门羹;

     选题上多关注热点新闻,但要注意这种主题有时效性,关注度高的热点发生后基本上很快就有许多微信推文,容易重复,同样建议事先与编辑沟通;

     撰稿之前最好先搜索一下既往微信推文中有无相关主题,尤其是准备投稿的公众号是否发布过类似内容。如果主题重叠但依然很想写相关内容,则应在内容上有所突破,例如参考文献更加updated,然而后者通常易被编辑忽略;

     发文能够兼顾稿酬与阅读量当然是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如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需要仔细斟酌此篇文章最希望达到的目的,从而有利于你更好地筛选投稿的公众号;

     撰稿前最好能想好投稿如不被录用时可以改投的“备胎”甚至“备胎的备胎”公众号,这就需要你写的内容可能是交叉学科,或者你熟悉同一专业领域相关的多个公众号;

     除了专门发布医学类稿件的知名公众号,可以寻找以科技类(或科普)为主的公众号投稿,后者通常也会发布许多涉及医学主题的文章;

     有些未能及时“卖出”的文章,即使无法“待价而沽”,也可以“伺机而动”。例如有些热点文章因热度已散去而无法及时被录用,可以留着,许多热点就是在不断转动的历史车轮中重复上演,到时候也许你的文章就有机会成为全网最先成稿的第一文。

     最后的最后,衷心感激这一路上给予我各种支持与陪伴的所有人,你们的一言一行,将是我继续砥砺前行的无限动力。

     除此之外,感谢所有医学平台编辑为传播医疗资讯所付出的努力。

     以上内容纯属针对个人经历的主观感受与经验,无意冒犯任何编辑或公众号,毕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哈哈哈)。个人表示尊重所有编辑的劳动成果,当然也希望受到编辑同等的尊重,毕竟彼此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让更多的人看到平台/自己的文章。

     来源:医学界

     作者:CHENG KT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